2016年8月21日 星期日

❤得到-中史-為什麼武俠片都愛拍明朝?

文章出處:為什麼武俠片都愛拍明朝?

如果你愛看武俠小說或者武俠片,或許有個現像你已經注意到了,
那就是很多武俠故事的時代背景都設定在明朝。
比如說金庸的《碧血劍》,它的時代背景就是明朝中後期;
《倚天屠龍記》也是明朝,甚至連朱元璋都出現了。
又比如一些經典的武俠電影,像《錦衣衛》,一听就知道講的是明朝的故事;
一些沒有指明時代背景的武俠故事,比如《笑傲江湖》啊、《新龍門客棧》啊,
很多人也傾向於認定故事背景是在明朝。

可問題是,我們中國歷史這麼悠久,為什麼這些武俠故事對明朝如此情有獨鍾呢?
最近,微信公眾號“明清史研究資訊”就有一篇文章,專門解釋了這個問題。
作者說,之所以現在的武俠片都偏愛明朝那個時代背景,
是因為當時明朝本身就很盛行武俠文化。
具體怎麼回事兒呢?我們下面詳細說說。


雖說關於俠客的奇聞逸事,在先秦諸子時代就已經有流傳,
比如司馬遷在《史記》中就已經為歷史上的各類游俠刺客立傳了。
但這畢竟只是正史中記述的歷史事件,並未形成一種社會文化。
要論武俠文化的繁榮昌盛,則是一直到了明朝才發展到頂峰的。

比如說,明朝有一位明​​武宗,在武藝上修為就很高,
行為舉止也非常灑脫不羈,十足俠客風範。
而且,明朝時不僅皇室貴族崇尚武俠,描述社會底層男女的小說也竭力謳歌俠客精神。
明朝最有名的小說莫過於《水滸傳》了,
裡面描述的梁山好漢,幾乎每個都是綠林好漢的範例。
雖說其虛構的背景是宋朝,但很明顯施耐庵想表達的是當時的社會人情。

再舉個例子。明朝時日本倭寇總是騷擾我國沿海,所以也誕生了許多有名的抗倭英雄,
像俞大猷啊、戚繼光啊,赫赫戰功流芳百世。
但你可能不知道,這些抗倭名將的幕僚中,就有許多俠客的身影。
其中甚至有許多俠客為了將軍英勇赴死的悲壯事蹟,
士為知己者死,這在明代江湖儼然成為了當時的核心價值觀。


另外,武俠小說中有各種各樣的教派,
你可能覺得或許就少林啊、武當啊這些大教派是真的,
其它稀奇古怪的幫派大概是虛構的吧?這你就錯了,
武俠小說中的教派林立的社會生態,還真是明朝時的真實寫照,
許多小教派我們甚至連名字都沒聽過,但在當時的確非常繁盛。
這些教派的教徒不僅練武防身行走江湖,還四處傳授他們的武學給徒弟
我們經常說的“十八般武藝”,正是在明朝時期確定下來的


說到這兒,你可能要問,為什麼明朝社會這麼崇尚武俠呢?
下面我們就來看下原因在哪裡。
實際上,這種社會風氣的形成,跟當時的政治、人文環境變化息息相關

一個原因是,明朝時科舉渠道日益狹窄
許多學徒仕子們很難通過科舉制度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所以他們不得不從別的方向拓展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生存空間,
百無一用是書生這一說法,就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產生的。
這些文人通過考取功名來實現功成名就的理想落空,還被人們認為沒有價值,
心裡肯定希望社會能夠尊重他們的存在呀。
於是他們就開始尋求突破秩序,
用類似於俠客的風範來確立另一種價值觀,以求獲得社會的認同

所以在明朝的時候,就產生了一類新的群體叫做“山人”,也就是居住在深山中的隱士高人。
後來清朝的八大山人,以及近代的齊白石自稱白石山人,
這一稱號也是從明朝時開始出現的。
而相比後來的山人以文人墨客居多,
明朝時的山人也經常仗劍出遊,活躍於江湖之中,對社會還有相當大的影響。

此外,即使那些考取了功名,掌握了話語權的文人仕子們,其生活環境也非常壓抑。
我們都知道,像東廠、西廠還有錦衣衛,是明朝時特有的特務機構,
這些特務機構聯合起來,對當時的群臣百姓都嚴密監視著,
使得文人士大父的生活處處受到限制。
這些文人即使身在朝中,也還是無形中被迫使著嚮往另一種快意恩仇的俠客生活。
所以我們也看到,在武俠作品中,
那些監管東廠西廠的太監公公,以及錦衣衛士,往往也是武功高強卻心狠手辣的反派人物,
這也的確和當時社會上對他們的負面評價是息息相關的


所以你看,綜合以上的種種原因,你就會知道,
為什麼各類武俠小說都喜歡以明朝作為時代背景了,
因為政治、社會環境的變化,導致明朝掀起了一股武俠熱潮嘛。
武俠小說雖說是虛構的,但也不是說我們一拍腦瓜兒,就創作出一群飛簷走壁的大俠。
真正好的武俠小說,不僅能講述一個好故事,給後世回味評說,
你還能從中對其所反應的社會人文有更深的理解。


本文源自:明清史研究資訊(為什麼武俠片都愛拍明朝)
稿:李程遠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學者
來源:得到

---------
主旨:
武俠小說中的教派林立的社會生態,還真是明朝時的真實寫照,
許多小教派我們甚至連名字都沒聽過,但在當時的確非常繁盛。
我們經常說的“十八般武藝”,正是在明朝時期確定下來的。
明朝時科舉渠道日益狹窄,
許多學徒仕子們很難通過科舉制度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於是他們就開始尋求突破秩序,
用類似於俠客的風範來確立另一種價值觀,以求獲得社會的認同。
所以在明朝的時候,就產生了一類新的群體叫做“山人”,也就是居住在深山中的隱士高人。
明朝時的山人也經常仗劍出遊,活躍於江湖之中,對社會還有相當大的影響。

即使那些考取了功名,掌握了話語權的文人仕子們,其生活環境也非常壓抑。
所以我們也看到,在武俠作品中,
那些監管東廠西廠的太監公公,以及錦衣衛士,往往也是武功高強卻心狠手辣的反派人物,
這也的確和當時社會上對他們的負面評價是息息相關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