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3日 星期二

得到-經濟-經濟危機是自由市場的錯嗎

文章出處:經濟危機是自由市場的錯嗎


學過經濟學的朋友們都知道,自由市場是商品交換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
但是呢,很多人卻認為,自由市場是經濟危機的罪魁禍首,
認為自由市場還會導致貧富分化加劇。這些質疑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王建勳前不久發表了一篇文章說,
事實上,自由市場還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人們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對自由市場有相當多的誤解。


第一個誤解是,很多人認為經濟危機是市場太自由導致的
而​​實際上絕大多數經濟危機都是政府干預造成的。比如:1929年的美國經濟大蕭條。
當時,先是美聯儲對貨幣進行干預,緊接著市場的激勵機制被扭曲,
激勵機制一扭曲,價格信號就混亂了。
於是,才出現了虛假的繁榮和泡沫,緊接著就出現了經濟危機。
歷史上只有少數的幾個人,預測到了那次經濟危機,而這些人都是主張自由市場的人。


第二,很多人認為市場會導致貧富分化。
而實際上市場只是一種合作機制,它不能決定誰窮誰富,
只有消費者才能決定一個人的窮和富。
舉個例子:如果沒有那麼多的消費者喜歡蘋果手機的話,喬布斯是不會富有的;
如果不是無數的消費者喜歡微軟的操作系統和軟件的話,比爾-蓋茨也不會富有的。
我們之所以願意購買這些產品,是因為他們的產品和服務質量更高。
你看,是消費者自願讓他們富有的,而市場不會歧視任何人,也不會偏袒任何人。


第三,人們經常說,市場會失靈,這也是錯誤的
因為關於市場的理論可能會失靈,但市場不會失靈,失靈的是人類的判斷和選擇
我們知道,市場是所有參與市場活動的人們,不斷去發現信息和知識的過程。
人總會有錯誤的判斷和選擇。
當你誤解了市場上的一些信息時,你就可能會作出錯誤的判斷。
而當有足夠多的人作出了錯誤的判斷,被某種信號所誤導的時候,
就有可能出現所謂的危機了。比如:我們看到別人都在買房子,然後就“嘩”的一下,
全都去買房子了,都以為現在是最適合買房的時候,
但這可能是一個錯誤的判斷,買了之後可能就跌了,賣不出去了,
然後就會導致所謂的危機問題。但
市場本身並沒有失靈,它有點像自然規律,不會停止運轉。


第四,很多人認為市場可以給我們提供麵包、牛奶等等大多數的消費品和服務,
但像醫療、教育這些領域不能由市場來提供,
因為市場無法以低廉的價格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只有政府才能勝任
其實,這也是一個極大的誤解。
比如:哈佛、耶魯、斯坦福、普林斯頓等這些最好的大學基本都是私立大學。
如果市場不能提供的話,根本就不可能出現這些一流的大學。

再比如:在中國,很多人都以為政府才能夠更好地提供慈善服務。
可結果卻證明:政府提供的慈善服務並沒那麼好,
因為不用面對競爭的壓力,這些機構就沒有動力提供更好的慈善服務了。

綜合以上幾點,我們可以說,自由市場還是非常有意義的,
不要因為以上的幾個誤解,就錯怪了自由市場。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騰訊思享會”(王建勳:自由市場並不會導致貧富分化|專業視角)
稿:安迪
轉載: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