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1日 星期三

❤得到-教育-如何讓孩子從小就學好數學

文章出處:如何讓孩子從小就學好數學


怎麼讓孩子學好數學,是不少家長的老大難問題。
最近在微信公眾號“常青藤爸爸”上看到一篇文章,
作者就整理出了5歲之前孩子數學發展的時間表,
並且在每個時間段都給出了詳細的具體建議,
說按照這個方法去做,那讓孩子從小就學好數學根本就不是夢。

首先是孩子出生6周到兩歲這個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剛剛有數量的概念,但是還沒辦法準確地理解數字
也就是說,他們還不知道3個比2個多。
不過呢,他們卻可以理解什麼是“滿”的、什麼是“空”的。
所以在洗澡的時候,你可以給孩子一個杯子,讓他往裡面舀水,
並且有意識地讓他明白越是大的杯子,需要舀水的次數就越多。

另外,這個階段的孩子能理解即刻發生的事件,但不會延遲思考
比如說,他們可以理解“馬上去洗手”,但是卻不會記得每次吃飯前都要洗手。
所以,你就可以稍微給孩子一些挑戰,延長他們對於物體記憶的長度。
比如,給他們三個左右的玩具,過一會讓他們閉上眼,你偷偷拿走一個玩具,
再讓他們睜眼,看看孩子是不是能記住什麼被拿走了。


其次是孩子兩到三歲這個階段。這個階段孩子已經有了空間感
對東西的擺放有了位置的感念,比如他們會開始使用“在……上”、“在……前面”這些詞兒。
而且,他們還學會了連貫地數數,能區分長短。
所以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可以多陪他們讀繪本,
讀的時候,經常停頓一下,給孩子留出數數的時間。
家長也可以嘗試讓孩子去形容家中家具的具體位置,
比如窗台上有花瓶、被子在床上等等。
總之最好能利用孩子熟悉的環境,來促進他們對位置的理解。


再來看第三階段,
孩子三到四歲的時候,對數學的理解會突飛猛進,開始有了對“序列”理解的新技能。
你給他們讀故事的時候,他們能有意識地發現其中圖片的序列,比如“紅色,黃色”等等。
他們也開始能對物體進行排列,比如從“大到小排列”,從“短到長排列”等等。
這個階段,他們開始有了數量的概念,比如“6”這個數字就可以代表有“六個玩具”。
同時,他們也開始學會測量,知道什麼是相等的、什麼是不相等的。

所以針對這個階段孩子的特點,你可以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
比如,測量孩子的身高,你可以先按照他們手的大小製作手套,
然後讓他們的同伴去擺設手套的高度來測量,
也許他們會說我的身高是“9個手套”,你的身高是“ 7個手套”。
這樣,通過互相的對比,
他們就能對測量這件事兒有了真正的理解,對未來學好數學做好鋪墊。


我們再來看孩子自4到5歲這個階段,
這個階段孩子數學發展最顯著的特點是,他們對數字出現了“加”和“減”的概念
能分出哪個數字大,哪個數字小,
而且,他們可以準確地說出過去的時間,比如“禮拜六,奶奶來我家接我了。”
另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說“大數”,認為這是一件特別酷的事情。
比如,有個孩子說“我有10個玩具。”另外一個就說:“我有100個。”
接著第三個孩子就會說:“我有10千個。”

所以,針對這個階段孩子的特點,
家長可以給孩子設置一些開動腦筋的遊戲,讓他們在玩樂中就培養起對數學的興趣。
比如,把一大堆紅紅綠綠各種顏色的玩具堆在一起,然後再放幾個裝玩具的空盆子。
這時候就問孩子們:這些玩具你們想怎麼分類啊?
孩子們就會想出各種各樣的分類方法,比如按顏色分類,按大小分,按類別分等等。
總之一個原則,你在跟孩子玩這樣的分類游戲時,盡量不要預設維度,
這樣他們就給出各種出乎意料的分類方式。

再比如,可以找一大片空地,在上面畫一堆正方形表格,就類似於九宮格那種,
每個格子上都寫上數字,然後讓孩子在每個格子上跳來跳去、無拘無束地玩耍。
這樣,孩子們會踩數字,可能跳2的倍數,可能跳3的倍數,
按照他們自己發現的規律在格子間跳來跳去。類似這樣的遊戲可能培養孩子的“數感”,
也就是對數字的感覺,對數字的感覺好了,那學好數學也就不在話下了。


所以你看,對於5歲以下的孩子來說,一定不能抽像地讓他們練習數學,
而是要結合孩子的實際生活,分階段地讓他們感受數學,
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對數學真正產生興趣,而不會過早就被數學給“嚇”傻了。

其實不止數學哈,孩子成長各個階段的各項技能,
都應該是有針對性地使用特定的方法來引導,而不是一股腦地強迫他們學。
很多家長弄不明白這個道理,結果只能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起不到什麼好效​​果。


本文源自:公眾號“常青藤爸爸”(幼兒數學能力發展時間表&如何在玩中學數學)
稿:歸小無
轉載:得到

----------------
主旨:
1. 出生6周到兩歲這個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剛剛有數量的概念,但是還沒辦法準確地理解數字,
 也就是說,他們還不知道3個比2個多。
 不過,他們卻可以理解什麼是“滿”的、什麼是“空”的。
2. 兩到三歲這個階段
 這個階段孩子已經有了空間感,
 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可以多陪他們讀繪本,
 讀的時候,經常停頓一下,給孩子留出數數的時間。
 家長也可以嘗試讓孩子去形容家中家具的具體位置,
 比如窗台上有花瓶、被子在床上等等。
3. 孩子三到四歲
 對數學的理解會突飛猛進,開始有了對“序列”理解的新技能。
 你可以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
 比如,測量孩子的身高,你可以先按照他們手的大小製作手套,
 然後讓他們的同伴去擺設手套的高度來測量,
 也許他們會說我的身高是“9個手套”,你的身高是“ 7個手套”。
4. 4到5歲這個階段
 對數字出現了“加”和“減”的概念,能分出哪個數字大,哪個數字小,
 而且,他們可以準確地說出過去的時間,比如“禮拜六,奶奶來我家接我了。”
 另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說“大數”,認為這是一件特別酷的事情。
 家長可以給孩子設置一些開動腦筋的遊戲,讓他們在玩樂中就培養起對數學的興趣。
 比如,可以找一大片空地,在上面畫一堆正方形表格,就類似於九宮格那種,
 每個格子上都寫上數字,然後讓孩子在每個格子上跳來跳去、無拘無束地玩耍。
對於5歲以下的孩子來說,一定不能抽像地讓他們練習數學,
而是要結合孩子的實際生活,分階段地讓他們感受數學,
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對數學真正產生興趣,而不會過早就被數學給“嚇”傻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