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8日 星期四

得到-表達-寫好一篇文章,牢記兩條心法

文章出處:寫好一篇文章,牢記兩條心法


很多微信大號的文章,閱讀量動不動就10萬+,人家的文章為什麼有這麼多人看呢?
您肯定也看過很多教你擬標題,或者是怎麼排版的文章,
這些呀,都是技法層面的東西,最近李笑來在微信號“新生大學”發表了一篇文章,
教了我們幾個寫文章的心法,我們一起來聽聽李笑來怎麼說。


第一條心法是,認真思考你文章的品類和受眾屬性。

比如說,李笑來自己就選擇了“成長方法論”這個品類。那在這個品類裡,
什麼東西可以寫呢?李笑來的標準是:這篇文章對讀者是不是真的有用。
注意,不是“感覺有用”,而是“真的有用”。
現在公眾號文章的質量魚龍混雜,一不小心就會被那些新型雞湯帶進溝裡,
寫出一些“感覺有用”的東西,就違反了“成長方法論”這個定位。
所以說,要認真思考你的文章品類,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確定了你文章的品類之後,你就要追問自己,我選的這個品類對於讀者來說,什麼最重要?
比如說,對於詩歌,那也許意境最重要;
如果是報告文學呢,那真相也許最重要。
再比如,李笑來自己寫文章的時候,就常常會問自己三個問題:
這樣寫是更簡單了還是更複雜了?
這個知識對大多數讀者來說,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
這個概念到底是重要的還是次要的?
經過自我追問之後,你就對要寫的文章有了取捨。


我們再來看第二條心法,寫文章是一種雙向溝通,而不是單向表達。
很多人以為寫作是一種表達自我的方式,當然這種觀點也不能算錯,
但是如果你的寫作只是為了自我表達,那沒人看也就沒什麼可意外的了吧。

所以說,如果你的目的是讓更多人閱讀你的文章,那你就需要照顧到讀者的認知水平。
李笑來說,寫作就像是公開演講,要尋找最大公約數。
說白了,寫的東西要大多數人都能讀得懂,並且有收穫。

說完了寫作的兩條心法,李笑來還推薦了一種寫作方法,叫格式化寫作
就是說每次寫文章都遵循一個套路,然後寫成一個系列。
這和我們的直覺可能不一樣,一般我們會認為,
寫作是一個富有創意的事情,怎麼能套路化呢?實際上,格式化寫作也不排斥創意
比如說,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不知道被改編了多少次,電影、話劇等等都是根據原著改編的,改編就是一種格式化寫作,
你能說這些電影、話劇都沒有新的創意嗎?每次換一個切入點,就又是一部新作品。


最後,李笑來說,寫作這件事必須堅持下去,因為寫作和公開演講的目的是一樣的,
都是為了產生影響力,有影響力的作品才有價值
如果長時間的堅持寫作,你的影響力就可以一點一點地積攢起來,
到了某個點之後,就會爆發出巨大的價值來。
所以說,寫作是個持久戰,堅持下來才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了解李笑來的朋友都知道,他寫的文章,是以傳授心法著稱的,
心法呢有一個好處,就是它更接近事物的根本,通用性比較強
而方法呢,可能只有在具體條件、具體領域下才有效。
但是我們面對的世界是多變的,方法常常不符合我們的實際情況。
所以說,想要了解一件事情的根本,要從心法學起。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新生大學”(李笑來:如何判斷自己文章的好壞?)
稿:曾翔
轉載: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