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2日 星期一

❤得到-教育-中科院院士告訴你,減負怎麼減

文章出處:中科院院士告訴你,減負怎麼減


咱們都知道,給孩子“減負”這個話題已經說了很多年了,
但你想過沒有,為什麼減負減了這麼久,孩子學習的負擔看起來還是那麼重呢?
最近,公眾號知識分子有篇文章,作者是中科院院士朱邦芬教授,
就談了一下減負存在的問題,以及到底應該怎麼減。

首先,我們的教育部門確實意識到學生負擔過重,並且也採取了一些措施,
比如精簡課程,降低課程要求,甚至對考試進行改革,等等。
但孩子們的負擔並沒有減輕,反而更重了。
朱邦芬院士認為,負擔變重主要有下面三個原因:


第一,減負變成了提前“加負”。
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們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早,
比如,過去是競爭進一個重點高中,現在變成了重點初中,甚至重點小學和重點幼兒園。


第二,雖然學校學習的時間少了,但總的學習時間卻沒少。
你想啊,雖然學校不讓補課了,但還有其他的教育培訓機構呢,
為了競爭,孩子就要去這些地方補課,
不僅對家庭來說是一筆開支,對孩子來說也是一個額外的負擔。

第三,課程難度降下來了,高考的區分度就變小了,這其實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難度降低,想要得高分,大家比的就是細心、記憶力和勤奮度,
於是很多學生的時間就耗在刷題上面,特別是高三,幾乎都在做各種卷子刷題。
這就會讓那些有天分的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很顯然這對創造力的發展是有影響的。


針對上面幾個原因,朱邦芬院士提出了幾點自己的思考。
首先,教育部門應該仔細考慮一下,在教育方面,到底該削弱什麼,增強什麼
不知道你發現沒有,
現在學生們的基本素質,包括人文素質、道德修養方面,存在一種情況,
就是平均值比較低,而且個體之間的差異比較大。
而在學科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學生之間的差異又比較小
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朱邦芬院士提出,
在中小學,應該加強學做人,加強基本的素質教育
另一方面,要給學生適當的自主學習和思考的空間,減少“死記硬背”。


其次,負擔重不重其實是因人而異的
因為每個人的智力、能力都不一樣,
對同樣的課程,不同的孩子感覺到的負擔肯定是不一樣的。
有些孩子可能就覺得課程很簡單,沒什麼挑戰,
但對另一些孩子來說,就算把現在的課程再簡化,他們還是覺得難。
 “一刀切”的減負政策雖然做起來容易,實際上是不太合理的,還是需要因材施教。

最後,這種一刀切的減負之所以沒有用,還和我們的社會文化有關係。
現在基本上每家都是一個孩子,整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特別關注,
這和過去家裡好幾個孩子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裡,
高考還是社會階層流動的主要渠道,如果高考獨木橋這種現實沒法改變,
就算教材再精簡,再怎麼設計考試形式,學生的負擔在現實中也很難減輕。

以上就是朱邦芬院士對目前減負的思考,
想要給孩子一個真正沒有負擔的教育環境,我們還任重道遠。

本文源自:公眾號“知識分子”(朱邦芬院士:“減負”誤區及我國科學教育面臨的挑戰)
稿:曾翔
轉載:得到

---------------
主旨:
學生學業負擔變重主要有下面三個原因:
1. 減負變成了提前“加負”
 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們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早。
2. 雖然學校學習的時間少了,但總的學習時間卻沒少
3. 課程難度降下來了,高考的區分度就變小了,這其實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在教育方面,到底該削弱什麼,增強什麼?
1. 加強基本的素質教育
 現在學生們的基本素質,包括人文素質、道德修養方面,存在一種情況,
 就是平均值比較低,而且個體之間的差異比較大。
 而在學科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學生之間的差異又比較小。
 應該加強學做人,加強基本的素質教育,
 要給學生適當的自主學習和思考的空間,減少“死記硬背”。
2. 因材施教
 負擔重不重其實是因人而異的,
 “一刀切”的減負政策雖然做起來容易,實際上是不太合理的,還是需要因材施教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
高考還是社會階層流動的主要渠道,如果高考獨木橋這種現實沒法改變,
就算教材再精簡,再怎麼設計考試形式,學生的負擔在現實中也很難減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