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2日 星期一

❤得到-社會-奧運到底為了參與,還是為了贏

文章出處:奧運到底為了參與,還是為了贏


今天,里約奧運會正式閉幕了。
不知道有個現像你注意到沒有,一到開奧運會的時候,我們周圍就會流傳這麼兩個說法。
一個是說,奧運精神是重在參與,你只要參與了,拼搏了,拿不拿冠軍無所謂。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說早期奧運會的項目,不讓專業運動員參加,
和現在的奧運會的職業選手不一樣。


科學作家萬維鋼在得到專欄“精英日課”裡說,
《紐約客》雜誌最近有篇文章提到了奧運精神,
咱們上面提到的對奧運精神的兩點理解,都是錯的。

首先,重在參與不是奧運會的重點,
搞奧運會就是為了競爭,為了選冠軍,為了讓你有“贏”的感覺。

咱們都知道,奧運會是顧拜旦創立的。
顧拜旦辦奧運,是因為他覺得當時法國青年人沒什麼精神,
他想通過奧運會,激發青年人的競爭慾望,讓青年人有爭勝心。


有人就說了,那為啥顧拜旦還說比賽要“重在參與”呢?
這是因為我們把顧拜旦的意思理解錯了。顧拜旦的意思是說,
參加奧運會,你首先是來贏得比賽的,然後你要贏得漂亮,
你還要有拼搏精神,這種精神比贏得比賽還重要。
如果只強調重在參與,其實是把前提忽略了。
參與是讓你去參與競爭,而不是參與鍛煉身體。所以奧運精神就是贏,還要贏得漂亮。


其次,我們在說說早期奧運會為什麼不讓職業運動員參加。
那時候的職業運動員,和現在的職業運動員不是一個意思。
早期的職業運動員,都是靠比賽吃飯的人,
奧運會不帶這些人玩,是為了強調一種純潔的爭勝精神。
也就是說,我們辦奧運是為了爭勝,為了挑戰自我。
你參加比賽是為了錢,咱們境界不一樣。
所以那時候奧運會強調“業餘”,主要是說你不能是為了錢參加比賽。


今天為什麼奧運會又全都是職業運動員了呢?主要是因為電視轉播。
有了電視轉播之後,奧運會開始商業化,而且影響力越來越大
這時候奧運會的目的之一,就是滿足觀眾的需求。
觀眾想看最精彩的比賽,你只能讓職業運動員參賽。
興奮劑也和商業化有關,因為獲得金牌的利益太大了,
所以雖然藥檢很嚴格,也總有人鋌而走險。
但即使商業把競技體育變成了一個大生意,奧運的精神其實是沒變的,還是要“贏”。


萬維鋼說,從奧運精神變化這件事上,我們還能得出這麼一個道理,
不管某件事情的初衷是什麼,
一旦這件事發展壯大,牽扯到巨大的利益,這個初衷很可能就沒法保全了。


大學就是這樣。
國家最初設立大學,是為了選拔優秀人才,培養他們,讓他們給社會做貢獻。
這樣一來,我們肯定是希望上大學的人全面發展,德才兼備。
這時候,如果你聽說,有人上大學不好好讀書,不去做好人好事,
一天到晚就研究怎麼考試,上大學就是為了將來賺大錢,
你可能就會覺得大學不該是這麼讀的。
可是當上好大學對我們找工作,
對我們未來的發展越來越重要的時候,如果一個人不是一天到晚準備考試,反而不正常。

所以,有些改變,可能是規律的作用,可能是發展的結果,
不管我們喜不喜歡,它都會按照自己的規律往前走。

本文源自:得到訂閱專欄“萬維鋼·精英日課”(奧運會應該是乾什麼的?)
稿:亞平寧
轉載:得到

-----------
主旨:
奧運會是顧拜旦創立的。
顧拜旦辦奧運,是因為他覺得當時法國青年人沒什麼精神,
他想通過奧運會,激發青年人的競爭慾望,讓青年人有爭勝心。
所以奧運精神就是贏,還要贏得漂亮。

期的職業運動員,都是靠比賽吃飯的人,
奧運會不帶這些人玩,是為了強調一種純潔的爭勝精神。
也就是說,我們辦奧運是為了爭勝,為了挑戰自我。
你參加比賽是為了錢,咱們境界不一樣。
所以那時候奧運會強調“業餘”,主要是說你不能是為了錢參加比賽。

那今天為什麼奧運會又全都是職業運動員了呢?主要是因為電視轉播。
有了電視轉播之後,奧運會開始商業化,而且影響力越來越大,
不管某件事情的初衷是什麼,
一旦這件事發展壯大,牽扯到巨大的利益,這個初衷很可能就沒法保全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