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7日 星期三

❤得到-學習-學過的東西很快就忘了怎麼辦

文章出處:學過的東西很快就忘了怎麼辦


很多人經常有這種感覺,剛學過的內容很快就忘了,背單詞總是記不住。
學習的時候,想記點兒東西怎麼就這麼難呢?
最近,公眾號“MOOC”有篇文章,專門講了一下學習和記憶這件事情。

首先,我們經常會陷入一個誤區,就是如果學完了沒記住,就說明這次學的效果不好。
但事實卻不是這樣的。
比如,你反覆讀,覺得自己對內容很熟悉了,學完馬上考一下自己,感覺也都記住了。
但這只是因為你剛看完才覺得熟悉,這些知識來得快也忘得快,不能形成長期記憶。

相反,當你很費勁地想起來一個知識,甚至想起來的是個錯誤答案的時候,
這種努力和錯誤反而能加深你的長期記憶。也就是說,
有效的記憶,可能會讓你在短時間內好像什麼都沒記住,但卻對你的長期記憶有幫助。


其次,忘記是形成長期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記憶分兩個步驟,儲存和提取
所以記憶是有儲存強度和提取強度的。
儲存強度指內容能不能被記住,以後能不能被想起了。
提取強度是指這個內容在當下能不能被記起來。這兩者也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你住酒店的時候,很容易記住房間號,說明這個記憶的提取強度很高,
但之後你肯定就忘了,說明房間號的儲存強度很低。
你小時候的家裡的電話號碼,可能一下子想不起來,
但被提醒一下,你就能想起來,說明這個電話號碼的儲存強度很高,但提取強度很低。

長期記憶其實就是增加內容儲存強度的過程,
當我們學完一個內容,儲存強度越高,提取強度降低的速度就越慢,你忘得就更慢。
當一個內容提取強度很低的時候,你以為是你把這些內容忘記了,
其實這恰好是真正的學習契機。


那怎麼才能實現真正有效的記憶呢?文章介紹了四種方法。

第一個方法,比起單純重複記憶,
一邊測試一邊記憶更有效果,就算犯錯了對記憶也有幫助
研究人員讓學生學習一段文章,第一組的學生反覆閱讀,一共學了20分鐘。
第二組​​的學生學了5分鐘,文章就被拿走了。
然後進行測試,給他們一張紙,讓他們記住什麼就寫什麼,反覆進行了三次。
也就是說,20分鐘裡,第一組從頭到尾都在學習,
第二組的學生只有四分之一的時間學習,另外四分之三的時間在重複測試前5分鐘學的內容。

等兩組都進行完20分鐘的學習之後,
研究人員等了五分鐘,測試了所有學生對文章內容的記憶力。
一個星期後,他們又重新測試了這批學生對文章的記憶力。
結果發現,當測試在5分鐘後進行的時候,重複學習的學生表現更好,
但一個星期後的測試,結果卻反轉了,
單純重複的學生忘了一半以上的內容,
但那些重複測試自己的學生,不僅記住的內容更多,遺忘的速度也變慢了


第二個方法,還是和測試有關這次是學之前先測試,也能幫助記憶
研究人員讓參加實驗的人學習組合在一起的詞語,
比如“鯨魚和哺乳動物”。有的人直接學,
有的人先看到組合中的一個詞,然後猜另一個詞是什麼,最後才看到整個詞語組合。
結果,邊猜邊學的人,最後的記憶效果比直接學的人要好
這主要和測試時提取信息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有關係,
提取的過程越費力,感覺越困難,形成的記憶就越牢固


第三個方法,分散學習時間,而不是集中大量學習。
比如說,你剛讀了一篇文章,馬上重讀不會提高你的記憶。
但當你讀完了之後,去幹別的事情,過一段時間在重讀這篇文章,記憶效果更好。


第四個方法,同時學習不同內容,而不是專注同一內容。
混著學習會很難,在很短的時間,可能會讓你記憶下降,
但從長期來說,會幫助你記得更牢。

在一個實驗中,一組人在一個時間段集中學一個幾何形狀,做相關練習,
在下一個時間段集中學習下一個幾何形狀,做相關練習。
另一組人,混搭著學幾個不同的幾何形狀,穿插做不同的幾何練習。
學完之後馬上測試,集中學習的人表現更好。
但一個星期之後測試,混搭學習的人表現更好。
也就是說,混合的學習安排更能幫助有效的長期學習效果。


所以,想要提升自己長期記憶,
你可以一邊測試,一邊記憶,還可以分散學習時間,
或者同時學習不同的內容。希望這些方法能對你的學習有幫助。


本文源自:公眾號“MOOC”(學過的東西很快就忘了怎麼辦?記憶力太差,學什麼都白學)
稿:亞平寧
轉載:得到

----------
主旨:
方法1. 一邊測試一邊記憶
 比起單純重複記憶,一邊測試一邊記憶更有效果,
 就算犯錯了對記憶也有幫助。
方法2. 學之前先測試,也能幫助記憶
 邊猜邊學的人,最後的記憶效果比直接學的人要好。
 提取的過程越費力,感覺越困難,形成的記憶就越牢固。
方法3. 分散學習時間,而不是集中大量學習
 當你讀完了之後,去幹別的事情,過一段時間在重讀這篇文章,記憶效果更好。
方法4. 同時學習不同內容,而不是專注同一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