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羅輯語音-表達-<試圖抽象的概念來歸納,從而方便自己的認識,很危險>

文章出處:2016.05.03 說話

語音:
這兩年我最喜歡的視頻節目就是馬東團隊做的《奇葩說》。
這節目一看很簡單,不就是娛樂包裝的辯論賽嗎?
但是我覺得其中有幾個東西很重要啊!

第一,社會越複雜就越沒有什麼統一的真理呀!
能從更多角度看待同一個問題,
能夠包容性的理解他人的立場,這現在反而是一種能力。

第二,
是大多數人都輕率的對一件事情下結論,然後又可以輕易的被別人說服。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真的有所謂自己的觀點嗎?
反正我看《奇葩說》越多就越不那麼肯定。

第三,是在這個時代會說話,真的是越來越重要,遠遠不止是口才那麼簡單。
它實際上是知識、見識、思考力、說服力等等綜合能力的表現。

問題來了,會說話這種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嗎?


-----------------------------
文章:試圖抽象的概念來歸納,從而方便自己的認識,很危險

在1939 年秋天,“二戰”激戰正酣。

一個下午,哲學家維特根斯坦和他的學生馬爾康姆在倫敦的泰晤士河畔散步時,聊起一則消息:據說德國政府正在譴責英國政府煽動一起針對希特勒的謀殺案。

維特根斯坦評論說:如​​果這個消息是真的,我也不會驚訝。

馬爾康姆則反駁:這種行為不符合英國人的“民族性格”。

似乎是無傷大雅的爭論,卻導致了維特根斯坦跟馬爾康姆的斷交。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五年之後,在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上服役的馬爾康姆收到維特根斯坦的來信,終於了解了維特根斯坦為什麼那么生氣並與之斷交——

那封信裡,關於他們的爭論,維特根斯坦說:“你關於民族性格的議論簡單幼稚得令人吃驚。我發現研究哲學給你帶來的,只不過是使你能似是而非地談論一些深奧的邏輯之類的問題,並沒有改善你關於日常生活中重要問題的思考。”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維特根斯坦的苛刻和較真,而我們大抵不會遇上這麼矯情的老師。

馬爾康姆的錯誤多數人常會犯——就是通過一個抽象的概念來作為答案,試圖作為結論蓋棺論定

2
——————

說上海人都很精明小家子氣、河南人都是騙子心很黑、東北人都愛吹牛皮、新疆人擅長偷東西……

諸如此類,全都試圖通過一個抽象的概念來進行歸納,從而方便自己的認識

這是我們在應對巨量信息時形成的一種本能,降低思考所消耗的能量,本是無可厚非,卻也極容易成為固化認知的框架,並常常接納其倒果為因的合理性。於是,狹隘的偏見自然就形成了。

因為一直以來對太平天國是農民反抗滿清暴政起義的定位,使我們更願意相信其正義性,而無視這場革命造成了超過二戰的人口死亡數;

因為史書一貫強調道德品質的重要性,使我們更願意相信那個遵守祖制的海瑞是個好官,卻看不到他幾乎一輩子沒幹出過什麼政績;

因為蘇東坡文采飛揚才華橫溢,使得我們更相信靠文才就能當個好官,基本不會注意他在治水、理政方面的突出才幹……

這樣的偏見的例子舉不勝舉,絕大多數時候,我們只看到了能看到的,於是推理出了合理性

而很多能讓我們看到的也是我們所願意看到的,比如那些打動人的勵志故事,大抵都沿著逆襲的套路,強調了勤奮努力的重要性,忽略了環境、時代的背景和相應的趨勢——畢竟,誰都看不見風,只能看見飛在天上的豬,那頭豬就是精彩而抽象的答案了。

3
——————

為什麼懂得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道理只有一面,而事實卻有千萬面。這些我們“懂了”的道理是被我們的理解能力所提煉的,大抵已經和實踐無關了。

更可怕的是,隨著知道越多、經驗越多,人對於自己持有的道理也越發自信——

我們並不容易接納自己不認可的觀點,更趨向於接受自己認同的方向並不斷強化佐證這一切。而對於那些並不認可的,就巴不得蓋棺論定,用一個概念或者結論進行迴避或無視。

正如維特根斯坦所言:

如果學習哲學的人非但沒有因此養成謙卑的習慣,學會鞭辟入裡、小心謹慎地分析,反而藉此贏得了知識上的驕矜,隨心所欲地濫用這些危險的語句,那將不只是對哲學的踐踏,更會戕害公共討論的品格和日常生活的常識感。

這句半個多世紀前的觀點至今仍讓人深感敬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