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你最應該對孩子說的三句話
類似文章:得到-教育-走出四大誤區,讓孩子不再哭鬧
孩子大了,慢慢會變得有脾氣,有時會隨意發火。這時作為家長,你該怎麼辦?
有的會強硬地壓制孩子,對孩子說:“別鬧了,老實點。”
有的呢,可能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就只好假裝沒看見,覺得敷衍一下就算了。
當然,你可能知道,這些做法是不對的,但又不知道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麼樣的。
最近,微信公眾號“心理公開課”發了篇文章說,
應對孩子這種負面情緒的正確做法很簡單,你只需要認真記住下面這三句話。
第一句,就是跟孩子說:“謝謝你告訴我你的憤怒。”
為什麼要對孩子說這句話呢?其實是告訴孩子,允許他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
我們知道,孩子在表達情緒時,其實背後隱藏著的是需求。
孩子生氣,衝家長發火,往往是因為覺得自己的權益受到了侵犯。
心理學研究表明,憤怒和恐懼經常是同時出現的。
憤怒往往伴隨著恐懼,其背後隱藏的是對愛的渴望。
比如,當一個孩子衝著家長怒吼:
“夠了,我再怎麼努力都是沒用的,你們永遠不可能滿意的。”
這就意味著,孩子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得到家長的認可,感到委屈;
而更進一步,更深次的原因是,
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愛與關懷,擔心父母因為自己不夠優秀而不愛自己。
而如果家長不明白這一點,看不到孩子內心的需求,
而是反過來批評、教育孩子,那孩子就會受到傷害。他後來可能會出現這幾種結果:
第一是覺得向家長表達情緒得不到理解,反正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
再怎麼努力都不可能獲得家長的愛,於是破罐子破摔,乾脆不努力了;
第二種情況是,孩子為了引起家長的重視,證明家長是愛自己的,
有可能通過各種破壞性行為來引起家長對自己的關注。
再一種結果是,孩子對父母開始產生怨恨,將來再次爆發,越來越嚴重。
其實這三種結果都是家長不願看到的。
所以在處理孩子負面情緒時,應該首先要允許孩子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告訴孩子:
“謝謝你告訴我你的憤怒。”同時用心覺察孩子在這情緒背後的需求,
而不是生硬地壓製或者枯燥地說教。
接下來,家長應該和孩子說的第二句話是:“對不起,我無心中傷害了你。”
這句話的關鍵是,承認自己的言行給孩子造成了傷害,並向孩子道歉。
這可不是向孩子示弱或者妥協啊,而是真正地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感受、理解和關心他們。可能有的家長認為,大人在孩子面前,必須保持絕對的權威、不能認錯,
所以就盡力掩蓋自己對待孩子時的錯誤。那這樣的後果是,
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遠,帶給孩子的傷害越來越深。
具體的傷害會有兩種情況:
第一,是孩子將來可能會像自己家長那樣,老覺得自己對,別人不對。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容易妄自尊大,過高估計自己,
總認為自己是最好的,對別人則總是持懷疑、否定的態度。
第二種情況是,孩子會屈從於家長的觀點,認為自己真的不行,老是不對。
那慢慢地他就容易變得很壓抑、自卑,總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在社交上就不敢主動。
所以不論出現哪種情況,對孩子傷害都挺大的。
所以家長應該勇於向孩子承認錯誤,並向他道歉。
然後接下來,再對孩子說第三句話:“我的本意不是這樣的,我的本意是……”
這句話像畫龍點睛,它既是對道歉的進一步說明,
也是引導孩子恢復理性、回到正常的溝通上來。
其實孩子都明白,家長是愛我的,只是愛的方式不對。
比如,常常以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不讓孩子幹這幹那;
或者侵犯孩子的隱私,不給孩子獨立的空間。
但遺憾的是,大部分家長都沒注意到這點,還老是以為自己是在關心愛護孩子呢。
所以說,當家長看到孩子生氣、發火,需要想想,
這很可能是自己的言行無意中傷害了他們,應該及時道歉、解釋、澄清,消除誤解。
當孩子理解到家長並不是不愛自己,只是在愛的表達方式上沒有注意,
那麼他們的情緒就會得到正確的處置,也就不會造成家長擔心的、產生心理上的傷害了。
所以這三句話,作為家長的你一定要好好記住:
一,“謝謝你告訴我你的憤怒”;
二,“對不起,我無心中傷害了你”;
三,“我本意不是這樣的” 。
本文源自:公眾號“心理公開課”(當孩子向家長表達憤怒的時候,最希望聽到的三句話)
音頻稿:徐棄疾
轉載:得到
---------
主旨:
一,“謝謝你告訴我你的憤怒”
為什麼要對孩子說這句話呢?
其實是告訴孩子,允許他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
我們知道,孩子在表達情緒時,其實背後隱藏著的是需求。
如果家長不明白這一點,看不到孩子內心的需求,
而是反過來批評、教育孩子,那孩子就會受到傷害。
他後來可能會出現這幾種結果:
(1)覺得向家長表達情緒得不到理解,反正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
再怎麼努力都不可能獲得家長的愛,於是破罐子破摔,乾脆不努力了;
(2)孩子為了引起家長的重視,證明家長是愛自己的,
有可能通過各種破壞性行為來引起家長對自己的關注。
(3)孩子對父母開始產生怨恨,將來再次爆發,越來越嚴重。
二,“對不起,我無心中傷害了你”
這句話的關鍵是,
承認自己的言行給孩子造成了傷害,並向孩子道歉。
這可不是向孩子示弱或者妥協啊,
而是真正地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感受、理解和關心他們。
三,“我本意不是這樣的,我的本意是……”
這既是對道歉的進一步說明,也是引導孩子恢復理性、回到正常的溝通上來。
其實孩子都明白,家長是愛我的,只是愛的方式不對。
比如,常常以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不讓孩子幹這幹那;
或者侵犯孩子的隱私,不給孩子獨立的空間。
但遺憾的是,大部分家長都沒注意到這點, 還老是以為自己是在關心愛護孩子呢。
類似文章:得到-教育-走出四大誤區,讓孩子不再哭鬧
孩子大了,慢慢會變得有脾氣,有時會隨意發火。這時作為家長,你該怎麼辦?
有的會強硬地壓制孩子,對孩子說:“別鬧了,老實點。”
有的呢,可能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就只好假裝沒看見,覺得敷衍一下就算了。
當然,你可能知道,這些做法是不對的,但又不知道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麼樣的。
最近,微信公眾號“心理公開課”發了篇文章說,
應對孩子這種負面情緒的正確做法很簡單,你只需要認真記住下面這三句話。
第一句,就是跟孩子說:“謝謝你告訴我你的憤怒。”
為什麼要對孩子說這句話呢?其實是告訴孩子,允許他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
我們知道,孩子在表達情緒時,其實背後隱藏著的是需求。
孩子生氣,衝家長發火,往往是因為覺得自己的權益受到了侵犯。
心理學研究表明,憤怒和恐懼經常是同時出現的。
憤怒往往伴隨著恐懼,其背後隱藏的是對愛的渴望。
比如,當一個孩子衝著家長怒吼:
“夠了,我再怎麼努力都是沒用的,你們永遠不可能滿意的。”
這就意味著,孩子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得到家長的認可,感到委屈;
而更進一步,更深次的原因是,
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愛與關懷,擔心父母因為自己不夠優秀而不愛自己。
而如果家長不明白這一點,看不到孩子內心的需求,
而是反過來批評、教育孩子,那孩子就會受到傷害。他後來可能會出現這幾種結果:
第一是覺得向家長表達情緒得不到理解,反正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
再怎麼努力都不可能獲得家長的愛,於是破罐子破摔,乾脆不努力了;
第二種情況是,孩子為了引起家長的重視,證明家長是愛自己的,
有可能通過各種破壞性行為來引起家長對自己的關注。
再一種結果是,孩子對父母開始產生怨恨,將來再次爆發,越來越嚴重。
其實這三種結果都是家長不願看到的。
所以在處理孩子負面情緒時,應該首先要允許孩子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告訴孩子:
“謝謝你告訴我你的憤怒。”同時用心覺察孩子在這情緒背後的需求,
而不是生硬地壓製或者枯燥地說教。
接下來,家長應該和孩子說的第二句話是:“對不起,我無心中傷害了你。”
這句話的關鍵是,承認自己的言行給孩子造成了傷害,並向孩子道歉。
這可不是向孩子示弱或者妥協啊,而是真正地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感受、理解和關心他們。可能有的家長認為,大人在孩子面前,必須保持絕對的權威、不能認錯,
所以就盡力掩蓋自己對待孩子時的錯誤。那這樣的後果是,
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遠,帶給孩子的傷害越來越深。
具體的傷害會有兩種情況:
第一,是孩子將來可能會像自己家長那樣,老覺得自己對,別人不對。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容易妄自尊大,過高估計自己,
總認為自己是最好的,對別人則總是持懷疑、否定的態度。
第二種情況是,孩子會屈從於家長的觀點,認為自己真的不行,老是不對。
那慢慢地他就容易變得很壓抑、自卑,總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在社交上就不敢主動。
所以不論出現哪種情況,對孩子傷害都挺大的。
所以家長應該勇於向孩子承認錯誤,並向他道歉。
然後接下來,再對孩子說第三句話:“我的本意不是這樣的,我的本意是……”
這句話像畫龍點睛,它既是對道歉的進一步說明,
也是引導孩子恢復理性、回到正常的溝通上來。
其實孩子都明白,家長是愛我的,只是愛的方式不對。
比如,常常以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不讓孩子幹這幹那;
或者侵犯孩子的隱私,不給孩子獨立的空間。
但遺憾的是,大部分家長都沒注意到這點,還老是以為自己是在關心愛護孩子呢。
所以說,當家長看到孩子生氣、發火,需要想想,
這很可能是自己的言行無意中傷害了他們,應該及時道歉、解釋、澄清,消除誤解。
當孩子理解到家長並不是不愛自己,只是在愛的表達方式上沒有注意,
那麼他們的情緒就會得到正確的處置,也就不會造成家長擔心的、產生心理上的傷害了。
所以這三句話,作為家長的你一定要好好記住:
一,“謝謝你告訴我你的憤怒”;
二,“對不起,我無心中傷害了你”;
三,“我本意不是這樣的” 。
本文源自:公眾號“心理公開課”(當孩子向家長表達憤怒的時候,最希望聽到的三句話)
音頻稿:徐棄疾
轉載:得到
---------
主旨:
一,“謝謝你告訴我你的憤怒”
為什麼要對孩子說這句話呢?
其實是告訴孩子,允許他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
我們知道,孩子在表達情緒時,其實背後隱藏著的是需求。
如果家長不明白這一點,看不到孩子內心的需求,
而是反過來批評、教育孩子,那孩子就會受到傷害。
他後來可能會出現這幾種結果:
(1)覺得向家長表達情緒得不到理解,反正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
再怎麼努力都不可能獲得家長的愛,於是破罐子破摔,乾脆不努力了;
(2)孩子為了引起家長的重視,證明家長是愛自己的,
有可能通過各種破壞性行為來引起家長對自己的關注。
(3)孩子對父母開始產生怨恨,將來再次爆發,越來越嚴重。
二,“對不起,我無心中傷害了你”
這句話的關鍵是,
承認自己的言行給孩子造成了傷害,並向孩子道歉。
這可不是向孩子示弱或者妥協啊,
而是真正地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感受、理解和關心他們。
三,“我本意不是這樣的,我的本意是……”
這既是對道歉的進一步說明,也是引導孩子恢復理性、回到正常的溝通上來。
其實孩子都明白,家長是愛我的,只是愛的方式不對。
比如,常常以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不讓孩子幹這幹那;
或者侵犯孩子的隱私,不給孩子獨立的空間。
但遺憾的是,大部分家長都沒注意到這點, 還老是以為自己是在關心愛護孩子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