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要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
很多家長都覺得,成年人的社會競爭太激烈,
要想讓孩子長大以後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就得從小培養他的競爭意識。
所以拼命給孩子灌輸爭第一,要做就做最好的思想。
但是有本書叫《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這本書的作者提出了一個觀點說,
兒時不競爭,長大才能勝出,過早地強調競爭意識反而會危害孩子的發展。
為什麼這麼說?作者給出了兩點原因。
第一個原因,童年就不是培養競爭意識的時候。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成長為成年人的過程,其實就是從一個“自然人”向“社會人”過渡的階段。
這個過程最需要的是什麼?是向內積累,而不是向外擴張。
說白了,就是你讓孩子競爭之前,要先讓他積累足夠的競爭力。
不然的話,沒能力競爭,卻不得不競爭,
那結果就是,不僅浪費了孩子本來的潛力,還嚴重地打擊了孩子的自信。
導致孩子在今後的成長道路上,遇到任何事都只會想,萬一我做不好怎麼辦。
但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很多事只要你做了,結果都不會太糟,怕的是你不敢做。
所以說,在孩子童年階段,家長的首要責任是,不要打擾孩子的自我發展。
如果有條件的話,再給一點助推力,幫助他挖掘自己的能力。
但是,大多數家長就是做不到,總是跟孩子說,
你要比別人多會背幾首唐詩,你要上重點學校,你要排到班級前十名等等。
導致孩子從小就在焦慮的氛圍下成長,
處理不了壓力,只會變得越來越無力、自卑,或者走向叛逆。
接下來說第二個原因,早早地把孩子推入競爭的洪流,會有以下三方面的損害。
第一個損害是會破壞孩子的合作能力。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合作能力是他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而合作能力的基礎是友善、誠實、寬容等等。
所以想要培養孩子的競爭力,首先要培養好他的品行,這樣才能打下合作的基礎。
可現在的情況是,幾乎從幼兒園開始,孩子的一切活動就是以競爭為目的,
哪怕是玩遊戲,都會出現以贏為目的的情況。
你想想,這種持續不斷的競爭訓練,培養出來的孩子,怎麼指望他長大了就有合作能力?
沒有合作能力的人,競爭力又會怎麼樣呢?
所以說,想讓孩子獲得真正的競爭力,就不要從小強調競爭意識。
第二個損害是可能會培養出病態的奮鬥者。什麼意思呢?
有些孩子確實能被訓練得很有“競爭意識”,
從小就表現出極度的爭強好勝,但它的副作用也很明顯。
比如,小學生為了不丟掉副班長的職務,每節課都坐得筆挺,
蚊子落到胳膊上,都不肯去打一下,生怕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
對這樣的孩子來說,給他任何社會標准他都能適應。
可這樣的壞處是什麼呢?壓抑天性咱們就不說了,
還有另外一點,就是可能會培養出病態的奮鬥者。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自控力、意志力都是有限的,
一個人總是在這些小細節上控制自己,就很容易在大是大非上出現失控。
比如學生高考失利跳樓啊,為了拿獎學金謀害同學啊等等。
這樣就付出了生命或自由的代價,顯然是不值得的。
還有,第三個副作用,就是會損害孩子的身體健康。這一點在科學上已經得到了證實。
長時間的壓力首先會在情緒上積澱毒素,影響做事效率。
然後情緒上的毒素積累多了,就會影響到生理健康。
而且,還有研究發現,
壓力太大會影響兒童腦垂體生長激素的分泌,
不僅會影響孩子身高,還有可能表現在其它方面,比如皮膚病等等。
所以說啊,讓孩子更強這個觀念是沒錯的,
畢竟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在社會上更好地立足,但是一定要講究方法。
在競爭這件事上,培養孩子的品格和競爭力,遠比培養競爭意識更重要。
本文源自:《最美的教育最簡單》尹建莉
稿:曾翔
轉載:得到
---------
主旨:
不建議從小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有兩個原因。
原因1. 童年就不是培養競爭意識的時候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成長為成年人的過程,
其實就是從一個“自然人”向“社會人”過渡的階段。
這個過程最需要的是什麼?是向內積累,而不是向外擴張。
原因2. 早早地把孩子推入競爭的洪流,會有以下三方面的損害
(1)損害是會破壞孩子的合作能力
(2)可能會培養出病態的奮鬥者
有些孩子確實能被訓練得很有“競爭意識”,
從小就表現出極度的爭強好勝,但它的副作用也很明顯。
(3)損害孩子的身體健康
長時間的壓力首先會在情緒上積澱毒素,影響做事效率。
然後情緒上的毒素積累多了,就會影響到生理健康。
而且,還有研究發現,
壓力太大會影響兒童腦垂體生長激素的分泌,
不僅會影響孩子身高,還有可能表現在其它方面,比如皮膚病等等。
結論:在競爭這件事上,
培養孩子的品格和競爭力,遠比培養競爭意識更重要。
很多家長都覺得,成年人的社會競爭太激烈,
要想讓孩子長大以後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就得從小培養他的競爭意識。
所以拼命給孩子灌輸爭第一,要做就做最好的思想。
但是有本書叫《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這本書的作者提出了一個觀點說,
兒時不競爭,長大才能勝出,過早地強調競爭意識反而會危害孩子的發展。
為什麼這麼說?作者給出了兩點原因。
第一個原因,童年就不是培養競爭意識的時候。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成長為成年人的過程,其實就是從一個“自然人”向“社會人”過渡的階段。
這個過程最需要的是什麼?是向內積累,而不是向外擴張。
說白了,就是你讓孩子競爭之前,要先讓他積累足夠的競爭力。
不然的話,沒能力競爭,卻不得不競爭,
那結果就是,不僅浪費了孩子本來的潛力,還嚴重地打擊了孩子的自信。
導致孩子在今後的成長道路上,遇到任何事都只會想,萬一我做不好怎麼辦。
但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很多事只要你做了,結果都不會太糟,怕的是你不敢做。
所以說,在孩子童年階段,家長的首要責任是,不要打擾孩子的自我發展。
如果有條件的話,再給一點助推力,幫助他挖掘自己的能力。
但是,大多數家長就是做不到,總是跟孩子說,
你要比別人多會背幾首唐詩,你要上重點學校,你要排到班級前十名等等。
導致孩子從小就在焦慮的氛圍下成長,
處理不了壓力,只會變得越來越無力、自卑,或者走向叛逆。
接下來說第二個原因,早早地把孩子推入競爭的洪流,會有以下三方面的損害。
第一個損害是會破壞孩子的合作能力。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合作能力是他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而合作能力的基礎是友善、誠實、寬容等等。
所以想要培養孩子的競爭力,首先要培養好他的品行,這樣才能打下合作的基礎。
可現在的情況是,幾乎從幼兒園開始,孩子的一切活動就是以競爭為目的,
哪怕是玩遊戲,都會出現以贏為目的的情況。
你想想,這種持續不斷的競爭訓練,培養出來的孩子,怎麼指望他長大了就有合作能力?
沒有合作能力的人,競爭力又會怎麼樣呢?
所以說,想讓孩子獲得真正的競爭力,就不要從小強調競爭意識。
第二個損害是可能會培養出病態的奮鬥者。什麼意思呢?
有些孩子確實能被訓練得很有“競爭意識”,
從小就表現出極度的爭強好勝,但它的副作用也很明顯。
比如,小學生為了不丟掉副班長的職務,每節課都坐得筆挺,
蚊子落到胳膊上,都不肯去打一下,生怕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
對這樣的孩子來說,給他任何社會標准他都能適應。
可這樣的壞處是什麼呢?壓抑天性咱們就不說了,
還有另外一點,就是可能會培養出病態的奮鬥者。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自控力、意志力都是有限的,
一個人總是在這些小細節上控制自己,就很容易在大是大非上出現失控。
比如學生高考失利跳樓啊,為了拿獎學金謀害同學啊等等。
這樣就付出了生命或自由的代價,顯然是不值得的。
還有,第三個副作用,就是會損害孩子的身體健康。這一點在科學上已經得到了證實。
長時間的壓力首先會在情緒上積澱毒素,影響做事效率。
然後情緒上的毒素積累多了,就會影響到生理健康。
而且,還有研究發現,
壓力太大會影響兒童腦垂體生長激素的分泌,
不僅會影響孩子身高,還有可能表現在其它方面,比如皮膚病等等。
所以說啊,讓孩子更強這個觀念是沒錯的,
畢竟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在社會上更好地立足,但是一定要講究方法。
在競爭這件事上,培養孩子的品格和競爭力,遠比培養競爭意識更重要。
本文源自:《最美的教育最簡單》尹建莉
稿:曾翔
轉載:得到
---------
主旨:
不建議從小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有兩個原因。
原因1. 童年就不是培養競爭意識的時候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成長為成年人的過程,
其實就是從一個“自然人”向“社會人”過渡的階段。
這個過程最需要的是什麼?是向內積累,而不是向外擴張。
原因2. 早早地把孩子推入競爭的洪流,會有以下三方面的損害
(1)損害是會破壞孩子的合作能力
(2)可能會培養出病態的奮鬥者
有些孩子確實能被訓練得很有“競爭意識”,
從小就表現出極度的爭強好勝,但它的副作用也很明顯。
(3)損害孩子的身體健康
長時間的壓力首先會在情緒上積澱毒素,影響做事效率。
然後情緒上的毒素積累多了,就會影響到生理健康。
而且,還有研究發現,
壓力太大會影響兒童腦垂體生長激素的分泌,
不僅會影響孩子身高,還有可能表現在其它方面,比如皮膚病等等。
結論:在競爭這件事上,
培養孩子的品格和競爭力,遠比培養競爭意識更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