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最好的自控方式是不自控
與得到-溝通-如何輕鬆應對高難度談話的ABC理論,一起看
前段時間,有本填色書特別火,叫《秘密花園》,大家都把它當成了緩解壓力的秘密武器。
可問題是,你有沒有想過,不就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填色遊戲,
為什麼會有緩解壓力的神奇效果呢?其實啊,
這背後蘊藏著心理治療常用的一種手段,叫做“認知解離”。
什麼是認知解離呢?就是說,
把自我從思維和情緒中抽離出來,以第三者的視角,客觀地觀察自己的思維或情緒活動。
換句話說,就是讓我們自己和內心的情緒保持一定的距離,從而減少情緒對於我們的影響。
這個概念聽起來挺玄的,
那咱們看看《秘密花園》這本填色書,是怎麼幫助我們做到“認知解離”的。
平時我們有壓力、憤怒這些情緒的時候,
很容易就會把理性思維跟這些主觀情緒混雜在一起,最終搞得一團糟,
沒法從根源上消除壓力和憤怒等情緒。但在塗色的時候就不一樣了。
我們不知不覺就把自己的情緒流露在我們所塗的顏色裡了。
甚至很多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能夠通過觀察你所塗的顏色,認識到你的情緒狀態。
當我們去觀察我們所塗的這幅畫時,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在觀察自己的情緒。
也就是說,你就可以以繪畫的方式,客觀看待壓力、憤怒這些情緒。
通過把情緒剝離開,我們就能更加客觀冷靜地觀察自己的喜怒哀樂,
以及分析這些情緒背後的原因了。
認知解離技術在心理治療領域有很多應用。
比如說,很多人總是被“我很笨”這個想法困擾,從而非常自卑。
一些心理諮詢師在幫他們做諮詢時,就採用一種方法叫做快速詞語重複訓練。
具體方式就是讓這個人大聲地多次重複“笨”這個字:“笨笨笨笨笨……”
慢慢地,患者就會感覺到“笨”就僅僅變成了一種聲音,
而逐漸忘記了這個詞所帶給他的自卑感。
除了緩解壓力,認知解離的技術還能夠幫助人們增強自控力。
美國有一位叫做喬納森的行為科學家,在幫助人戒菸等方面非常成功。
他成功的一個核心方法是,千萬別自控,
比如有煙癮的人想抽煙時,不要刻意壓制這個想法,
而是要客觀地去觀察自己對煙的渴望,去記錄和追踪這個念頭。
你可能會問,觀察自己的慾望念頭,難道不會讓自己更想抽煙嗎?其實恰恰相反。
對於很多吸煙的人,點煙已經成為了習慣,
強大的慣性推動我們一根又一根去點煙,自己根本就沒有察覺到。
而觀察他們抽煙的慾望,其實恰恰就打破了這種固定的思維習慣,
讓大腦意識到自己是在吸煙,這樣就邁出了戒菸的第一步。
實驗證明,利用這種自我觀察的方法來進行戒菸的群體,
最終成功戒菸的人數是強制遠離煙卷等方法的兩倍。
甚至很多人在觀察自己抽煙的念頭時,
會發現自己這個想法原來這麼可笑,自己竟然是這麼幼稚。
很多成功的長跑運動員,也懂得使用這種“認知解離”技術。
在長跑的過程中,有一個概念叫“虛假疲憊”,
在賽程的中間階段,很多人都會突然感覺到精疲力竭,似乎再也跑不動了。
研究者發現,處於虛假疲憊期的運動員,肌肉本身的運動負荷並不高,
而是因為大腦提前感受到了疲憊感,對身體的肌肉發出了疲憊的信號。
所以,其實這種疲憊感並不是身體原因,而是來源於心理和情緒上的壓力。
沒有經驗的運動員往往很容易在虛假疲憊階段放棄,
而有經驗的長跑運動員,往往能夠擺脫心理情緒的影響,做到認知解離,
客觀地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態,從而做出適當調整。
一旦他們能夠克服心理障礙,熬過這段虛假疲勞階段,接下來就會輕鬆多了。
所以你看,如果我們能夠在面臨各種壓力和誘惑時,
很好地利用認知解離技術,靜下心來觀察我們的消極情緒和衝動念頭,
把混亂的情緒從理性的思維中剝離開,往往就能夠做出更加明智的判斷。
本文源自:讀讀日報(教你一個另類的自控方式)
稿:耿天成
轉載:得到
----------
主旨:
介紹認知解離,也就是說,把自我從思維和情緒中抽離出來,
以第三者的視角,客觀地觀察自己的思維或情緒活動。
例子1:
實驗證明,利用這種自我觀察的方法來進行戒菸的群體,
最終成功戒菸的人數是強制遠離煙卷等方法的兩倍。
例子2:
處於虛假疲憊期的運動員,肌肉本身的運動負荷並不高,
而是因為大腦提前感受到疲憊感,對身體的肌肉發出疲憊信號。
如果我們能夠在面臨各種壓力和誘惑時,
很好地利用認知解離技術,靜下心來觀察我們的消極情緒和衝動念頭,
把混亂的情緒從理性的思維中剝離開,往往就能夠做出更加明智的判斷。
與得到-溝通-如何輕鬆應對高難度談話的ABC理論,一起看
前段時間,有本填色書特別火,叫《秘密花園》,大家都把它當成了緩解壓力的秘密武器。
可問題是,你有沒有想過,不就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填色遊戲,
為什麼會有緩解壓力的神奇效果呢?其實啊,
這背後蘊藏著心理治療常用的一種手段,叫做“認知解離”。
什麼是認知解離呢?就是說,
把自我從思維和情緒中抽離出來,以第三者的視角,客觀地觀察自己的思維或情緒活動。
換句話說,就是讓我們自己和內心的情緒保持一定的距離,從而減少情緒對於我們的影響。
這個概念聽起來挺玄的,
那咱們看看《秘密花園》這本填色書,是怎麼幫助我們做到“認知解離”的。
平時我們有壓力、憤怒這些情緒的時候,
很容易就會把理性思維跟這些主觀情緒混雜在一起,最終搞得一團糟,
沒法從根源上消除壓力和憤怒等情緒。但在塗色的時候就不一樣了。
我們不知不覺就把自己的情緒流露在我們所塗的顏色裡了。
甚至很多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能夠通過觀察你所塗的顏色,認識到你的情緒狀態。
當我們去觀察我們所塗的這幅畫時,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在觀察自己的情緒。
也就是說,你就可以以繪畫的方式,客觀看待壓力、憤怒這些情緒。
通過把情緒剝離開,我們就能更加客觀冷靜地觀察自己的喜怒哀樂,
以及分析這些情緒背後的原因了。
認知解離技術在心理治療領域有很多應用。
比如說,很多人總是被“我很笨”這個想法困擾,從而非常自卑。
一些心理諮詢師在幫他們做諮詢時,就採用一種方法叫做快速詞語重複訓練。
具體方式就是讓這個人大聲地多次重複“笨”這個字:“笨笨笨笨笨……”
慢慢地,患者就會感覺到“笨”就僅僅變成了一種聲音,
而逐漸忘記了這個詞所帶給他的自卑感。
除了緩解壓力,認知解離的技術還能夠幫助人們增強自控力。
美國有一位叫做喬納森的行為科學家,在幫助人戒菸等方面非常成功。
他成功的一個核心方法是,千萬別自控,
比如有煙癮的人想抽煙時,不要刻意壓制這個想法,
而是要客觀地去觀察自己對煙的渴望,去記錄和追踪這個念頭。
你可能會問,觀察自己的慾望念頭,難道不會讓自己更想抽煙嗎?其實恰恰相反。
對於很多吸煙的人,點煙已經成為了習慣,
強大的慣性推動我們一根又一根去點煙,自己根本就沒有察覺到。
而觀察他們抽煙的慾望,其實恰恰就打破了這種固定的思維習慣,
讓大腦意識到自己是在吸煙,這樣就邁出了戒菸的第一步。
實驗證明,利用這種自我觀察的方法來進行戒菸的群體,
最終成功戒菸的人數是強制遠離煙卷等方法的兩倍。
甚至很多人在觀察自己抽煙的念頭時,
會發現自己這個想法原來這麼可笑,自己竟然是這麼幼稚。
很多成功的長跑運動員,也懂得使用這種“認知解離”技術。
在長跑的過程中,有一個概念叫“虛假疲憊”,
在賽程的中間階段,很多人都會突然感覺到精疲力竭,似乎再也跑不動了。
研究者發現,處於虛假疲憊期的運動員,肌肉本身的運動負荷並不高,
而是因為大腦提前感受到了疲憊感,對身體的肌肉發出了疲憊的信號。
所以,其實這種疲憊感並不是身體原因,而是來源於心理和情緒上的壓力。
沒有經驗的運動員往往很容易在虛假疲憊階段放棄,
而有經驗的長跑運動員,往往能夠擺脫心理情緒的影響,做到認知解離,
客觀地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態,從而做出適當調整。
一旦他們能夠克服心理障礙,熬過這段虛假疲勞階段,接下來就會輕鬆多了。
所以你看,如果我們能夠在面臨各種壓力和誘惑時,
很好地利用認知解離技術,靜下心來觀察我們的消極情緒和衝動念頭,
把混亂的情緒從理性的思維中剝離開,往往就能夠做出更加明智的判斷。
本文源自:讀讀日報(教你一個另類的自控方式)
稿:耿天成
轉載:得到
----------
主旨:
介紹認知解離,也就是說,把自我從思維和情緒中抽離出來,
以第三者的視角,客觀地觀察自己的思維或情緒活動。
例子1:
實驗證明,利用這種自我觀察的方法來進行戒菸的群體,
最終成功戒菸的人數是強制遠離煙卷等方法的兩倍。
例子2:
處於虛假疲憊期的運動員,肌肉本身的運動負荷並不高,
而是因為大腦提前感受到疲憊感,對身體的肌肉發出疲憊信號。
如果我們能夠在面臨各種壓力和誘惑時,
很好地利用認知解離技術,靜下心來觀察我們的消極情緒和衝動念頭,
把混亂的情緒從理性的思維中剝離開,往往就能夠做出更加明智的判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