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5日 星期五

得到-心理-說不說謊不是你自己能決定的

文章出處:說不說謊不是你自己能決定的


我們都知道,說謊是我們人生的標配。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謊言莫過於“我從來沒有說過謊”了。
前段時間,微信公眾號新生大學發表了一篇文章說,其實謊話和真話之間只有一線之隔。
作者從3個方面,幫我們分析了什麼因素會影響我們的誠實度。一起來聽聽吧。

暢銷書《怪誕行為學》的作者做過一個實驗,他請來了十多個志願者回答問題,
題目是找出16組數字中有幾對數字相加等於10,一張卷子裡有20多道這樣的題,
志願者只有五分鐘時間。五分鐘後他們只需要把捲子放入碎紙機,
然後和研究人員說自己答出了幾道題,就可以獲得相應數目的報酬,一道題一美元。

你看,這個實驗為志願者創造了一個可以說謊的場景,
因為時間很緊迫,而卷子已經被銷毀了,所以沒人知道你具體答對了幾道題。
但是,研究人員在碎紙機上動了手腳,碎紙機只剪掉了卷子的邊緣,
中間答題的部分全都完整地保留了下來,這下我們就能知道有多少人說謊了。
實驗結果是,參加這項實驗的有4萬人,其中有將近70%的人說了謊。

那到底什麼因素會影響我們的誠實度呢?
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的後續實驗,發現了以下3個影響我們說謊的因素。


第一個要素是:社會準則
還是前面咱說的那個實驗,教授在志願者中安插了一個托兒,
這個人要做的就是在別人還在忙著做前幾道題的時候,他就舉手示意自己已經做完了,
要交卷。他想傳達的信息就是:
他隨便劃了幾個答案,然後把答案攪碎了就去領錢了,這擺明就是來騙錢的。
看到他這麼幹之後,說謊的人數也噌噌的上漲。
道理很簡單,我們都拿別人當藉口幹過壞事兒吧,“我這麼做,是因為誰誰誰也這麼做了”。


但是,這個實驗還沒完,研究人員讓這個托兒換了一身衣服,
人們說謊的比例就大幅下降了。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原來啊,這個實驗是在一個叫卡耐基梅隆的大學做的,
參加實驗的都是這所學校的在校生,
而被安插在中間的托兒們,穿了一身匹茨堡大學的校服。
結果,大家發現他在睜眼說瞎話,卡耐基梅隆大學的學生就覺得,
哇,匹茲堡大學都出了些什麼大學生啊,太丟人了,一定跟他們劃清界限。
於是大家紛紛義憤填膺的拒絕說謊。

所以你看,都是別人先說了謊,有時候你會跟著說謊,有時候你會拒絕說謊。
不同的社會準則,決定了我們的誠實程度。


影響我們誠實度的第二個要素是:模糊界限
我們都分得清對和錯,但對於中間的模糊地帶卻不是很敏感。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通常會暴露自己貪婪的本性。

舉個例子:如果你問那些打高爾夫球的人,會不會因為球被打到了一個不太好揮桿的位置,
就去用“手”把球拿到好打的位置?大多數人會說,這樣做是違反高爾夫運動宗旨的,
他們不會用手碰球的。如果你繼續問,用“腳”行不行時,他們會不好意思地點點頭,
表示用腳挪動球的事情還是時有發生的。而且通常他們都會故意看著別的地方,
假裝是自己不小心碰到了球。你看,這裡的用“腳”踢,就是高爾夫規則裡的模糊地帶。

再比如:為什麼賭場要讓顧客費勁巴拉地把錢換成籌碼,讓他們拿著籌碼去賭,
最後離場時再把籌碼兌換回鈔票呢?就是因為,這裡的籌碼就是一個模糊地帶,
它把你和你的錢隔離開了。手裡拿著那幾個塑料片,你就不會有強烈的得失感,
所以你會看到賭場裡,經常會出現一擲千金的情況。

實驗中也出現了這種情況,當Dan 教授最後付答題者錢時,
如果要求他們根據答題數先兌換籌碼,然後再拿籌碼換成錢時,人們說謊的比例就會增加。
因為大家會想:
說個謊,只是騙了幾個籌碼而已嘛,又不是真實的錢,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你看,這時人們的心理負擔就沒那麼重了,說謊的人自然也就多了起來。


影響我們誠實度的第三個要素是:道德提醒
實驗發現,我們只需要事前的一點提醒,
就可以喚起人們心中的誠信,從而大幅降低大家說謊的比例。

舉個例子:如果要求志願者在答題之前,抄幾句《聖經》裡的“摩西十誡”,
或者把手按在《聖經》上發個誓,人們在答題的過程中,說謊的比例就會大大降低。

也就是說,並不需要太多的強制措施,
只要能夠稍微喚醒人們的道德良知,就可以有效地杜絕說謊的情況了。
而且,人們在這方面的自覺性,和有沒有接受過專門的道德課程沒有關係。
只要在實驗前提醒一下志願者,他們就不會說謊了。

你看,從這一系列實驗可以看出,人說不說謊可能只在一念之間,
一些細微的因素就會影響我們的選擇,所有的道德都是依托環境而存在的。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新生大學”(你上次說謊是啥時候?)
稿:安迪
轉載: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