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9日 星期日

❤得到-醫健-實踐是檢驗保健品療效的金標準

文章出處:實踐是檢驗保健品療效的金標準


這條音頻要給大夥講的是,為什麼說,實踐是檢驗保健品療效的金標準。

平時在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有一種認知,
那就是吃鈣片能防止骨質疏鬆、服用維生素能抗氧化。
某種程度上,這些說法似乎都已經是不用證明的科學道理了。
但9月出版的一期《三聯生活周刊》裡,
“土摩托”袁越寫了一篇文章,告訴我們,只有臨床試驗才是檢驗療效的唯一標準。
那些看似有道理的人體修補措施,
很可能會因為一些事先沒有想到的原因,變得無效甚至對人體有害。


袁越在文章一開頭就舉了三個真實的案例:
第一個是關於怎麼消除“骨關節炎”症狀的。醫學上認為,造成骨關節炎的主要原因,
是關節之間的軟骨磨損嚴重,導致關節相互摩擦,誘發炎症。
而根據目前的科學研究,
葡萄糖胺是合成軟骨和關節潤滑液的重要物質,硫酸軟骨素是軟骨的重要成分
所以,一些理論就聲稱說,吃葡萄糖胺和硫酸軟骨素能有效消除骨關節炎症狀,
而這兩種東西,也成了中老年人首選的關節保健藥。

第二個案例是關於中老年婦女怎麼預防骨質疏鬆的。
因為中老年婦女對鈣的吸收效率不高,所以她們很容易因為缺鈣,得骨質疏鬆等疾病。
由於鈣片中的鈣離子比食品中的鈣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所以一些理論就建議說,中老年女性應該定期吃鈣片、預防骨質疏鬆。
鈣片現在幾乎成了中老年女性每天必吃的保健品。

第三個案例,說的是怎麼降低新生兒花生製​​品過敏的風險。
為什麼新生兒容易對花生製品過敏?醫學上已經知道的原因是,
新生兒的消化道還沒有發育健全,如果這個時候接觸花生製品,
花生蛋白就有機會穿透消化道壁,進入血液循環系統,誘發免疫系統,
合成出一種專門針對花生蛋白的抗體,導致對花生過敏。
所以理論建議就是,避免新生兒接觸花生製品,母親在懷孕和哺乳期間,
也要盡量避免吃含有花生成分的食品。甚至在2000年的時候,
美國兒科協會把“新生兒3歲以前不應該接觸花生製品”這條寫進了“育兒指南”。

上面提到的這些理論,聽上去好像都挺有道理的,因果關係明確、邏輯合理。
但實踐證明,它們其實都是錯的或者很可疑的。為什麼呢?


首先,成年人的軟骨組織是不可再生的,所以磨損就是不可逆的
因此,不管你吃多少葡萄糖胺和硫酸軟骨素,可以說對骨關節炎什麼作用也沒有。
其次,鈣片裡的那些游離鈣,會讓血液裡的鈣離子濃度,在短時間里達到一個峰值,
而這種情況會增加血栓形成的概率,增加心臟病和老年癡呆症的患病機率。
最後一個案例,也被最新的研究推翻了,因為實驗表明,新生兒接觸花生製品,
反而能降低對花生過敏的概率,所以後來美國兒科學會也修改了原來的“育兒指南”。

袁越就說,這種聽上去言之鑿鑿,最後卻被實驗推翻的案例,在生活中可以說到處都是。 《英國醫學雜誌》曾經做過一個統計,結果表明,
他們統計的3000個全世界常用藥品、保健品和醫療措施,至少有一半,
後來都被證明是無效的,只有三分之一能被後續的嚴格試驗,證明確實有效。


這裡頭,保健品就是重災區。
因為保健品不需要通過臨床試驗的檢驗就可以上市,生產保健品的廠家只要花點錢,
請幾個明星或者專家現身說法,再加上那些看上去無懈可擊的理論,
這麼一忽悠,消費者往往就會上鉤
比如說,那些療效被吹上了天的維生素和營養補充劑,很多消費者都覺著,
反正吃了也沒什麼壞處,沒準堅持吃還能有好處呢,那乾嘛不吃呢?吃!
結果最後,就成了我們上面提到的那三個案例。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我們太迷戀理論,忽視了試驗的價值。
所以,我們必須搞清楚商家宣傳的那些療效,是不是真的能經受住試驗檢驗。

袁越最後說,除了我們自己要提高警惕、認真辨別以外,
如果市場本身沒有良好的監管機制,上市的藥品也沒有接受過試驗,
那麼單憑消費者自己判斷,想要每次都有火眼金睛辨認真假,也不現實。
所以,要想實現市場的良性循環、保障消費者權益,就必須得有良好的監管制度才行。

本文源自:2016年第38期《三聯生活周刊》(實踐是檢驗療效的唯一標準),作者袁越
稿:桃子
來源:得到

--------
主旨:
《英國醫學雜誌》曾經做過一個統計,結果表明,
他們統計的3000個全世界常用藥品、保健品和醫療措施,至少有一半,
後來都被證明是無效的,只有三分之一能被後續的嚴格試驗,證明確實有效。
這裡頭,保健品就是重災區。
因為保健品不需要通過臨床試驗的檢驗就可以上市,生產保健品的廠家只要花點錢,
請幾個明星或者專家現身說法,再加上那些看上去無懈可擊的理論,
這麼一忽悠,消費者往往就會上鉤。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我們太迷戀理論,忽視了試驗的價值。
所以,我們必須搞清楚商家宣傳的那些療效,是不是真的能經受住試驗檢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