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劉秀為何忍讓匈奴?
這一條為大家說說東漢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毛澤東在點評《東觀漢記》時,
給了這個東漢皇帝三個評價: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
這其中有一條“最會打仗”,可是在歷史上,劉秀對於匈奴的挑釁卻曾經一忍再忍。
這是為什麼呢?歷史作家覃仕勇最近在他的文章中給出了問題的答案。
咱們還是從劉秀的“最會打仗”說起。
西漢末年天下大亂,各地起義軍紛紛揭竿而起鬧革命,這其中就有一支軍隊是劉秀領導的。
隨著形勢的發展,劉秀與新莽軍隊在河南昆陽開戰了,
當時劉秀一幫人馬只有兩萬多,王莽軍隊的兵力號稱四十二萬,
乍一看想要打贏這場仗基本沒可能。
可劉秀就是劉秀,
最會打仗那可不是虛的,他挑選了兩千人作為敢死隊,竟然以少勝多地擊敗了王莽。
昆陽戰役後,起義軍一天天壯大,從白手起家到奪取政權
,劉秀僅花了十年時間就掃平天下,坐上了龍椅。
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就認為劉秀打江山的難度,比劉邦大多了。
劉秀當了皇帝之後,雖說是天下初定,其實在局部地方,戰爭還在繼續。
漢朝邊境上那些少數民族,比如匈奴、鮮卑等部落,時不時就來騷擾一下。
按說劉秀那麼會打仗,手下都是精兵悍將,教訓一下匈奴,肯定是不在話下。
可劉秀呢,面對匈奴的騷擾,就是按兵不動,為了減少邊境上的軍事摩擦,
他下令把邊境的六萬多居民全部搬到居庸關以東,還下令減少兵役調度。
當時,連匈奴周邊的西域各國對於匈奴的侵犯都忍不下去了,
聯名寫信給劉秀,要求一起聯合起來對抗西域,劉秀接了信,卻沒理這茬。
後來匈奴國內鬧災荒,又加上國內貴族內訌,
眼看就要玩完了,面對這樣一個大好機會,劉秀還是沒有動手。
劉秀這麼一忍再忍,讓手下的大臣們都看不下去了,
咱們聽到這裡,也納悶啊,最會打仗的劉秀,為什麼對匈奴這麼一忍再忍呢?
這就要說到劉秀當了皇帝之後的形勢和他對於匈奴的政策了。
劉秀當時對於匈奴的政策,主要是安撫為主,
只要不影響漢朝政權,劉秀總體是想和匈奴保持一種友好的關係。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當時劉秀剛當上皇帝,政權還不穩固,
對於劉秀來說,穩固內部顯然比對付匈奴更重要。
第二,國內的老百姓在改朝換代的過程中經歷了混戰,都希望過安寧日子,
不打仗,能起到安定民心的作用。
第三,劉秀把西域和匈奴其實是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
西域在漢朝和匈奴之間本身就是一個敏感話題,
漢朝如果在建國初年就明顯傾向於西域,那就有可能會引起匈奴的戰爭。
在這樣的考慮之下,就沒有對匈奴動武。
可是在劉秀心裡,並不是害怕匈奴,也不是不想拿下匈奴。
當時有個大臣看著匈奴不斷找茬儿鬧事,就要求出兵,
劉秀說了一句話,他說如果用國家三分之一的力量就能滅掉匈奴,當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可是當時匈奴的力量也很強大,出兵滅掉匈奴,結果基本上是殺敵一萬自損八千。
這樣的事,對於剛坐上龍椅的劉秀當然不肯幹了。
後來漢朝國力逐漸強大,到了劉秀的兒子漢明帝的時候,
才有了出擊匈奴,班超出使西域等一系列的歷史事件,
最終徹底消滅了匈奴的威脅,也全面控制了西域。
也正是因為劉秀在面對匈奴挑釁的局面下,
以時間換空間,在國內展開一系列增強國力的政策,才有了“光武中興”的局面。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我們愛歷史”(最會打仗的皇帝,為何對匈奴的挑釁一再忍讓)
音頻稿:王淵
轉載:得到
-----------
主旨:
劉秀當了皇帝之後,雖說是天下初定,其實在局部地方,戰爭還在繼續。
漢朝邊境上那些少數民族,比如匈奴、鮮卑等部落,時不時就來騷擾一下。
按說劉秀那麼會打仗,手下都是精兵悍將,教訓一下匈奴,肯定是不在話下。
可劉秀呢,面對匈奴的騷擾,就是按兵不動,為了減少邊境上的軍事摩擦,
他下令把邊境的六萬多居民全部搬到居庸關以東,還下令減少兵役調度。
劉秀當時對於匈奴的政策,主要是安撫為主,
只要不影響漢朝政權,劉秀總體是想和匈奴保持一種友好的關係。這是為什麼呢?
1. 先安內
當時劉秀剛當上皇帝,政權還不穩固,
對於劉秀來說,穩固內部顯然比對付匈奴更重要。
2. 民心向背
國內的老百姓在改朝換代的過程中經歷了混戰,都希望過安寧日子,
不打仗,能起到安定民心的作用。
3. 匈奴、西域一體考量
劉秀把西域和匈奴其實是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
西域在漢朝和匈奴之間本身就是一個敏感話題,
漢朝如果在建國初年就明顯傾向於西域,那就有可能會引起匈奴的戰爭。
在這樣的考慮之下,就沒有對匈奴動武。
後來漢朝國力逐漸強大,到了劉秀的兒子漢明帝的時候,
才有了出擊匈奴,班超出使西域等一系列的歷史事件,
最終徹底消滅了匈奴的威脅,也全面控制了西域。
也正是因為劉秀在面對匈奴挑釁的局面下,
以時間換空間,在國內展開一系列增強國力的政策,才有了“光武中興”的局面。
這一條為大家說說東漢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毛澤東在點評《東觀漢記》時,
給了這個東漢皇帝三個評價: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
這其中有一條“最會打仗”,可是在歷史上,劉秀對於匈奴的挑釁卻曾經一忍再忍。
這是為什麼呢?歷史作家覃仕勇最近在他的文章中給出了問題的答案。
咱們還是從劉秀的“最會打仗”說起。
西漢末年天下大亂,各地起義軍紛紛揭竿而起鬧革命,這其中就有一支軍隊是劉秀領導的。
隨著形勢的發展,劉秀與新莽軍隊在河南昆陽開戰了,
當時劉秀一幫人馬只有兩萬多,王莽軍隊的兵力號稱四十二萬,
乍一看想要打贏這場仗基本沒可能。
可劉秀就是劉秀,
最會打仗那可不是虛的,他挑選了兩千人作為敢死隊,竟然以少勝多地擊敗了王莽。
昆陽戰役後,起義軍一天天壯大,從白手起家到奪取政權
,劉秀僅花了十年時間就掃平天下,坐上了龍椅。
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就認為劉秀打江山的難度,比劉邦大多了。
劉秀當了皇帝之後,雖說是天下初定,其實在局部地方,戰爭還在繼續。
漢朝邊境上那些少數民族,比如匈奴、鮮卑等部落,時不時就來騷擾一下。
按說劉秀那麼會打仗,手下都是精兵悍將,教訓一下匈奴,肯定是不在話下。
可劉秀呢,面對匈奴的騷擾,就是按兵不動,為了減少邊境上的軍事摩擦,
他下令把邊境的六萬多居民全部搬到居庸關以東,還下令減少兵役調度。
當時,連匈奴周邊的西域各國對於匈奴的侵犯都忍不下去了,
聯名寫信給劉秀,要求一起聯合起來對抗西域,劉秀接了信,卻沒理這茬。
後來匈奴國內鬧災荒,又加上國內貴族內訌,
眼看就要玩完了,面對這樣一個大好機會,劉秀還是沒有動手。
劉秀這麼一忍再忍,讓手下的大臣們都看不下去了,
咱們聽到這裡,也納悶啊,最會打仗的劉秀,為什麼對匈奴這麼一忍再忍呢?
這就要說到劉秀當了皇帝之後的形勢和他對於匈奴的政策了。
劉秀當時對於匈奴的政策,主要是安撫為主,
只要不影響漢朝政權,劉秀總體是想和匈奴保持一種友好的關係。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當時劉秀剛當上皇帝,政權還不穩固,
對於劉秀來說,穩固內部顯然比對付匈奴更重要。
第二,國內的老百姓在改朝換代的過程中經歷了混戰,都希望過安寧日子,
不打仗,能起到安定民心的作用。
第三,劉秀把西域和匈奴其實是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
西域在漢朝和匈奴之間本身就是一個敏感話題,
漢朝如果在建國初年就明顯傾向於西域,那就有可能會引起匈奴的戰爭。
在這樣的考慮之下,就沒有對匈奴動武。
可是在劉秀心裡,並不是害怕匈奴,也不是不想拿下匈奴。
當時有個大臣看著匈奴不斷找茬儿鬧事,就要求出兵,
劉秀說了一句話,他說如果用國家三分之一的力量就能滅掉匈奴,當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可是當時匈奴的力量也很強大,出兵滅掉匈奴,結果基本上是殺敵一萬自損八千。
這樣的事,對於剛坐上龍椅的劉秀當然不肯幹了。
後來漢朝國力逐漸強大,到了劉秀的兒子漢明帝的時候,
才有了出擊匈奴,班超出使西域等一系列的歷史事件,
最終徹底消滅了匈奴的威脅,也全面控制了西域。
也正是因為劉秀在面對匈奴挑釁的局面下,
以時間換空間,在國內展開一系列增強國力的政策,才有了“光武中興”的局面。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我們愛歷史”(最會打仗的皇帝,為何對匈奴的挑釁一再忍讓)
音頻稿:王淵
轉載:得到
-----------
主旨:
劉秀當了皇帝之後,雖說是天下初定,其實在局部地方,戰爭還在繼續。
漢朝邊境上那些少數民族,比如匈奴、鮮卑等部落,時不時就來騷擾一下。
按說劉秀那麼會打仗,手下都是精兵悍將,教訓一下匈奴,肯定是不在話下。
可劉秀呢,面對匈奴的騷擾,就是按兵不動,為了減少邊境上的軍事摩擦,
他下令把邊境的六萬多居民全部搬到居庸關以東,還下令減少兵役調度。
劉秀當時對於匈奴的政策,主要是安撫為主,
只要不影響漢朝政權,劉秀總體是想和匈奴保持一種友好的關係。這是為什麼呢?
1. 先安內
當時劉秀剛當上皇帝,政權還不穩固,
對於劉秀來說,穩固內部顯然比對付匈奴更重要。
2. 民心向背
國內的老百姓在改朝換代的過程中經歷了混戰,都希望過安寧日子,
不打仗,能起到安定民心的作用。
3. 匈奴、西域一體考量
劉秀把西域和匈奴其實是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
西域在漢朝和匈奴之間本身就是一個敏感話題,
漢朝如果在建國初年就明顯傾向於西域,那就有可能會引起匈奴的戰爭。
在這樣的考慮之下,就沒有對匈奴動武。
後來漢朝國力逐漸強大,到了劉秀的兒子漢明帝的時候,
才有了出擊匈奴,班超出使西域等一系列的歷史事件,
最終徹底消滅了匈奴的威脅,也全面控制了西域。
也正是因為劉秀在面對匈奴挑釁的局面下,
以時間換空間,在國內展開一系列增強國力的政策,才有了“光武中興”的局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