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得到-中史-趙匡胤為何不血洗前朝

文章出處:趙匡胤為何不血洗前朝


這條音頻給大家說一說趙匡胤為何不殺柴榮子孫。
中國的王朝更替,幾乎都是以血洗前朝為代價,
可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在得了天下之後,不但沒有血洗前朝,
對於周世宗柴榮的子孫還優待有加。
在趙匡胤和後世子孫的約法三章裡,就有一條:不殺後周皇帝柴氏子孫。
在歷史上被譽為“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
這是怎麼回事呢?文史作家蕭何,最近在文章中給出了答案。


咱們都知道,在沒當皇帝之前,趙匡胤是後周的一員大將,
周世宗柴榮去世的時候,繼位的小皇帝才七歲,
當時的形勢是遼國正在聯合北漢攻打後周,危急時刻,趙匡胤取得了最高軍權,
可是有了最高軍權的趙匡胤沒去打仗,
反而被部下擁戴為皇帝,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黃袍加身。
要說黃袍加身,趙匡胤可不是第一位,後周的第一代皇帝,也是通過這種方式坐上龍椅的。

所以咱們看,宋朝對於武將的提防是特別重的,生怕哪天哪個部下再來個黃袍加身。
按說在這種心態下,對於前朝的血脈,更應該斬草除根才對。

趙匡胤當時有沒有這種心思呢?答案是有。


話說趙匡胤陳橋兵變的時候,帶領軍隊攻進後周的皇宮,抓住了柴榮的兩個兒子。
趙匡胤問部下:咋辦?
誰都明白趙匡胤問這話是什麼意思,於是都隨聲附和:“帶下去吧。”
這帶下去什麼意思啊,就是斬草除根。

這時候,偏偏有個在後周做過重臣的人站出來說了一句話,讓趙匡胤改變了主意。
這人是怎麼說的呢?他對趙匡胤說:
“我和您都曾經做過世宗柴榮的臣子,殺他兒子,對不起世宗;
可要是勸您不殺,又覺得對不起您。這話我要不說出來,又覺得於心不安。”

趙匡胤聽了這話,改變了主意,沒殺柴榮的孩子,還讓潘美收他為義子。
表面上看,趙匡胤是聽從這人的意見改變了主意。
實際上呢,咱們要是仔細想想,問題還真不是那麼簡單。


首先,先說這個給趙匡胤提意見的人,他的名字叫潘美,
這名字聽起來有些陌生,可要是說他就是《楊家將》裡潘仁美的原型,大家就很熟悉了。
這個潘美,在後周時期,地位和趙匡胤不相上下,他的反對意見,可以說是舉足輕重。
因為趙匡胤的部下,也都是後周的臣子,潘美在這個人群中,也是有影響力的,
尤其是在那些誓死保衛後周政權的人群裡。
採取潘美的意見,一是給趙匡胤博得寬容的名聲,二是可以收買後周舊部的人心。

第二,人家這位潘美,能力相當強,當時趙匡胤剛當了皇帝,
在很多時候,還需要潘美的幫忙,不好直接得罪他。

第三,還要說說當時的歷史背景,從安史之亂到宋朝建立的這一段時間裡,
中國實際上處於一種一盤散沙的狀態。
後周雖然說是一個政權,實際上,後周的天下,不過是中國的十分之三四而已。
當時和後周並立的還有南唐、後蜀等大大小小很多個政權。
黃袍加身的趙匡胤,可不滿足於只佔有這麼一點地盤。
人家的志向,是統一中國。要完成這一步,就要處理好內部關係。


所以咱們看趙匡胤不殺柴榮子孫,不僅僅是趙匡胤仁慈,
還因為他不能殺,殺了,反倒會起副作用。
趙匡胤登上皇位後不殺前朝血脈,這在歷史上是個小概率事件,
不過,他的不殺,和之前和之後登上皇位的人血洗前朝,
道理是一樣的,都是為了穩固他的皇位。
不管怎麼說,宋朝建立政權,沒有讓皇宮血流成河,幾乎“兵不血刃”就成功改朝換代。
這還是值得肯定的。

另外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對一個決定的好處和壞處考慮的越充分,
所做出的決定就越容易有一個對自己有利的結果。趙匡胤不殺柴榮的子孫,就是這個道理。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世界人文史”(趙匡胤陳橋兵變後為什麼不殺光柴榮子孫?)
稿:藺小英
轉載:得到

-------------
主旨:
話說趙匡胤陳橋兵變的時候,帶領軍隊攻進後周的皇宮,抓住了柴榮的兩個兒子。
趙匡胤問部下:咋辦?誰都明白趙匡胤問這話是什麼意思,於是都隨聲附和:
“帶下去吧。”這帶下去什麼意思啊,就是斬草除根。
這時候,偏偏有個在後周做過重臣的人站出來說了一句話,讓趙匡胤改變了主意。
這人是怎麼說的呢?他對趙匡胤說:“我和您都曾經做過世宗柴榮的臣子,殺他兒子,
對不起世宗;可要是勸您不殺,又覺得對不起您。這話我要不說出來,又覺得於心不安。”
趙匡胤聽了這話,改變了主意,主要原因有三。
1. 這個給趙匡胤提意見的人,他的名字叫潘美,
 這名字聽起來有些陌生,可要是說他就是《楊家將》裡潘仁美的原型,大家就很熟悉了。
 這個潘美,在後周時期,地位和趙匡胤不相上下,他的反對意見,可以說是舉足輕重。
 因為趙匡胤的部下,也都是後周的臣子,潘美在這個人群中,也是有影響力的,
 尤其是在那些誓死保衛後周政權的人群裡。
 採取潘美的意見,一是給趙匡胤博得寬容的名聲,二是可以收買後周舊部的人心。
2. 這位潘美,能力相當強,當時趙匡胤剛當了皇帝,
 在很多時候,還需要潘美的幫忙,不好直接得罪他。
3. 還要說說當時的歷史背景,從安史之亂到宋朝建立的這一段時間裡,
 中國實際上處於一種一盤散沙的狀態。
 後周雖然說是一個政權,實際上,後周的天下,不過是中國的十分之三四而已。
 當時和後周並立的還有南唐、後蜀等大大小小很多個政權。
 黃袍加身的趙匡胤,可不滿足於只佔有這麼一點地盤。
 人家的志向,是統一中國。要完成這一步,就要處理好內部關係
趙匡胤的不殺,和之前和之後登上皇位的人血洗前朝,
道理是一樣的,都是為了穩固他的皇位。不管怎麼說,宋朝建立政權,
沒有讓皇宮血流成河,幾乎“兵不血刃”就成功改朝換代。這還是值得肯定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