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7日 星期五

❤得到-心理-武志紅:不回應對孩子就是絕境

文章出處:武志紅:不回應對孩子就是絕境


大家在網上聊天時,最討厭對方說“呵呵”和“哦”了,但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前不久,心理學家武志紅發表了一篇文章說,
這是因為它們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回應,而人對於回應的需求從嬰幼兒時期就非常明顯了。
如果得不到正常的回應,就可能給孩子的心理造成永久的傷害。
回應到底能對一個人造成多大的影響呢?武志紅談了以下幾點,我們來聽一下。


第一,對嬰幼兒來說,沒有回應就是絕境。
舉個例子,弗洛伊德在《性學三論》裡講過一個故事,
一個三歲男孩在一間黑屋子裡大叫:“阿姨,和我說話!我害怕,這裡太黑了。”
阿姨說:“跟你說話有什麼用呢?你又看不到我。”
男孩回答:“沒關係,有人說話就帶來了光。”
你看,雖然這句話出於一個孩子之口,
但是也最真實的反映了孩子心底的想法,那就是,對於孩子來說,沒有回應,就是黑暗。


第二,及時回應才能給孩子帶來存在感。
最新研究發現,如果嬰兒向媽媽發出信號,
而媽媽能在七秒內給出準確回應,嬰兒就不會有受挫感。
但如果超過了七秒,受挫感就產生了。
如果總是受挫,那麼,嬰兒就會減少甚至再也不向媽媽發出信號了。
嚴重的宅男宅女,很可能都有這樣的背景,經常不被回應,
所以就不願意社交,不願意向外界發出信號。其實呢,準確地回應並不是特別難。
比如,一個網友講過她的故事,兒子在和外婆玩,她就去洗臉了。
兒子玩得很高興,突然跑來喊:“媽媽,媽媽。”
然後她對孩子說:“嗯,媽媽在洗臉。”但是她突然意識到,兒子是想告訴她自己很高興。
於是媽媽說:“你是不是很高興啊?”孩子“嗯”了一下就自己跑開了。
你看,媽媽回應了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感受在那一刻被確認了,於是就有了存在感


第三,如果孩子總處於沒有回應的絕境,長大後就會衍生出很多有問題的溝通方式。
比如,一位女士和父親吵架,憤怒之下回到房間,把門用力帶上。
不管父親怎麼敲門,她就是不開,並且心裡有種快感油然而生:
“你們很少回應我,讓你們也嚐嚐沒有回應的感覺!”
再比如,武志紅有位親人,他不能和別人好好打招呼,別人對他說“你好”,
他只是“嗯”一聲,家人們多次提醒過他,都沒用。
這可能也是對別人長時間沒有回應他的一種報復行為。


第四,回應的質量跟講話的聲音也有關係。
如果一個人跟你說話的時候聲音很低,你就會感覺不舒服。
有的人就是這樣,說話的時候,每句話的最後幾個字聲音特別小,
你要非常努力才能聽見,跟這種人對話就比較累。
但是這同時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他們自己小時候獲得回應的質量就比較低。

你看,根據武志紅的觀點,
“哦”字之所招人煩,就是因為它沒有內容,不算是正常的回應,
所以,大家在聊得火熱的時候,聽見一個“哦”字,才會不高興。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你如何發出聲音,你又如何回應?)
稿:安迪
轉載:得到

-----
主旨:
大家在網上聊天時,最討厭對方說“呵呵”和“哦”了,但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這是因為它們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回應,而人對於回應的需求從嬰幼兒時期就非常明顯了。
如果得不到正常的回應,就可能給孩子的心理造成永久的傷害。
回應到底能對一個人造成多大的影響呢?
1. 對嬰幼兒來說,沒有回應就是絕境
2. 及時回應才能給孩子帶來存在感
 最新研究發現,如果嬰兒向媽媽發出信號,
 而媽媽能在七秒內給出準確回應,嬰兒就不會有受挫感。
 但如果超過了七秒,受挫感就產生了。
 如果總是受挫,那麼,嬰兒就會減少甚至再也不向媽媽發出信號了。
3. 如果孩子總處於沒有回應的絕境,長大後就會衍生出很多有問題的溝通方式
4. 回應的質量跟講話的聲音也有關係
 “哦”字之所招人煩,就是因為它沒有內容,不算是正常的回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