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我們掉進了幸福陷阱?
這條音頻講的是,我們已經陷入了一個越努力追求幸福,就越會焦慮和抑鬱的陷阱。
最新一期的《三聯生活周刊》封面文章提到,研究發現,
我們陷入了一個隱蔽的心理陷阱,越是努力追求幸福,就越會被焦慮和抑鬱所困擾。
這是怎麼回事呢?事關我們每個人的幸福,很重要,給大夥說說。
過去,我們認為幸福和快樂都是可以追求的,比如說,生活好一點,我們可能就會更快樂;
房子大一點,我們可能會更幸福。所以,近幾十年我們對追求幸福強調得特別多。
尤其是美國人,在追求快樂這件事上可以說不遺餘力,
甚至把它當成每個人“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在
美國文化的席捲下,很多國家也加入了追求幸福的大潮裡,勢頭迅猛。
按這個理論,以我們現如今享有的自由、機會和財富,幸福指數應該是歷史上最高的,
距離獲得永恆幸福的目標,也應該更近。
但心理學家、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們卻發現,大家並沒有預期的那樣幸福。
去年,聯合國發布了一份《2015年全球幸福指數報告》,
這份報告對158個國家和地區做出了幸福程度排名,
參考因素包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社會支持、平均健康壽命預期、
人生抉擇的自由、慷慨程度和免於貪腐的自由等等。
其中,美國這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只排到15名,
證明經濟確實不是決定幸福指數的最重要標準。
更不幸的是,對更高收入的追求,卻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的社會行為。
但對高收入的不懈追求,不僅沒有使我們更幸福、更滿足,
反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不平等和焦慮。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現象叫“幸福感的適應性”現象。
它解釋了為什麼加薪、結婚、健康和喬遷這些事,對提升我們的幸福感作用不大。
因為那些快樂都只是暫時的,等我們適應了這些快樂,它們就褪色了。
美國心理學家謝爾頓說,在幸福感方面,
一直存在一種像彈簧一樣的應力,
它讓人以為幸福是可以干預的,只要選準了正確的人生目標,就能獲得幸福。
但各種研究文獻都表明,這是完全做不到的,
而近乎殘酷的真相是,幸福感提升了多少就會回落多少。
還有研究說,其實每個人的幸福水平有一半左右是基因決定的。
這條遺傳界線讓“裝著幸福的玻璃杯”看上去總有一半是空的,
不管往這個杯子裡注入多少幸福,
高於這條線的幸福感都注定要慢慢漏掉,最終還是會回到遺傳設定好的那條界線上。
除了一半由遺傳因素決定以外,
幸福感的差別還有10%來自環境的影響,另外40%或許是主觀行為,
但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研究結果。
顯然,這40%對我們提升幸福感至關重要,
揭開它的秘密,或許就能打開通往幸福的大門,但我們對這個領域還一無所知。
所以,文章最後告訴我們說,與其被追求幸福這事兒壓的喘不過氣,
不如先不去想它,把精力放到別的事情上去,沒準幸福反而能不期而至。
本文源自:《三聯生活周刊》2016年第41期,總第907期(幸福是個陷阱?)
稿:桃子
來源:得到
------------
主旨:
我們陷入了一個隱蔽的心理陷阱,越是努力追求幸福,就越會被焦慮和抑鬱所困擾。
對更高收入的追求,卻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的社會行為。
但對高收入的不懈追求,不僅沒有使我們更幸福、更滿足,
反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不平等和焦慮。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現象叫“幸福感的適應性”現象。
它解釋了為什麼加薪、結婚、健康和喬遷這些事,對提升我們的幸福感作用不大。
因為那些快樂都只是暫時的,等我們適應了這些快樂,它們就褪色了。
美國心理學家謝爾頓說,在幸福感方面,一直存在一種像彈簧一樣的應力,
它讓人以為幸福是可以干預的,只要選準了正確的人生目標,就能獲得幸福。
但各種研究文獻都表明,這是完全做不到的,
而近乎殘酷的真相是,幸福感提升了多少就會回落多少。
這條音頻講的是,我們已經陷入了一個越努力追求幸福,就越會焦慮和抑鬱的陷阱。
最新一期的《三聯生活周刊》封面文章提到,研究發現,
我們陷入了一個隱蔽的心理陷阱,越是努力追求幸福,就越會被焦慮和抑鬱所困擾。
這是怎麼回事呢?事關我們每個人的幸福,很重要,給大夥說說。
過去,我們認為幸福和快樂都是可以追求的,比如說,生活好一點,我們可能就會更快樂;
房子大一點,我們可能會更幸福。所以,近幾十年我們對追求幸福強調得特別多。
尤其是美國人,在追求快樂這件事上可以說不遺餘力,
甚至把它當成每個人“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在
美國文化的席捲下,很多國家也加入了追求幸福的大潮裡,勢頭迅猛。
按這個理論,以我們現如今享有的自由、機會和財富,幸福指數應該是歷史上最高的,
距離獲得永恆幸福的目標,也應該更近。
但心理學家、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們卻發現,大家並沒有預期的那樣幸福。
去年,聯合國發布了一份《2015年全球幸福指數報告》,
這份報告對158個國家和地區做出了幸福程度排名,
參考因素包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社會支持、平均健康壽命預期、
人生抉擇的自由、慷慨程度和免於貪腐的自由等等。
其中,美國這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只排到15名,
證明經濟確實不是決定幸福指數的最重要標準。
更不幸的是,對更高收入的追求,卻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的社會行為。
但對高收入的不懈追求,不僅沒有使我們更幸福、更滿足,
反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不平等和焦慮。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現象叫“幸福感的適應性”現象。
它解釋了為什麼加薪、結婚、健康和喬遷這些事,對提升我們的幸福感作用不大。
因為那些快樂都只是暫時的,等我們適應了這些快樂,它們就褪色了。
美國心理學家謝爾頓說,在幸福感方面,
一直存在一種像彈簧一樣的應力,
它讓人以為幸福是可以干預的,只要選準了正確的人生目標,就能獲得幸福。
但各種研究文獻都表明,這是完全做不到的,
而近乎殘酷的真相是,幸福感提升了多少就會回落多少。
還有研究說,其實每個人的幸福水平有一半左右是基因決定的。
這條遺傳界線讓“裝著幸福的玻璃杯”看上去總有一半是空的,
不管往這個杯子裡注入多少幸福,
高於這條線的幸福感都注定要慢慢漏掉,最終還是會回到遺傳設定好的那條界線上。
除了一半由遺傳因素決定以外,
幸福感的差別還有10%來自環境的影響,另外40%或許是主觀行為,
但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研究結果。
顯然,這40%對我們提升幸福感至關重要,
揭開它的秘密,或許就能打開通往幸福的大門,但我們對這個領域還一無所知。
所以,文章最後告訴我們說,與其被追求幸福這事兒壓的喘不過氣,
不如先不去想它,把精力放到別的事情上去,沒準幸福反而能不期而至。
本文源自:《三聯生活周刊》2016年第41期,總第907期(幸福是個陷阱?)
稿:桃子
來源:得到
------------
主旨:
我們陷入了一個隱蔽的心理陷阱,越是努力追求幸福,就越會被焦慮和抑鬱所困擾。
對更高收入的追求,卻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的社會行為。
但對高收入的不懈追求,不僅沒有使我們更幸福、更滿足,
反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不平等和焦慮。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現象叫“幸福感的適應性”現象。
它解釋了為什麼加薪、結婚、健康和喬遷這些事,對提升我們的幸福感作用不大。
因為那些快樂都只是暫時的,等我們適應了這些快樂,它們就褪色了。
美國心理學家謝爾頓說,在幸福感方面,一直存在一種像彈簧一樣的應力,
它讓人以為幸福是可以干預的,只要選準了正確的人生目標,就能獲得幸福。
但各種研究文獻都表明,這是完全做不到的,
而近乎殘酷的真相是,幸福感提升了多少就會回落多少。
還有研究說,其實每個人的幸福水平有一半左右是基因決定的。
這條遺傳界線讓“裝著幸福的玻璃杯”看上去總有一半是空的,
不管往這個杯子裡注入多少幸福,
高於這條線的幸福感都注定要慢慢漏掉,最終還是會回到遺傳設定好的那條界線上。
這條遺傳界線讓“裝著幸福的玻璃杯”看上去總有一半是空的,
不管往這個杯子裡注入多少幸福,
高於這條線的幸福感都注定要慢慢漏掉,最終還是會回到遺傳設定好的那條界線上。
除了一半由遺傳因素決定以外,
幸福感的差別還有10%來自環境的影響,另外40%或許是主觀行為,
幸福感的差別還有10%來自環境的影響,另外40%或許是主觀行為,
但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研究結果。
顯然,這40%對我們提升幸福感至關重要,揭開它的秘密,
顯然,這40%對我們提升幸福感至關重要,揭開它的秘密,
或許就能打開通往幸福的大門,但我們對這個領域還一無所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