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老年人最需要的是什麼?
年齡,無論在什麼場合都是一個比較避諱的話題,
因為幾乎所有人都默認,年老,就意味著色衰、體弱,甚至無法照顧自己。
所以很多人在面對老年人的時候也是手足無措的,想照顧卻不知道要如何照顧。
“得到”上有本解讀版電子書,叫《最好的告別》,
作者說,年老,
其實是一件可以坦然面對的事,因為只要做對了選擇,你的晚年生活也可以很幸福。
首先,作者提出了一個跟我們以往認知不太一樣的觀點,就是人在衰老之後是更快樂的。
心理學家做了一個跟踪實驗,實驗對象的年齡從18歲到94歲不等。
研究人員會給每個研究對像一個呼機,讓他們在一周之內24小時隨身攜帶。
在這一週裡,他們會被隨機呼叫35次,然後說出當時的心情。這個追踪每隔5年更新一次。
結果就發現,相比於年輕人,老年人的焦慮、壓抑、憤怒更少,開心的時候更多。
既然衰老並不會讓老年人變得不快樂,
那與其關注他們的痛苦,不如想辦法讓他們的生活更快樂一些。
具體怎麼做,作者給我們提出了三點意見。
第一點,你要弄清楚老年人生存的關鍵是什麼。
對於大多數兒女來說,父母生病了一定會帶他們去看病,哪裡有病就治哪裡。
但是這種方式就能讓父母長命百歲嗎?
不見得。因為很多時候,讓老年人陷入危險的往往不是癌症等疾病,而是其他因素。
舉個例子,書中提到,有一個85歲的老太太到醫院看病,說自己有關節炎,腰疼了幾個月,
還有高血壓,青光眼,之前還做過直腸癌手術,最近檢查肺部還有一個結節,
放射檢查報告說可能是癌細胞轉移了,推薦她做活體檢查,
說到這,大多數人的注意力都會放在癌細胞這三個字上,
都認為醫生應該趕緊給她做癌症方面的檢查。
但是這位醫生並沒有,他花了很長時間檢查她的腳。
因為他說,這些病症幾乎所有老年人都有,她的癌細胞也不嚴重,
也就是說,這些病治與不治,對她的生活質量和壽命長短來說,影響都不會很大。
而對她來說最大的威脅是什麼?是摔倒。對於老年人來說,輕輕一摔都可能會丟了性命。
第二點,安全對於老年人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很多兒女會選擇讓父母住在療養院,
因為兒女們覺得,在那裡有其他老人陪他們,
最重要的是有人看護,可以保證父母的安全。但事實是,很少有老年人願意住在那。
因為對他們來說,療養院更像是一個制度嚴謹的流水線,而不是家。
每天吃什麼穿什麼,什麼時候吃,什麼時候睡,都要被約束。
沒人問他們願意自己穿衣服還是別人幫他穿,
沒人關心他們喜歡什麼樣的髮型,喜歡什麼風格的衣服。
因為對於療養院來說,省時間、負擔少、安全,就是他們的宗旨,私人定制是沒法實現的。
第三點,在面臨重大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提前問清楚,
老人到底想要什麼,是單純的長命百歲?還是活得自由自在?
因為這些問題直接決定了他們能不能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過得幸福。
舉個例子,書中提到有個頂級的護理專家,她的父親生病需要做一場手術,
手術之前她就問她父親,為了活命,你願意承受多少?
因為手術可能會帶來不良的後果,比如殘疾。
她的父親最後說,只要我還能吃巧克力冰激凌,還能看球賽電視轉播,我就願意活著,
吃苦我也願意。不出所料,手術過程中出現了大出血,再次手術的話,就很可能導致殘疾。
要不要繼續?這時候她就想起父親說過的話,毅然決然地完成了這場手術。
術後,父親雖然不能獨立生活了,但是他依然快樂地活了十年。
以上就是《最好的告別》這本書給我們的啟示,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生活上的啟發。
本文源自:解讀版電子書《最好的告別》
稿:王梓欣
轉載
----------
主旨:
《最好的告別》作者提出了一個跟我們以往認知不太一樣的觀點,
就是人在衰老之後是更快樂的。
相比於年輕人,老年人的焦慮、壓抑、憤怒更少,開心的時候更多。
既然衰老並不會讓老年人變得不快樂,
那與其關注他們的痛苦,不如想辦法讓他們的生活更快樂一些。
年齡,無論在什麼場合都是一個比較避諱的話題,
因為幾乎所有人都默認,年老,就意味著色衰、體弱,甚至無法照顧自己。
所以很多人在面對老年人的時候也是手足無措的,想照顧卻不知道要如何照顧。
“得到”上有本解讀版電子書,叫《最好的告別》,
作者說,年老,
其實是一件可以坦然面對的事,因為只要做對了選擇,你的晚年生活也可以很幸福。
首先,作者提出了一個跟我們以往認知不太一樣的觀點,就是人在衰老之後是更快樂的。
心理學家做了一個跟踪實驗,實驗對象的年齡從18歲到94歲不等。
研究人員會給每個研究對像一個呼機,讓他們在一周之內24小時隨身攜帶。
在這一週裡,他們會被隨機呼叫35次,然後說出當時的心情。這個追踪每隔5年更新一次。
結果就發現,相比於年輕人,老年人的焦慮、壓抑、憤怒更少,開心的時候更多。
既然衰老並不會讓老年人變得不快樂,
那與其關注他們的痛苦,不如想辦法讓他們的生活更快樂一些。
具體怎麼做,作者給我們提出了三點意見。
第一點,你要弄清楚老年人生存的關鍵是什麼。
對於大多數兒女來說,父母生病了一定會帶他們去看病,哪裡有病就治哪裡。
但是這種方式就能讓父母長命百歲嗎?
不見得。因為很多時候,讓老年人陷入危險的往往不是癌症等疾病,而是其他因素。
舉個例子,書中提到,有一個85歲的老太太到醫院看病,說自己有關節炎,腰疼了幾個月,
還有高血壓,青光眼,之前還做過直腸癌手術,最近檢查肺部還有一個結節,
放射檢查報告說可能是癌細胞轉移了,推薦她做活體檢查,
說到這,大多數人的注意力都會放在癌細胞這三個字上,
都認為醫生應該趕緊給她做癌症方面的檢查。
但是這位醫生並沒有,他花了很長時間檢查她的腳。
因為他說,這些病症幾乎所有老年人都有,她的癌細胞也不嚴重,
也就是說,這些病治與不治,對她的生活質量和壽命長短來說,影響都不會很大。
而對她來說最大的威脅是什麼?是摔倒。對於老年人來說,輕輕一摔都可能會丟了性命。
第二點,安全對於老年人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很多兒女會選擇讓父母住在療養院,
因為兒女們覺得,在那裡有其他老人陪他們,
最重要的是有人看護,可以保證父母的安全。但事實是,很少有老年人願意住在那。
因為對他們來說,療養院更像是一個制度嚴謹的流水線,而不是家。
每天吃什麼穿什麼,什麼時候吃,什麼時候睡,都要被約束。
沒人問他們願意自己穿衣服還是別人幫他穿,
沒人關心他們喜歡什麼樣的髮型,喜歡什麼風格的衣服。
因為對於療養院來說,省時間、負擔少、安全,就是他們的宗旨,私人定制是沒法實現的。
第三點,在面臨重大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提前問清楚,
老人到底想要什麼,是單純的長命百歲?還是活得自由自在?
因為這些問題直接決定了他們能不能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過得幸福。
舉個例子,書中提到有個頂級的護理專家,她的父親生病需要做一場手術,
手術之前她就問她父親,為了活命,你願意承受多少?
因為手術可能會帶來不良的後果,比如殘疾。
她的父親最後說,只要我還能吃巧克力冰激凌,還能看球賽電視轉播,我就願意活著,
吃苦我也願意。不出所料,手術過程中出現了大出血,再次手術的話,就很可能導致殘疾。
要不要繼續?這時候她就想起父親說過的話,毅然決然地完成了這場手術。
術後,父親雖然不能獨立生活了,但是他依然快樂地活了十年。
以上就是《最好的告別》這本書給我們的啟示,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生活上的啟發。
本文源自:解讀版電子書《最好的告別》
稿:王梓欣
轉載
----------
主旨:
《最好的告別》作者提出了一個跟我們以往認知不太一樣的觀點,
就是人在衰老之後是更快樂的。
相比於年輕人,老年人的焦慮、壓抑、憤怒更少,開心的時候更多。
既然衰老並不會讓老年人變得不快樂,
那與其關注他們的痛苦,不如想辦法讓他們的生活更快樂一些。
具體怎麼做,作者給我們提出了三點意見。
第一點,你要弄清楚老年人生存的關鍵是什麼
舉個例子,書中提到,有一個85歲的老太太到醫院看病,說自己有關節炎,腰疼了幾個月,
還有高血壓,青光眼,之前還做過直腸癌手術,最近檢查肺部還有一個結節,
放射檢查報告說可能是癌細胞轉移了,推薦她做活體檢查,
說到這,大多數人的注意力都會放在癌細胞這三個字上,
但是這位醫生並沒有,他花了很長時間檢查她的腳。
因為對她來說最大的威脅是什麼?是摔倒。
對於老年人來說,輕輕一摔都可能會丟了性命。
第二點,安全對於老年人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很多兒女會選擇讓父母住在療養院,因為兒女們覺得,在那裡有其他老人陪他們,
最重要的是有人看護,可以保證父母的安全。但事實是,很少有老年人願意住在那。
因為對他們來說,療養院更像是一個制度嚴謹的流水線,而不是家。
第三點,在面臨重大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提前問清楚
老人到底想要什麼,是單純的長命百歲?還是活得自由自在?
因為這些問題直接決定了他們能不能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過得幸福。
第一點,你要弄清楚老年人生存的關鍵是什麼
舉個例子,書中提到,有一個85歲的老太太到醫院看病,說自己有關節炎,腰疼了幾個月,
還有高血壓,青光眼,之前還做過直腸癌手術,最近檢查肺部還有一個結節,
放射檢查報告說可能是癌細胞轉移了,推薦她做活體檢查,
說到這,大多數人的注意力都會放在癌細胞這三個字上,
但是這位醫生並沒有,他花了很長時間檢查她的腳。
因為對她來說最大的威脅是什麼?是摔倒。
對於老年人來說,輕輕一摔都可能會丟了性命。
第二點,安全對於老年人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很多兒女會選擇讓父母住在療養院,因為兒女們覺得,在那裡有其他老人陪他們,
最重要的是有人看護,可以保證父母的安全。但事實是,很少有老年人願意住在那。
因為對他們來說,療養院更像是一個制度嚴謹的流水線,而不是家。
第三點,在面臨重大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提前問清楚
老人到底想要什麼,是單純的長命百歲?還是活得自由自在?
因為這些問題直接決定了他們能不能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過得幸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