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得到-企管-張小龍:公司必須警惕KPI

文章出處:張小龍:公司必須警惕KPI


這條音頻說的是,現在有很多公司都在採用KPI,
也就是關鍵績效指標,考核和管理員工,但其實KPI是很危險的,必須警惕。

10月26號,在騰訊微信事業群管理團隊領導力大會上,
微信創始人張小龍做了一個演講,很有價值,給你說說:

張小龍談到了KPI,也就是業績考核。現在有不少公司都在採用KPI,
在他們看來,設定這麼個指標沒什麼不對,
畢竟評價員工的工作是否高效,總需要有個參照標準。
但張小龍在演講中強調,公司必須警惕KPI。為什麼呢?他舉了個例子:

去年春晚的紅包大戰,微信根本沒把它看成是一場戰爭。
從一開始,微信的策略就是思考,怎麼能幫用戶更高效地搶到紅包,
而不是要做出一個多麼大的數據。
這裡頭的邏輯是有區別的,是完全不同的思考點。
如果只是為了讓數字變得很大,
讓更多人搶更多次數、花更多時間,那整個產品圍繞這個目標去做,
最後的方法就會變成,讓用戶搶100次才搶到一個紅包,
這麼幹的話,參與的人數和次數最多。
而如果思考點是讓用戶高效搶紅包呢,
產品的邏輯就會變成廢除所有多餘過程,讓用戶盡可能少花時間在微信裡。

兩個不同的目標,產生的結果自然也不一樣。
對用戶來說,花盡可能少的時間搶到紅包,是最令他愉快的。
儘管這麼做,數字上看不會最大,但這種對用戶有價值的做法,
最後獲得了特別好的口碑,數據也就不會難看。

張小龍說,這很明顯地反映出不同的目標驅動,
會產生不同的方法,最後也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
現在很多公司都把目標聚焦在數據上,這是很危險的、需要反思。
因為用戶的增長有一個很自然的過程,不需要太過關注。
而滿足用戶某一種使用需求和愉悅需求,才是更應該關注的,
做好這些,用戶自然會被吸引過來。

另外,張小龍提到,在公司內部,
當大家看到微信裡存在的那些不合理的東西時,竟然沒有任何一個同事把它提出來。
即使是那些自己看著不爽、也認為很不合理的東西,
都沒人跳出來說這個是不對的,應該把它改掉,這是讓張小龍覺得特別可怕的事。


他又舉了一個負面的例子來說明公司要警惕KPI。
“城市服務”是微信裡一個重要的入口,
去年,城市服務團隊給了張小龍一個年度目標,列出了第二年的年訪問量、年PV——
也就是年頁面瀏覽量能達到多少。張小龍就很疑惑,什麼時候有了年PV這種說法了?
他最多只聽過日PV和周PV。團隊解釋說是因為日PV的數據太小了,不好看。

張小龍說,這看起來只是個技巧,但他希望同事少用這種技巧。
不要去看年PV這種很大的數據,而應該去看城市服務裡頭,
是不是每一項的質量、可操作性都越來越好。
他也不想去看用戶進入某個功能的次數有多少。
因為就像前面說過的那樣,提出一個目標方向,努力的方向就一定會隨著這個目標改變;
當提出一個純數據目標,努力方向就會圍繞數據去做。


張小龍說,微信在流量方面其實很保守、很謹慎,
這是因為他們所有的業務不管是商業還是非商業的,
都要去衡量它給用戶帶來的價值是不是真的很大,然後再決定要不要用這個流量。
比如說,微信廣告從上線到現在,幾乎沒有用戶抵觸,
甚至有用戶抱怨自己看不到廣告,這麼好的效果並不是他們刻意要達到的,
而是即使像廣告這種非常商業化的東西,
也要首先考慮用戶是不是把它當作很友善、很好的功能在用,
而不是去測試用戶的忍耐力下限。

去年張小龍在公開課上說,好的產品是讓用戶用完就走,
很多人都說他矯情,因為微信用戶多,誰也離不開,所以他才能這麼說。

張小龍表示,實際上不是這樣,
在他看來任何一個好產品就是一個好工具,好工具就不應該黏住人,
而是應該幫用戶高效率完成任務,要時刻去想什麼是對用戶有價值的事。
他希望這能根植到團隊每個人大腦的意識裡。

以上就是張小龍這次最新內部演講的部分內容,
除了KPI,他還談到了關於敏捷性和小團隊的話題,
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把演講原文找出來看看。

本文源自:騰訊科技(張小龍最新內部演講:警惕KPI和流程,支持內部輪崗)
(2016年10月26日)
稿:桃子
轉載:得到

--------------
主旨:
設定KPI沒什麼不對,畢竟評價員工的工作是否高效,總需要有個參照標準。
但張小龍在演講中強調,公司必須警惕KPI。
在很多公司都把目標聚焦在數據上,這是很危險的、需要反思。
因為用戶的增長有一個很自然的過程,不需要太過關注。
而滿足用戶某一種使用需求和愉悅需求,才是更應該關注的,
做好這些,用戶自然會被吸引過來。

張小龍說,微信在流量方面其實很保守、很謹慎,
這是因為他們所有的業務不管是商業還是非商業的,
都要去衡量它給用戶帶來的價值是不是真的很大,然後再決定要不要用這個流量。
像廣告這種非常商業化的東西,
也要首先考慮用戶是不是把它當作很友善、很好的功能在用,
而不是去測試用戶的忍耐力下限。

在他看來任何一個好產品就是一個好工具,好工具就不應該黏住人,
而是應該幫用戶高效率完成任務,要時刻去想什麼是對用戶有價值的事。
他希望這能根植到團隊每個人大腦的意識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