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6日 星期六

❤內參-哲思-大師:關於人生戰略的八個理論1

出處:大師:關於人生戰略的八個理論1


哈佛商學院教授克萊頓·克里斯坦森是全世界最知名的管理學家之一。
《福布斯》雜誌曾經稱他是過去50年最有影響力的商業理論家之一。
克里斯坦森提出的影響最為深遠的理論是“顛覆式創新”。
這是他在1997年出版的《創新者的窘境》裡提出的。
英特爾的傳奇CEO安迪·格魯夫、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等人,
都受到克里斯坦森這本書的影響。

不過,克里斯坦森的作品也並不總是直接同企業管理有關。
2010年時,克里斯坦森受邀向哈佛學生做畢業演講。
在演講裡,克里斯坦森向學生們闡述,如何把管理學理論,應用到人生規劃和個人生活中。
後來,從這次演講出發,克里斯坦森和另外兩位合作者,
一起就這個主題寫了一本書《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克里斯坦森說,他寫這本書的目的,並不是提供答案,而是要告訴你如何思考。
他也不認為生活的基本問題存在什麼快速解決的方法和萬能藥,
但是掌握一些有用的理論和思考方法,就能學會如何正確地思考,自己找到答案,
而不是在暢銷書裡去獲得現成的、但不一定適用於自己的答案。

這也是克里斯坦森以往和公司打交道時的經驗。
當人們問他公司該採取什麼策略時,他很少直接給出答案。
相反,他會闡述他的理論,而且,為了確保對方能理解他的理論,
他會描述這個模式是如何在另一個完全不同的行業發生的。
他說,自己講完之後,通常人們就會表示明白,
而且,會比他洞察到更多的東西,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
因此,“一個好的理論是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它是一種規律,
比如:什麼事情導致什麼結果、為什麼會這樣等。”

克里斯坦森現在要把那些在商業領域起作用的理論,結合到個人領域,
討論一個人如何更好地管理人生,如何制定人生戰略。
關於如何過好這一生,他希望每個人能依據這些理論和思考方法得出自己的答案。
下面就是他提出的八個會影響到公司命運,也能影響個人命運的理論。


第一個理論是“二因論”,或者叫雙因素理論。
這個理論最著名的研究者是行為科學家弗雷德里克·赫岑伯格。
赫岑伯格把激勵人們工作的因素分為兩種不同因素:基礎因素和動力因素。

所謂基礎因素,指的是包括職位、薪水、工作條件、公司政策等在內的物質層面的因素。
基礎因素不好當然會讓人不滿。因此,好的工作需要提供好的基礎因素。
但是,基礎因素只能保證你不討厭工作,並不會讓你愛上工作。
對工作不滿的反義詞並不是對工作滿意,只是對工作沒有不滿。
基礎因素能做到的就是讓你對工作沒有不滿。

那什麼讓你對工作非常滿意並且愛上工作呢?答案是“動力因素”。
動力因素包括挑戰性、獲得認可、責任感、個人可以得到成長等,
它更多的是跟每個人的內心相關。
所以喬布斯會說:“唯一讓人有工作滿足感的方法就是從事你認為偉大的工作,
而通向偉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愛上所從事的工作。”

二因論沒有那麼理想主義,它承認物質激勵的重要性。但是物質激勵不是真正的動力因素。
真正的動力因素是,一個人發自內心地想要去做某件事。
因此,就像那句流行語說的:找到你喜歡的工作,你會覺得這一生沒有一天在工作。
熱愛工作的人,會認為自己做的事情非常有意義,因此他們願意努力工作。

按照二因論的理論,個人在規劃職業生涯時,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
把重點放在追求職業生涯中那些有形的物質成功的方面,卻忽略了尋找自己的動因。


第二個理論是制定戰略時的周密戰略和應急戰略。
克里斯坦森教授本人就是戰略大師。
在他看來,戰略選擇有兩個截然不同的源頭:
第一種源頭是預期之中的機遇,也就是事先規劃好的路線中出現的機遇;
第二種源頭是意外出現的,當你按照自己制定好的計劃或戰略去行事時,
發現出現了意料之外的問題,也出現了意料之外的機遇。

周密戰略是事先認真規劃好的戰略;應急戰略就是當你遇到意外情況時更新的戰略。
而且,這兩種戰略會互相轉變。通常情況下,公司會用應急戰略去捕捉新的機遇,
但當公司根據應急戰略調整了方向之後,應急戰略就變成了新的周密戰略。

舉一個公司的例子。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其實本來是想選在孟菲斯市開第二家店的,
因為他的想法是,要在大一點的城市開大一點的店。
但是,最後他選擇在另一個小得多的城鎮本頓維爾開店。
原因是,首先,他的妻子明確告訴他,不想搬到孟菲斯市住。
其次,他自己也意識到,把第二家店開到第一家店附近,其實還可以分攤運費和送貨費。
第二家店的大獲成功,讓山姆·沃爾頓找到了一個更好的戰略:
只在小城鎮開大店,搶占市場優先購買權,讓其他的零售商沒有辦法同沃爾瑪競爭。

克里斯坦森教授說,幾乎所有的戰略都是周密戰略和意外機遇(應急戰略)結合的產物。
因此,最關鍵的是,要行動起來,不斷去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
當你找到這樣的工作時,就應該把應急戰略轉化成周密戰略。

結合這兩個理論,如果你已經找到了一個既能為你提供基礎因素,
又能提供動力因素的工作,那麼你適合為自己的職業做周密戰略。
如果沒有,那就根據自己遇到的情況,以應急戰略作為調整。

希望克里斯坦森的這兩條理論對你規劃自己的人生有所啟發。

本期文章改寫自:《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作者:克萊頓·克里斯坦森、詹姆斯·奧沃斯、凱倫·迪倫;
出版社: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吉林出版集團有限公司。




----------------------------------
摘要: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作者克里斯坦森說,
他寫這本書的目的,並不是提供答案,而是要告訴你如何思考。
他也不認為生活的基本問題存在什麼快速解決的方法和萬能藥,
但是掌握一些有用的理論和思考方法,就能學會如何正確地思考,自己找到答案,
而不是在暢銷書裡去獲得現成的、但不一定適用於自己的答案。

第一個理論是“二因論”,或者叫雙因素理論。
這個理論最著名的研究者是行為科學家弗雷德里克·赫岑伯格。
赫岑伯格把激勵人們工作的因素分為兩種不同因素:基礎因素和動力因素。

所謂基礎因素,指的是包括職位、薪水、工作條件、公司政策等在內的物質層面的因素。
基礎因素不好當然會讓人不滿。因此,好的工作需要提供好的基礎因素。
但是,基礎因素只能保證你不討厭工作,並不會讓你愛上工作。
對工作不滿的反義詞並不是對工作滿意,只是對工作沒有不滿。
基礎因素能做到的就是讓你對工作沒有不滿。
那什麼讓你對工作非常滿意並且愛上工作呢?答案是“動力因素”。
動力因素包括挑戰性、獲得認可、責任感、個人可以得到成長等,
它更多的是跟每個人的內心相關。
所以喬布斯會說:“唯一讓人有工作滿足感的方法就是從事你認為偉大的工作,
而通向偉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愛上所從事的工作。”
就像那句流行語說的:找到你喜歡的工作,你會覺得這一生沒有一天在工作。
熱愛工作的人,會認為自己做的事情非常有意義,因此他們願意努力工作。

第二個理論是制定戰略時的周密戰略和應急戰略。
周密戰略是事先認真規劃好的戰略;應急戰略就是當你遇到意外情況時更新的戰略。
而且,這兩種戰略會互相轉變。通常情況下,公司會用應急戰略去捕捉新的機遇,
但當公司根據應急戰略調整了方向之後,應急戰略就變成了新的周密戰略。
幾乎所有的戰略都是周密戰略和意外機遇(應急戰略)結合的產物。
因此,最關鍵的是,要行動起來,不斷去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
當你找到這樣的工作時,就應該把應急戰略轉化成周密戰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