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3日 星期六

❤內參-學習-斯坦福教授:目的感與長期驅動力

出處:斯坦福教授:目的感與長期驅動力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
專注研究青少年發展和品格教育。他從長期、大規模的研究訪談中發現,

這一代年輕人的普遍狀態是漂浮不安,不想做任何承諾,因為他們缺乏“目的感”。
他觀察到,有目的感的年輕人,都有高驅動力,
會自發地學習技能和知識來實現自己的目的,他們也展現出年輕群體中少見的務實和效率。
接受斯坦福通訊社採訪時,戴蒙教授分享了他對目的、目標和驅動力的看法。
微信公眾號“改變自己”編譯了採訪內容。

戴蒙教授說,
驅動力是重要的學習要素,但大部分人談到的驅動力,通常是升學、考試等短期動機。
有研究顯示,如果沒有更大的“目的”,短期目標和動機通常會徒勞無功,
而且很快就在毫無方向的行動中消耗殆盡。


戴蒙教授說,
目的與一般短期、立即的目標不同,是一種遙遠的長期目標,
是一個自己想去的方向,有了目的之後,你會安排各種目標,一步步到達目的。
目的也是一連串“為什麼”的組合,比如,大學老師應先向學生解釋幾個問題:
為什麼要學這個學科?人類的需要和這個學科到底有什麼關係?為什麼有人要成為科學家?
為什麼發現新定律很令人興奮?沒有這些“為什麼”的話,學生很難有長期的學習驅動力。
另外,目的感可以改變,“因為一件有目的感的事,會讓人學習另一件有目的感的事”。
比如,想要成為運動員的年輕人會因此有了目的感,但不可能一輩子都是運動員,
年輕人在追逐這個目的時收穫的自我承諾和自律習慣,就可以發展出另一個目的。


尋找目的時,年輕人可能會覺得困惑甚至是恐懼。
戴蒙教授說,這種感受是正常的,
過去人們對職業,家庭和社區地理位置的選擇,會在20歲左右定下來。
現在30歲的人也許依然無法敲定答案,但“只要在選擇的過程中持續地學習和努力,
這種延遲能為那些想要主導自己生活和人生的人,提供更有力和更有趣的選擇機會。”



-----------------------------------------------
摘要: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
專注研究青少年發展和品格教育。他從長期、大規模的研究訪談中發現,
這一代年輕人的普遍狀態是漂浮不安,不想做任何承諾,因為他們缺乏“目的感”。
他觀察到,有目的感的年輕人,都有高驅動力,
會自發地學習技能和知識來實現自己的目的,他們也展現出年輕群體中少見的務實和效率。


驅動力是重要的學習要素,但大部分人談到的驅動力,通常是升學、考試等短期動機。
有研究顯示,如果沒有更大的“目的”,短期目標和動機通常會徒勞無功,
而且很快就在毫無方向的行動中消耗殆盡。


目的與一般短期、立即的目標不同,是一種遙遠的長期目標,
是一個自己想去的方向,有了目的之後,你會安排各種目標,一步步到達目的。

目的也是一連串“為什麼”的組合,比如,大學老師應先向學生解釋幾個問題:
為什麼要學這個學科?人類的需要和這個學科到底有什麼關係?為什麼有人要成為科學家?
為什麼發現新定律很令人興奮?沒有這些“為什麼”的話,學生很難有長期的學習驅動力。

另外,目的感可以改變,“因為一件有目的感的事,會讓人學習另一件有目的感的事”。
比如,想要成為運動員的年輕人會因此有了目的感,但不可能一輩子都是運動員,
年輕人在追逐這個目的時收穫的自我承諾和自律習慣,就可以發展出另一個目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