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8日 星期五

❤得到-邏輯-如何跟不講道理的人講道理

文章出處:如何跟不講道理的人講道理

主旨:
說明五個常見的邏輯錯誤
1. 循環論證,論證的結論已經在前提,(不懂演繹法)
2. 肯定後件(只能 若P則Q,非Q則非P)
3. 輕率歸納
4. 亂賦因果
5. 虛假兩難(認識不全面)



小時候,你肯定聽過這樣的話,如果不好好學習,就考不上好大學;
考不上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賺不到錢,娶不到媳婦。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邏輯謬誤。
它錯在,儘管這一系列事件有可能發生,但它假定每一步就一定會導致下一步發生嗎?
那我們應該怎麼避免或者識別出生活中邏輯謬誤呢?

有位美國學者寫了一本書,叫《神邏輯》,最近新星出版社出版了這本書的中文版。
這位美國學者說,神邏輯之所以神,就是因為犯了邏輯謬誤,
它們就像我們的思維慣性,通常都錯的比較隱蔽。我們接下來幫你解讀幾個。


第一個邏輯謬誤叫循環論證。意思是,要證明的結論,已經很隱蔽地被包含在前提裡面了

有時候,結論甚至被直接當做前提,但是經常被換了另一種說法。
比如,你完全錯了,因為你說的沒有道理。在這裡,“錯”和“沒有道理”其實是一個意思,
等於說是“因為你錯了,所以你錯了。”是一個典型的循環論證。

還有一些時候,
循環論證會使用一些隱含的前提,這就讓這種錯誤更難被發現。
比如,有人和一個無神論者說,“你應該信上帝,否則你會下地獄。”
在這裡,下地獄的隱含前提是,有一個上帝會送這個人下地獄。
因此,前提“存在著上帝把不信的人送往地獄”得出了“上帝存在”的結論。
用地獄威脅一個無神論者,這不合情理


第二個我們常犯的邏輯謬誤,叫做肯定後件
在一個三段論的推理中,肯定前面的條件,可以得出後面的結果。
比如,騎士都穿盔甲,一個人是騎士,所以這個人穿著盔甲。
這沒問題,但如果倒過來,我們這麼說:
騎士都穿盔甲,一個人穿著盔甲,所以他是個騎士,這就叫肯定後件,
因為穿盔甲的不一定都是騎士。

再舉個例子,假設上過大學的人是成功的,而小明很成功,所以小明一定上過大學。
這也是肯定後件,
小明的成功可能是因為上大學的結果,也可能是他接受了很好的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徑,所以我們就不能說,成功的人一定接受過學校教育


第三個邏輯謬誤叫輕率歸納
就是在使用歸納法的時候,樣本太小,
或者樣本太特殊,不夠有代表性,就會犯下輕率歸納的錯誤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犯這類錯誤,
比如,一個班的一名學生因為不良行為被通報批評,就認為這個班的學生都存在品行問題。
再比如,遇見一個不好的人,就以為這個地方的人都不好;
再比如,碰見一個渣男,就覺得所有的男人都很渣。這些都是輕率歸納。


第四個是亂賦因果
一個事情緊接著另一個事情發生的時候,可能是巧合,
也可能是某些不知道的因素同時影響了兩件事情,
這時候我們不能毫無根據地得出第一件事情是第二件事情的原因。
這樣等於混淆了相關性和因果關係。

比如,某項研究表明,一個國家消費巧克力的數量,
和這個國家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高度相關,
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只要多吃巧克力,就更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


第五個是虛假兩難。
意思是說,給你A、B兩個選項,
然後告訴你所有的選項都在這裡了,你必須選一個,
不是選A,就是選B,但其實還有其他的選項

比如,在對抗狂熱主義的戰爭中,沒有局外人。
你要嘛站在我們一邊,要么站在狂熱分子一邊。
這就是一個虛假兩難的邏輯謬誤。
實際上,還有第三種選擇,就是保持中立;
也有第四種選擇,就是兩邊都反對;甚至還有第五種,對雙方都支持。


本文源自:《神邏輯》
稿:亞平寧
轉載: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