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1日 星期日

得到-商業-為什麼出租車罷運不被人同情

文章出處:為什麼出租車罷運不被人同情


摘要:
出租車司機把今天他們的困境,禍首指向網約車。
事實上,在網約車出現之前,他們過得也不如意。
問題持續很多年,他們早就已經滿肚子怨氣了。只不過問題一直無解,習慣了而已。
可他們卻沒有能夠意識到,他們現在奮力反對的網約車,其實恰恰是化解仇恨的良藥。

對乘客而言,網約車技術非常美妙。
行業而言,這是一次技術上擺脫份子錢陰影的機會。
每一單生意都有據可查,公司管理車輛,沒必要先拿走固定收入
只要根據訂單抽成,多賺多抽,少賺少抽,就可以了類似今天網約車的平台管理費
司機不必背負巨大的成本壓力,
還能清晰看到每單的收入,有了足夠的激勵,鼓勵他們多接單。


網約車的最大價值在於破除壟斷,還行業自由
司機想進入行業,只要在平台登記就可以;
想要多賺錢,只需要勤奮工作,不必背負巨大壓力。
要想獲得額外獎勵,就得提高服務水平。
司機要重視車輛的保養,當然是為了給乘客舒適的體驗,對他本人而言,當然也是享受
司機也是普通人,誰希望自己整天活得又髒又臭呢?

網約車的妙處還在於,它用技術手段把一些困窘的場面化解了。
傳統出租車痛恨堵車,往往高峰期就會拒載,一堵車就罵娘。
網約車時代,高峰期意味著高補貼,堵車也沒那麼煩了。
下雨天,網約車平台通過價格調節,讓出門拉客的車輛不吃虧
跨年夜用車高峰期,乘客絲毫沒有覺得打車難。
許多車輛在高額補貼的激勵下,放棄休息,選擇服務於別人。
乘客也可以通過自主加價,解一時之急。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競爭
只有競爭激烈,網約車平台才會既討好乘客,也照顧司機感受。
很多高額補貼其實是公司的品牌宣傳費。
他們寧願一些訂單不賺錢,也要確保“方便靠譜”的公司形象。

每個司機的工作不只受金錢的激勵,也有服務他人、獲得成就感的精神需求。
在網約車時代,你總能看到彬彬有禮,心情愉悅的司機,這絕不是偶然。

同行之間是競爭關係,出租車路面爭客。
網約車司機互相隔絕,互不相識,他們競爭,卻不衝突。
如果一個區域司機太少,叫車不便,乘客勢必很少叫車,少量司機無法挖掘潛在需求。
這也是網約車花重金培植市場的原因。
競爭者在這裡淋漓盡致地展示出合作互助的一面,這不是很美妙的事嗎?

為什麼出租車罷運不被大家同情,是因為時代在發展,
如果出租車司機和出租車行業總是逆著歷史潮流行路,一定會倍感艱難,這不是誰的錯。
每一個時代都會有這樣的落伍者。
正確的做法是跳出漩渦,到一個新市場裡奮鬥,而不是深陷其中,哀嗚悲嘆。
最可悲的是無視潮流,奮力抗爭,
像滿腦子妖魔幻想,騎著劣馬大戰風車的堂-吉訶德,只能摔得遍體鱗傷。
表面上看起來勇敢,但實際上卻很可憐。


本文源自:公眾號“人文經濟學會”(為什麼出租車罷運不得人心)
稿:呂佳蔚
來源: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