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3日 星期三

❤得到-哲思-孔子是個道德主義者嗎?

文章出處:孔子是個道德主義者嗎?


在我們的印像中,孔老夫子是一個非常注重和追求道德的人,但你知道嗎?
孔子並不​​是一個道德主義者,最近公眾號“今日值得花時間”就發表了一篇文章說,
孔子對道德主義,其實是拒絕的


文章說,絕對的道德主義者會用極端的手段對待別人。
但如果對那些不仁的人,恨之入骨的話,世界會亂套的
《論語》裡就有這麼一句話說,“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意思就是說啊,如果你是一個絕對的道德主義者,
你往往就會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懲罰不道德的人,說白了就是以暴制暴
舉個例子,之前有一位山東的退休女教師遭遇歹徒搶劫,
她和歹徒搏鬥,自己中了好幾刀,最後歹徒身負重傷癱倒在地。
而這位女教師呢,撥打了120,救了歹徒一命。
這件事發生之後,就有許多網友說,這種人渣還要救?要是我,肯定要把他往死裡整。
這些網友的心理,就是典型的絕對道德主義。
對於不仁的人,如果也用不仁的心態和手段去對付,那麼我們自己也會變得麻木。


孔子就反對用極端的手段對待不仁的人
有一次,魯國一個大夫來和孔子說,你的學生公伯寮太壞了,
如果你同意的話,我就把他弄死,讓他暴屍大街。
這個公伯寮是什麼人呢?他號稱是孔子的學生裡最差的一個。
在孔子墮三都的時候,他說了子路的壞話,讓子路丟了職務,
對墮三都和孔子出走魯國都有一定的責任。
但是孔子聽了這個大夫的話就說,這事和公伯寮沒啥關係,是我的命運和道行如此。
由此我們就能看出,孔子對於道德,有很清醒的認識和判斷。
對極端的道德主義,他是否定的。

那麼孔子為什麼不贊成絕對的道德呢?又為什麼反對用極端的手段去維護道德呢?
因為他認為,一切極端的手段都會對另一種價值產生破壞,而且破壞力特別大。
比如說有一個叫尾生高的人,特別極端,
他老是想著怎麼能對別人好,極端地糾結細節、固守己見。
傳說有一次他約了一個妹子在橋下見面,結果這妹子放了尾生高的鴿子。
但他呢,就認死理,一直在橋下等啊等,
後來河水暴漲,他還是不願意離開,就死死抱著柱子還在那等。
最終妹子沒等來,自己被淹死了。
孔子就說,這個人不直爽,太刻意,不好。
還有一回有人向尾生高討醋,他沒有,就去鄰居家先要了醋再給別人。
孔子就認為這種刻意地去實行道德、表現善意的行為,讓道德變了味兒

孔子在教導自己的兒子上,也能體現出他的道德觀。
孔鯉的母親去世了,孔鯉很傷心,喪期過了,他還在哭。
孔子知道以後,就對孔鯉說:
“喪期都過去了,你應該回到正常的生活,天天哭,表達孝意不能太過了。”
對於哀悼之情,孔子認為不能太極端,適可為止就行了


那麼孔子否定絕對的道德主義,他又支持什麼樣的道德標準呢?
他認為啊,一旦道德標準太高了,一般人做不到,道德就會失效。
道德標準要是太低了呢,很low的人也能成為道德模範,道德就顯得可笑。
所以他認為,道德標準應該按中間的標準,境界高的人,低一低頭;
境界低的人,就努力去夠一夠。


這種道德標準,在《呂氏春秋·察微》裡就記載了兩個事。
第一個說,魯國有一條規定,凡是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的,
如果有人碰到了,把他們贖回來,
就可以到國庫里報銷贖金。這獎勵機制聽上去挺不錯的吧。
孔子的弟子子貢,有一次在國外就贖回了一個魯國人,回了國之後他不想去拿贖金。
因為他認為這樣才是道德。孔子卻不這麼認為,
他對子貢說:
“你這麼做,以後就不會有人替魯國的奴隸贖身了。
你如果收了國家的報銷金,並不會損害你的行為價值。”

我們仔細想,就知道,如果大家都向子貢學習,就要自己花一筆錢去贖買奴隸;
如果不向子貢學習呢,又顯得自己境界太低。
這麼一來,就陷入兩難了,乾脆就不贖買了。
可見,極端的道德主義,容易把人逼得走投無路,一般人做不到就只能視而不見了。

還有一個例子,恰恰和子貢贖人的事相反。
有一天子路救了一個落水的人,這個人為了表示感謝,
就送了子路一頭牛,子路高高興興地收下了。
孔子說,從這以後,魯國人一定會勇於去救落水的人。
這其中的道理和贖買奴隸是一樣的。
 《呂氏春秋·察微》在這兩個故事之後評論說:“孔子在細微之處,看見了大問題。”


拒絕極端的道德觀,拒絕用極端的手段打壓不道德,這些都可以在我們的生活細節中體現。孔子反對以暴制暴、提倡中庸的道德觀念,從某種程度上維繫了社會的穩定。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今日值得花時間” (孔子是道德主義者嗎?)
音頻稿:黃思瑩
講述:於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