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1日 星期四

得到-商業-可穿戴設備的藍海在哪?

文章出處:可穿戴設備的藍海在哪?


前些年,可穿戴設備很火爆,各種手錶、手環層出不窮
,最有名的小米手環,2015全年的銷量突破了1200萬。
身邊的家人啊、朋友啊都是人手一個。但是最近一段時間,
這個市場好像沒有以前那麼熱鬧了,也沒有那麼多新品出現了,
是不是這個行業已經開始漸漸沒落了?
著名投資人王煜全在他的訂閱專欄“前哨·王煜全”,
對這個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說的:


首先從全球消費市場領域來看,一些大品牌,在全球仍舊佔有比較大的統治地位,
比如FitBit,因為它是最早做手環的;還有後來的Jawbone,
也依然是這個市場裡很重要的品牌。

再比如耐克公司,原來推出過一款手環叫Nike FuelBand,但是在2014年的時候就放棄了。
很多人認為耐克放棄的理由不光是市場競爭,一方面是用戶的需求似乎沒那麼旺盛,
因為到現在為止手環的功能還是相對比較單調的,除了計個步、提個醒、設置個鬧鐘,
最多能測個心率什麼的以外,就沒有太多別的功能了。
另一方面,手環本身是一個戴在手腕上很小的電子裝置,出故障的機率比較大,
所以需要有很強的維修能力。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能發現,
FitBit公司在中國市場裡的相對份額比較小,不如它在國際市場上的表現好。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沒有足夠好的售後,產品出了問題,不能做到很好替換的話,顧客就會有很多抱怨。
FitBit雖然是世界頂級品牌,但因為故障率比較高,又不能及時為用戶提供售後服務,
造成在中國市場表現就不太好。
所以售後服務,應該是所有想在手環產品上發力的創業者需要尤其注意的問題。

除了手環以外,還有一個比較大的機會,就是手錶。
手錶市場也主要以大品牌為主,比如蘋果的iWatch和三星的智能手錶。
尤其是蘋果的iWatch,推出以後銷量和利潤表現就挺不錯的,
但是我們認為,這是因為蘋果整體品牌和iPhone的帶動,而不是iWatch本身的實力在起作用。

因為實際上,iWatch本身的功能也相對比較單調,除了我們說的類似手環的功能以外,
僅僅是多了一些應用軟件的信息提醒,並沒有更多的功能出現。

對全球的消費市場來說,手環主要是一些新企業迅速崛起,
手錶呢,還是老企業產品線的延伸。
由於它們的功能相對單調,所以應該說爆發力沒那麼強。
他們也在不斷地想要擴展自己的領域,
比如說FitBit公司就有做移動支付的打算;
而蘋果有了Apple Pay以後,很有可能iWatch裡面也有做支付的打算。
所以下一個消費級可穿戴領域裡的競爭,應該會發生在支付上


如果你覺得和這些大公司在支付功能上競爭沒有贏的可能,
那是因為有一片藍海我們沒有注意到,就是專業醫療級別的可穿戴產品

它分為很多細分領域,
比如說多參數的患者​​遠程監控、心血管的疾病監控、糖尿病和肥胖的監控,慢性疼痛管理、
神經和精神健康的管理、睡眠改善、婦女和兒童健康的監護,
尤其是孕婦和新生兒的監護,以及對老年人的監護等等

為什麼說這些領域是藍海?
是因為醫學的特點,就是它們互相之間不構成競爭
也就是說,每個市場的細分都很大,因為它解決的是每個消費者不同的健康需求,
而這是個剛需,只要是剛需,市場就小不了。

是因為,雖然有很多大公司參與
比如強生公司有自己的胰島素貼,就是做糖尿病管理的,
美敦力公司有自己的心臟監護產品。
但是依然有大量的創業小公司在這個領域裡,說明創業機會是非常大的

第三,是可穿戴的特點,就是它的壁壘不強
比如說你去華強北逛一圈,就會發現手環已經爛大街了,到處都有各種各樣的手環。
但是一旦到了專業醫療領域裡面,這種普通的消費類可穿戴產品就不能參與競爭,
因為必須要能夠得到醫療機構的認可,尤其是FDA認證。
這意味著只要你的產品能夠拿到FDA認證,
你就和那些爛大街的普通消費類可穿戴產品拉開了差距,建立起了你自身的壁壘。

所以說,我們不能僅僅把眼光盯在手環啊、手錶啊這類可穿戴設備上,
應該更多的去關注消費級可穿戴設備,尤其是在醫療領域有應用的

為什麼說尤其在中國,醫療領域裡的可穿戴應用市場是一片藍海?
相關的公司應該怎麼做才能抓住這個機會?

在訂閱專欄裡,王煜全對這些問題做了更詳實的分析和梳理,
歡迎各位小伙伴訂閱“前哨·王煜全”專欄。

本文源自:得到App訂閱專欄”前哨·王煜全”
稿:星光
轉載: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