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6日 星期六

得到-化學-以毒攻毒的惡性循環

文章出處:以毒攻毒的惡性循環


我們看武俠小說時,經常看到這樣的橋段,
名醫讓中毒的人服下一顆更毒的藥,說這叫以毒攻毒,反而可以解了你身上的毒。
可你知道嗎?層出不窮的新毒品,都是以毒攻毒的惡果,人們為了解決鴉片成癮,
用上了嗎啡;為了解決嗎啡成癮,於是又提煉了海洛因和可卡因,從此就陷入了惡性循環
最近大象公會發文描述了這個現象。


最早出現的毒品,就是家喻戶曉的鴉片,
早在公元前3400年,蘇美爾人開始種植罌粟,用乳膠簡單處理一下,鴉片就製作完成了。
這種技術被亞述人和巴比倫人繼承,然後擴散到中東、歐洲和北非。
在歐洲,鴉片被當成萬能神藥,專治各種疑難雜症,
什麼疼痛,痢疾,霍亂,梅毒都不在話下。結果呢病沒治好,癮君子倒是添了不少。
還有很多著名的癮君子比如歌德、雪萊、拜倫、富蘭克林,
這些在歷史上鼎鼎大名的人,都長期吸食鴉片


到了1853年,有一個叫塞爾杜納的德國藥劑師,
他從罌粟中提取出一種化學物質,把它命名為嗎啡,研發成一種可以口服的藥物
這種新藥一開始被當作止痛劑,當時歐洲人正苦於吸食鴉片的癮君子氾濫,
嗎啡就很快被用來當做戒鴉片的藥物。結果大家對口服嗎啡就上癮了。
再後來,一位醫生髮明了皮下注射器,他認為皮下注射的方法可以避免口服嗎啡上癮
不過事與願違,注射嗎啡的藥效更強,速度更快。
這位醫生的新發明讓嗎啡癮君子數量劇增,簡直就是神助攻,好心辦了壞事

只要毒品存在,人們研究解毒藥的願望就存在。
這時候可卡因和海洛因就相繼登上了歷史舞台。
說起可卡因,還與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有關,
當時人們對精神類藥物的認知非常有限,
弗洛伊德認為,可卡因有局部麻醉作用,也能使人興奮,可以抵消嗎啡的鎮靜作用
於是,在弗洛伊德幫助下,他的朋友成為第一個可卡因成癮者。
六年後,這個倒霉蛋在嗎啡和可卡因的雙重折磨下死去。
到了1897年,嗎啡更高級的衍生物,也就是海洛因,被化學家霍夫曼合成
和之前一樣,海洛因也是為了治療嗎非成癮的,結果當然是然並卵。
因為和嗎啡相比,海洛因的管控更寬鬆,
君子發現海洛因比嗎啡的藥效更強,所以理所當然取代了嗎啡,成為了癮君子們的最愛


到目前為止,人類面對各種毒品依然束手無策。
更可怕的是,後期合成的人工藥物,大有後浪推前浪之勢,
比如冰毒,因為容易大量合成,所以價格更親民,因此被稱為窮人的可卡因
冰毒藥效持續時間比可卡因長的多,可以說物美價廉。
除了冰毒,冰毒衍生物浴鹽,也是人工合成藥物中的後起之秀。
2012年美國邁阿密發生了“食人魔”事件,一個人在大街上逮住人就吃。
後來調查發現,這個食人魔就是浴鹽的重度成癮者。
不過遺憾的是,目前想解決毒癮問題,
可能還要靠更可怕的純人工合成藥物,所以人類似乎落入以毒攻毒的怪圈。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大象公會”(快樂植物的詛咒)
音頻稿:張帥冰
講述:鄭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