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0日 星期六

❤得到-行銷-為啥用戶感動哭了卻不買賬?(品牌策略)

文章出處:為啥用戶感動哭了卻不買帳?


有很多品牌在做品牌包裝時,雖然感動了消費者,可是銷售結果卻不理想,這是為什麼呢?
李叫獸最近發文說,試圖用感動用戶的方式來提升產品形象,這其實只是“品牌形象包裝”。而真正的品牌策略
是在用戶心智的層面,針對競爭對手,確定一個有利位置,這樣才能贏得消費者
具體來說,又以下幾點。


首先,我們來看看品牌形象包裝和品牌策略的區別。

什麼是品牌形象包裝呢?
就是先感動用戶,然後讓用戶和品牌建立一種情感聯繫,來促進銷售。
舉個例子:你要做熟食海鮮夜宵的外賣,如果按品牌形象包裝的思路,怎麼做呢?
首先要把一線城市的新中產白領定為目標人群,然後想辦法去打動他們。

比如,這些人工作壓力大、節奏快,和家人、朋友的聯繫也比較少,
所以我們希望他們更多地關心自己。
於是我們就定一句口號說:多點關心,多點海鮮。
品牌理念定成:最新鮮的食材,給最關心生活的你。
這就是傳統的品牌形象包裝了,它的核心想法是感動用戶,基本不考慮競爭對手。


再來看品牌策略,品牌策略的目的,
不是感動消費者,而是針對競爭對手,確定一個有利的競爭位置,來贏得消費者
還拿熟食海鮮夜宵外賣舉例子,按照品牌策略的方法,應該這樣做:
首先是找到競爭對手,
海鮮夜宵外賣的競爭對手應該是其他的夜宵外賣,比如小龍蝦外賣、烤串外賣什麼的。
接下來,要確定一個有利的競爭位置,
於是我們分析發現,麻辣小龍蝦最大的優點是刺激,晚上和兄弟們一起擼串的優點是很爽。
但是小龍蝦和燒烤也包含著一個缺點,就是很多人會覺得 “很重口”。
所以,我們的定位就出來了:“夜宵,吃點海鮮不重口”。


說完品牌形象包裝和品牌策略的區別,
李叫獸說,我們要放棄傳統的“形象包裝”,更多的使用“品牌戰略”。為什麼呢?
因為單純的“品牌形象包裝”,有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重戰術,輕戰略
品牌形象包裝認為,營銷就是包裝形象、促進傳播,
所以他們會花費大量精力糾結於小細節,對大戰略不太重視。
舉個例子:哪個手機公司營銷做得最好?
大部分人會認為肯定是錘子手機呀,他們的公關每次都會強有力的回擊質疑,
每次文案都被瘋狂轉發,每次發布會都引來全社會關注。
但現實是:錘子手機沒多少人買。這就是“有小聰明,沒有大戰略”的典型。

李叫獸認為,去年營銷做得最好的是華為手機,
雖然華為的文案寫作、公關反應、發布會都比錘子差了一大截,
但華為在品牌戰略上,打了一個漂亮仗。咋回事兒呢?
我們都知道,本來國產手機的銷量冠軍是小米,
在用戶心智裡的優勢​​是“高性價比”,想在性價比上超越小米基本不可能了。
因為小米早已經牢牢佔住這個定位了,你怎麼喊也沒用。
而華為做的,是尋找小米的劣勢。
性價比這個優勢的背後,其實也會給人很屌絲、很低端的感覺。
所以華為通過Mate8等主打高端定位的機型,佔領了一大片市場,這就是品牌戰略的勝利。

第二個問題是沒有找到關鍵的競爭對手
品牌形象包裝只是憑著一腔熱血去呼籲消費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針對什麼。
舉個例子:有一個旅行社推出了一條新旅遊線路,
他們就寫文案說,應該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這個文案恰好讓一個剛被領導罵了一頓的白領看到了,她覺得這文案真寫到她心裡去了。
於是她掏出手機,打開去哪兒,選了目的地,直接把機票買了,
從頭到尾也沒和這家旅行社發生什麼關係。

為什麼旅行社的文案感動了消費者,但最後消費者卻沒買它呢?
因為文案把競爭對手的定位弄錯了,
它把競爭對手定位成“用戶不去旅遊的習慣”了,而它真正的競爭對手是其他旅遊公司
文案需要提供一個為什麼選你而不選別人的理由,
而不是 為什麼要去旅行而不是待在辦公室的理由。
這樣錯誤定位的後果就是,
這些用戶會直接按照過去的習慣,用去哪兒直接訂票,當然就沒你旅行社什麼事了。


第三個問題是,
單純的形象包裝只是讓你的品牌看起來更有溫度,而並沒有在用戶心裡確定一個位置
舉個例子:幾年前優樂美和香飄飄進行了一場杯裝奶茶大戰,他們採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
優樂美主打“你是我的優樂美”,拍了非常感人的廣告,打動了無數的少女心。
而香飄飄反覆宣傳,賣出的奶茶杯子繞地球多少多少圈,看起來好像也打動不了什麼人。
但結果卻是香飄飄取得了勝利,而優樂美從此一蹶不振。為什麼會這樣的呢?

因為“你是我的優樂美”這句話,表面上感動了很多人,但實際上沒能有效傳達 “定位信息”。
而香飄飄的“銷量繞地球XX圈”,其實傳達了“我是行業第一”這個有效定位,
讓用戶清晰地了解了,它到底處在什麼位置。
行業第一大家都在買嘛,於是新用戶也隨大溜的購買了。

第四個問題是,品牌形象包裝喜歡按自己的標準來劃分市場
實際上呢,市場應該按照“你的產品如何滿足用戶需求”劃分,
而不是用自己的標準來假想一個市場。
比如,有個做職場社交的公司,說要做河南省最大的職場社交軟件。
你想想:用戶在用社交軟件的時候,會區分這個軟件是哪個省份的嗎?
除非河南省社交習慣和其他省份有巨大差異,
或者河南省建了互聯網防火牆,禁止使用外省軟件,否則這個市場的劃分就毫無意義。
這就像一個學生求職的時候說,我是“清華大學穿44碼鞋的學生裡,成績最好的”,
這是毫無意義。因為這只是學生自己劃分人群的標準,而不是用人單位的標準劃分。

第五個問題是,
品牌形象包裝過於迷信單一的手段,認為只要感動了消費者,用戶就會購買。
我們看到,大量的廣告文案,都倡導“打感情牌”、“產生共鳴”,
總是喊一些充滿感情的口號,什麼讓愛發生,讓溫馨永遠相伴,心無間愛無限等等。
但實際上,感動不是產生購買的必要條件。為什麼呢?

根據廣告學的研究發現,只有某些特定的產品上,情感類的廣告會產生不錯的勸服效果。
比如,蒂芙尼的鑽戒是一種享樂品,享樂品是不太需要人思考的,
所以打情感感動的訴求,就非常適合。
但在強調功能的產品上,用戶會認真思考,情感廣告效果就很差了,遠遠不如理智的廣告。
所以,同樣是賣鎖的,你說“最多人選擇的家用鎖品牌”,
就比“愛家人,就要守護家”有效得多。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品牌策略的目的,不是要感動消費者,而是針對競爭對手搶一個有利的位置,
並把這個定位準確傳達給潛在顧客。
單純進行品牌形象包裝,會讓一個品牌缺乏持續的競爭力。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李叫獸”(品牌包裝:你把用戶感動哭了都沒用)
稿:安迪
轉載:得到

------------
主旨:
試圖用感動用戶的方式來提升產品形象,這其實只是“品牌形象包裝”。
而真正的品牌策略,
是在用戶心智的層面,針對競爭對手,確定一個有利位置,這樣才能贏得消費者。

我們來看看品牌"形象包裝"和品牌"策略"的區別。
1. 什麼是品牌形象包裝呢?
 就是先感動用戶,然後讓用戶和品牌建立一種情感聯繫,來促進銷售。
 比如,這些人工作壓力大、節奏快,和家人、朋友的聯繫也比較少,
 所以我們希望他們更多地關心自己。
 於是我們就定一句口號說:多點關心,多點海鮮。
 品牌理念定成:最新鮮的食材,給最關心生活的你。
 這就是傳統的品牌形象包裝了,它的核心想法是感動用戶,基本不考慮競爭對手。
 再來看品牌策略,品牌策略的目的,
 不是感動消費者,而是針對競爭對手,確定一個有利的競爭位置,來贏得消費者。
 首先是找到競爭對手,
 海鮮夜宵外賣的競爭對手應該是其他的夜宵外賣,比如小龍蝦外賣、烤串外賣什麼的。
 但是小龍蝦和燒烤也包含著一個缺點,就是很多人會覺得 “很重口”。
 所以,我們的定位就出來了:“夜宵,吃點海鮮不重口”。
2. 單純的“品牌形象包裝”,有以下幾個問題:
 (1)重戰術,輕戰略
  本來國產手機的銷量冠軍是小米,
  在用戶心智裡的優勢​​是“高性價比”,想在性價比上超越小米基本不可能了。
  因為小米早已經牢牢佔住這個定位了,你怎麼喊也沒用。
  而華為做的,是尋找小米的劣勢。
  性價比這個優勢的背後,其實也會給人很屌絲、很低端的感覺。
  所以華為通過Mate8等主打高端定位的機型,
  佔領了一大片市場,這就是品牌戰略的勝利。
 (2)沒有找到關鍵的競爭對手
  舉個例子:有一個旅行社推出了一條新旅遊線路,
  他們就寫文案說,應該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這個文案恰好讓一個剛被領導罵了一頓的白領看到了,
  她覺得這文案真寫到她心裡去了。
  於是她掏出手機,打開去哪兒,選了目的地,直接把機票買了,
  從頭到尾也沒和這家旅行社發生什麼關係。
  為什麼旅行社的文案感動了消費者,但最後消費者卻沒買它呢?
  因為文案把競爭對手的定位弄錯了,
  它把競爭對手定位成“用戶不去旅遊的習慣”了,而它真正的競爭對手是其他旅遊公司。
 (3)單純的形象包裝只是讓你的品牌看起來更有溫度,並沒有在用戶心裡確定一個位置。
 (4)品牌形象包裝喜歡按自己的標準來劃分市場
  比如,有個做職場社交的公司,說要做河南省最大的職場社交軟件。
  你想想:用戶在用社交軟件的時候,會區分這個軟件是哪個省份的嗎?
 (5)品牌形象包裝過於迷信單一的手段,認為只要感動了消費者,用戶就會購買。
結論:品牌策略的目的,不是要感動消費者,
而是針對競爭對手搶一個有利的位置,並把這個定位準確傳達給潛在顧客。
單純進行品牌形象包裝,會讓一個品牌缺乏持續的競爭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