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日 星期日

❤得到-行銷-三招真正做到從用戶角度出發

文章出處:三招真正做到從用戶角度出發


幾乎所有的公司都說,要站在用戶的角度考慮問題,但做出來的產品用戶不一定買賬。
怎麼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從用戶角度出發”呢?
營銷達人小丹尼寫了一篇文章,給公司支了幾招,我們一起來聽聽。


先問個問題,你怎麼理解從用戶角度出發?
很多公司認為,只要把自己當成用戶,然後想像一下用戶怎麼做就行了,
頂多再做一些市場調查、客戶問卷。

這樣的公司犯了什麼錯誤呢?
心理學上有個說法叫“孕婦效應”,
就是說如果你是一個孕婦,你就會發現大街上孕婦特別多。
也就是說,你越刻意想某件事,就越容易起到相反的效果。
一個產品經理,越是想把自己當成用戶,
就越會用自己的喜好去測試用戶需求,結果並不是真正的用戶需求。


你可能會問了,那我多做用戶調查總行了吧?答案是也不行,為啥呢?
原因有兩點。
首先大多數用戶更願意表達負面情緒,調查結果和實際情況往往是不相符的。
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邀請一些志願者體驗新產品,
發現如果參與者對產品體驗不滿意,會有78%的人願意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感受;
如果他們對新產品感到滿意,只有39%的人願意分享。
這個現像在我們生活中也很常見,你像我們用電商、外賣、打車平台的時候,
如果不滿意,就會給一個大大的差評;如果感覺滿意的時候,往往懶得留言給好評。

還有啊,用戶不是專業人士,很多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自己的意見。
大部分用戶喜歡選擇題,不是簡答題。
如果你問一些開放性問題,用戶可能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比如說福特公司當年做用戶調查,問客戶需要什麼樣的交通工具,
幾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我需要一輛更快的馬車。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怎麼才能真正的從用戶角度出發呢?作者提了三個建議。
首先,不要忽視特定前提
比如人們很喜歡馬雲的演講,有的人就去模仿馬雲的演講風格,但效果可能並不理想。
因為用戶喜歡馬雲的演講,前提是演講者是馬雲。
即便你學王思聰在“分答”上回答問題,也不會像他那樣回答32個問題就賺20多萬。
所以說,前提很重要,無視很危險。

第二是要明白用戶的想法可能和你完全不同,必須要接受用戶心中的觀念。
比如外國有一家安飛士租車公司,當年就坦然接受他們在租車市場中位於第二的事實。
他們推出了一條廣告,是這麼說的:
我們雖然排名第二,但是消費者仍然選擇了我們,因為我們更努力。這條廣告備受好評。
再比如當年加多寶雖然輸了官司,
但在這之後發布了一系列的“對不起”廣告,引發廣泛傳播。
微博發布後短短幾個小時,“對不起”系列廣告的轉發量已經超過25萬,覆蓋粉絲數超過3億。

第三個辦法是建立逆向思維巴菲特就是“逆向思維”很好的實踐者。
比如在公司開會時,巴菲特會請來對戰略投資持相反意見的人,
故意讓參加會議的人們形成兩派,激發自己和團隊的“逆向思維”。


總結一下,想真正走進用戶的內心,需要的不是嘴上說說的換位思考,
而是意識到自己的偏見,直面現實,並且嘗試建立逆向思維,這樣才能離用戶越來越近。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小丹尼”(嘴上都會說“從用戶角度出發”,可用戶身體卻很誠實)
稿:張帥冰
轉載:得到

-------
主旨:
怎麼理解從用戶角度出發?
1. 想像一下用戶怎麼做就行了?
 錯。心理學上有個說法叫“孕婦效應”,
 就是說如果你是一個孕婦,你就會發現大街上孕婦特別多。
 那一個產品經理,越是想把自己當成用戶,
 就越會用自己的喜好去測試用戶需求,結果並不是真正的用戶需求。
2. 多做用戶調查?
 錯。如果參與者對產品體驗不滿意,會有78%的人願意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感受;
 如果他們對新產品感到滿意,只有39%的人願意分享。
 如果不滿意,就會給一個大大的差評;如果感覺滿意的時候,往往懶得留言給好評。
 其次,用戶不是專業人士,很多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自己的意見。

到底怎麼才能真正的從用戶角度出發呢?作者三點建議。
1. 不要忽視特定前提
2. 明白用戶的想法可能和你完全不同
3. 建立逆向思維
 巴菲特就是“逆向思維”很好的實踐者。
 比如在公司開會時,巴菲特會請來對戰略投資持相反意見的人,
 故意讓參加會議的人們形成兩派,激發自己和團隊的“逆向思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