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得到-行銷-大多數人對營銷反感,怎麼破?

文章出處:大多數人對營銷反感,怎麼破?


這條音頻給你說一說,如何打破營銷反感。

在生活中,相信你有這樣的體驗,大多數人對於營銷活動都非常反感,比如說營銷廣告。
營銷行為激起了人們的厭惡感受,讓人感覺到自己的控制和選擇權被不合理的剝奪了,
所以內心產生了抗拒抵觸心理。那麼這種抗拒抵觸心理有沒有辦法消除呢?
最近,營銷達人李叫獸在他的公眾號中發文總結說,
通過一些具體策略只需要解決四個問題,就可以打破營銷反感,消除抗拒心理。
具體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就給大家說一說。


第一,感知目標阻礙
是指營銷廣告突然出現,經常會阻礙我們當前場景下本來想做的事情。
比如我們正在家聚精會神地打遊戲,激戰到了關鍵時刻,
老媽突然走過來端了一盤最愛吃的水果,這個時候我們的內心感受往往不是感謝,
而是厭煩。這是因為即使水果是自己愛吃的東西,
但它的出現阻礙了當下場景正想贏得遊戲的這一目標。

要怎麼打破這種反感呢?
這需要根據用戶在具體場景中的任務來設計營銷活動。
舉個例子,如果要投微博廣告,我們就得弄清楚用戶在微博環境中本身想做什麼?
當然是看有趣的段子,所以我們應該讓營銷廣告以段子的形式出現。
杜蕾斯品牌曾經結合2012年奧運會劉翔因為受傷摔倒這件事,
發布過這樣一條營銷廣告:“最快的男人並不是最好的,堅持到底才是真正強大的男人。”
這就沒有阻礙用戶在微博環境下看段子的目標。

再比如,用戶在微信朋友圈要完成的任務,那就不是看段子了,
而是要了解其他人的動態,所以朋友圈很多成功的沒有引起反感的廣告,
通常口吻更像一個朋友的說話。
黃曉明曾經用擬人化的語氣發過這樣一條朋友圈動態:
“我的電影《何以笙簫默》,獻給長情的你,量量你的愛情有多長?”
同樣沒有阻礙用戶看動態的目標,從而取得成功。

第二,感知廣告雜亂
是說有些營銷活動經常在用戶非預期的時候出現,就更容易引起反感。
大家知道,如果看視頻時沒有購買視頻網站的會員,開
頭的60秒貼片廣告和看到第29分鐘突然插入5秒廣告相比,
大部分人覺得中途加廣告更讓人反感。
因為同樣是對用戶形成干擾,視頻開頭播廣告的確定性更高,
我們每次打開視頻都知道這裡會有廣告,這是確定和默認的時間。
如果一定要投會干擾消費者目標的廣告,那麼就應該用可預期的、確定性的方式出現。
 “小馬宋”微信公眾號這一點就特別值得借鑒,
每次打廣告都預先說,出現一行“以下是廣告”的字眼,這樣大家普遍能接受。


第三,理由正當性具體指的是,讓你對用戶的打擾有正當的理由。
比如你在玩遊戲時被打擾,正感覺很不爽,但聽到這樣一個理由:
“光顧著自己,小時候老媽帶你看病,
現在長大了,老媽感冒了在醫院,你也不去看一眼。”你被打擾的怒火可能立馬就消失了。
廣告也一樣,反正總要打擾用戶,
如果提供一個看廣告時可以一起來支持正確的事情,用戶可能更容易接受這種打擾。


第四,感知操控意圖
如果消費者認為你做一件事,是在有意操控他們的選擇,他們就更容易引起反感。
比如同樣是手機限量搶購,如果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說:
“小米Mix產能實在跟不上,米粉們,真的抱歉!”這就在大家的接受範圍之內,
如果換成“之所以小米Mix限量搶購,是因為這有助於提高米粉的參與感,
不是之前有人寫了一本書叫《參與感》嗎?”
很顯然大部分人就會反感,因為這句話讓用戶覺得是在飢餓營銷,
他們會感覺自己被別人控制,從而產生反感。讓用戶自己去選擇,這一點很重要。
主動把事實擺在面前,給用戶獨立判斷的機會,這樣的策略往往是成功的。

最後要說的是,人們對營銷很反感,
可以採取以上提到的方法來打破這種反感,讓營銷內容符合消費者的場景目標,
有正當的理由,讓消費者有明確的預期並且可以自己去判斷,就能營銷成功。

以上就是“李叫獸”關於如何打破營銷反感的具體方法,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李叫獸”(用戶討厭你做營銷,不如試試這4種方法 )
稿:王淵
轉載:得到

-------------------------
主旨:
解決四個問題,就可以打破營銷反感,消除抗拒心理。
1. 感知目標阻礙

 是指營銷廣告突然出現,經常會阻礙我們當前場景下本來想做的事情。
 要怎麼打破這種反感呢?
 這需要根據用戶在具體場景中的任務來設計營銷活動。
 舉個例子,如果要投微博廣告,我們就得弄清楚用戶在微博環境中本身想做什麼?
 當然是看有趣的段子,所以我們應該讓營銷廣告以段子的形式出現。
 杜蕾斯品牌曾經結合2012年奧運會劉翔因為受傷摔倒這件事,
 發布過這樣一條營銷廣告:“最快的男人並不是最好的,堅持到底才是真正強大的男人。”
 這就沒有阻礙用戶在微博環境下看段子的目標。
2. 感知廣告雜亂
 大部分人覺得中途加廣告更讓人反感。
 因為同樣是對用戶形成干擾,視頻開頭播廣告的確定性更高,
 我們每次打開視頻都知道這裡會有廣告,這是確定和默認的時間。
 如果一定要投會干擾消費者目標的廣告,那麼就應該用可預期的、確定性的方式出現。
 “小馬宋”微信公眾號這一點就特別值得借鑒,
 每次打廣告都預先說,出現一行“以下是廣告”的字眼,這樣大家普遍能接受。
3. 理由正當性
 具體指的是,讓你對用戶的打擾有正當的理由。
 比如你在玩遊戲時被打擾,正感覺很不爽,但聽到這樣一個理由:
 “光顧著自己,小時候老媽帶你看病,
 現在長大了,老媽感冒了在醫院,你也不去看一眼。”你被打擾的怒火可能立馬就消失了。
4. 感知操控意圖
 如果消費者認為你做一件事,是在有意操控他們的選擇,他們就更容易引起反感。
 比如同樣是手機限量搶購,如果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說:
 “小米Mix產能實在跟不上,米粉們,真的抱歉!”這就在大家的接受範圍之內,
 如果換成“之所以小米Mix限量搶購,是因為這有助於提高米粉的參與感,
 不是之前有人寫了一本書叫《參與感》嗎?”
 很顯然大部分人就會反感,因為這句話讓用戶覺得是在飢餓營銷,
 他們會感覺自己被別人控制,從而產生反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