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我們如何才願意犧牲當下
這條音頻和你說說,到底是什麼影響了我們的未來決定。
每到年底,都是人們總結過去,規劃未來的時候。
但我們都知道,未來是不確定的,而且我們是很難預知未來的。
所以,很多人就容易沉浸在當下的狀態裡,忽略未來不確定的、容易變化的長期後果。
有數據顯示,絕大多數美國人到了退休的時候,他們存的錢完全不夠維持未來的生活。
最近有本新書,名叫《棉花糖實驗》,
作者就是提出“自控力”理論的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
他在書裡說,人們在思考未來自己的時候,每個人的表現都是不一樣的,
這種個體差異其實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米歇爾在書裡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首先,當人們覺得自己和未來的聯繫越強烈的時候,人們越願意犧牲當下。
研究人員找了一批斯坦福大學的本科生,給他們戴上核磁共振成像儀,
監控他們的大腦活動。一開始,這些學生被要求想一下現在的自己。
這時候,他們大腦皮層的中間區域開始發生變化,這種獨特的活動模式叫做“自我模式”。
接著,研究人員讓大學生想一個陌生人,
這時候,他們大腦皮層相同區域的另一種活動模式被激活了,叫做“陌生人模式”。
最後這些學生被要求“想一想自己10年以後的情況”。
結果發現,當人們想到未來的自己的時候,
不僅每個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大腦的活動也不一樣。
對很多人來說,想到未來的自己時,大腦活動模式,更像“陌生人模式”,
也就是說,這些人想到未來的時候,不關心自己會變成什麼樣。
他們看待未來的自己,就像在看待一個陌生人。
研究人員說,如果一個人能把自己的現在和未來聯繫得更緊密,
他就有可能為了未來的自己,犧牲更多當下的快樂。
如果一個人沒有這種感覺,那麼他就會更看重當下的回報,而忽視當下對未來的影響。
其次,這種和未來的自己連接的能力,甚至還能決定你老了之後能存下來多少錢。
比如,研究人員調查了一些平均年齡在54歲的人,
發現那些越能感覺到自己老了之後是什麼樣的人,積累的資產更多。
還有一個實驗也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實驗也是找了一些大學生,讓他們制定一個退休存款計劃。
首先,研究人員讓每個人都提供一張照片,然後把這些照片做成電子版的頭像。
對一些人來說,照片就是他們現在的樣子,
對另一些人來說,他們的頭像被做成老的時候的樣子。
結果,那些看到自己變老時候的頭像的人,
比看到自己現在頭像的人,多存了30%的資金用於養老。
研究人員還在繼續探究,在現實生活中,
是不是也能通過增強人們對未來自己的認同感,讓人們給自己的未來多存一些錢。
最後,一個人是不是關注自己的未來,還可能對道德感產生影響。
研究人員調查了18-71歲之間的男性和女性,問他們願不願意支持不道德的商業決策,
比如說,在明知道會危害健康的情況下,還要去銷售一種很賺錢的食品。
研究顯示,那些覺得和未來的自己關聯比較少的人,更能忍受不道德的商業決策。
研究人員還做了實驗,讓一些人去思考未來的自己,讓另一些人思考未來的世界。
結果,如果能把自己和未來的世界聯繫到一起的人,比那些簡單思考未來的人,
更容易去考慮自己的行為產生的長期後果,這種對未來後果的關注,
讓他們不願意去做那些不道德的決定。
以上觀點,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棉花糖實驗》
稿:亞平寧
轉載:得到
------------------------
這條音頻和你說說,到底是什麼影響了我們的未來決定。
每到年底,都是人們總結過去,規劃未來的時候。
但我們都知道,未來是不確定的,而且我們是很難預知未來的。
所以,很多人就容易沉浸在當下的狀態裡,忽略未來不確定的、容易變化的長期後果。
有數據顯示,絕大多數美國人到了退休的時候,他們存的錢完全不夠維持未來的生活。
最近有本新書,名叫《棉花糖實驗》,
作者就是提出“自控力”理論的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
他在書裡說,人們在思考未來自己的時候,每個人的表現都是不一樣的,
這種個體差異其實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米歇爾在書裡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首先,當人們覺得自己和未來的聯繫越強烈的時候,人們越願意犧牲當下。
研究人員找了一批斯坦福大學的本科生,給他們戴上核磁共振成像儀,
監控他們的大腦活動。一開始,這些學生被要求想一下現在的自己。
這時候,他們大腦皮層的中間區域開始發生變化,這種獨特的活動模式叫做“自我模式”。
接著,研究人員讓大學生想一個陌生人,
這時候,他們大腦皮層相同區域的另一種活動模式被激活了,叫做“陌生人模式”。
最後這些學生被要求“想一想自己10年以後的情況”。
結果發現,當人們想到未來的自己的時候,
不僅每個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大腦的活動也不一樣。
對很多人來說,想到未來的自己時,大腦活動模式,更像“陌生人模式”,
也就是說,這些人想到未來的時候,不關心自己會變成什麼樣。
他們看待未來的自己,就像在看待一個陌生人。
研究人員說,如果一個人能把自己的現在和未來聯繫得更緊密,
他就有可能為了未來的自己,犧牲更多當下的快樂。
如果一個人沒有這種感覺,那麼他就會更看重當下的回報,而忽視當下對未來的影響。
其次,這種和未來的自己連接的能力,甚至還能決定你老了之後能存下來多少錢。
比如,研究人員調查了一些平均年齡在54歲的人,
發現那些越能感覺到自己老了之後是什麼樣的人,積累的資產更多。
還有一個實驗也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實驗也是找了一些大學生,讓他們制定一個退休存款計劃。
首先,研究人員讓每個人都提供一張照片,然後把這些照片做成電子版的頭像。
對一些人來說,照片就是他們現在的樣子,
對另一些人來說,他們的頭像被做成老的時候的樣子。
結果,那些看到自己變老時候的頭像的人,
比看到自己現在頭像的人,多存了30%的資金用於養老。
研究人員還在繼續探究,在現實生活中,
是不是也能通過增強人們對未來自己的認同感,讓人們給自己的未來多存一些錢。
最後,一個人是不是關注自己的未來,還可能對道德感產生影響。
研究人員調查了18-71歲之間的男性和女性,問他們願不願意支持不道德的商業決策,
比如說,在明知道會危害健康的情況下,還要去銷售一種很賺錢的食品。
研究顯示,那些覺得和未來的自己關聯比較少的人,更能忍受不道德的商業決策。
研究人員還做了實驗,讓一些人去思考未來的自己,讓另一些人思考未來的世界。
結果,如果能把自己和未來的世界聯繫到一起的人,比那些簡單思考未來的人,
更容易去考慮自己的行為產生的長期後果,這種對未來後果的關注,
讓他們不願意去做那些不道德的決定。
以上觀點,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棉花糖實驗》
稿:亞平寧
轉載:得到
------------------------
主旨:
當人們覺得自己和未來的聯繫越強烈的時候,人們越願意犧牲當下。
這種和未來的自己連接的能力,甚至還能決定你老了之後能存下來多少錢。
比如,研究人員調查了一些平均年齡在54歲的人,
發現那些越能感覺到自己老了之後是什麼樣的人,積累的資產更多。
還有一個實驗也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實驗也是找了一些大學生,讓他們制定一個退休存款計劃。
首先,研究人員讓每個人都提供一張照片,然後把這些照片做成電子版的頭像。
對一些人來說,照片就是他們現在的樣子,
對另一些人來說,他們的頭像被做成老的時候的樣子。
結果,那些看到自己變老時候的頭像的人,
比看到自己現在頭像的人,多存了30%的資金用於養老。
研究人員還在繼續探究,在現實生活中,
是不是也能通過增強人們對未來自己的認同感,讓人們給自己的未來多存一些錢。
一個人是不是關注自己的未來,還可能對道德感產生影響。
研究人員調查了18-71歲之間的男性和女性,問他們願不願意支持不道德的商業決策,
比如說,在明知道會危害健康的情況下,還要去銷售一種很賺錢的食品。
研究顯示,那些覺得和未來的自己關聯比較少的人,更能忍受不道德的商業決策。
當人們覺得自己和未來的聯繫越強烈的時候,人們越願意犧牲當下。
這種和未來的自己連接的能力,甚至還能決定你老了之後能存下來多少錢。
比如,研究人員調查了一些平均年齡在54歲的人,
發現那些越能感覺到自己老了之後是什麼樣的人,積累的資產更多。
還有一個實驗也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實驗也是找了一些大學生,讓他們制定一個退休存款計劃。
首先,研究人員讓每個人都提供一張照片,然後把這些照片做成電子版的頭像。
對一些人來說,照片就是他們現在的樣子,
對另一些人來說,他們的頭像被做成老的時候的樣子。
結果,那些看到自己變老時候的頭像的人,
比看到自己現在頭像的人,多存了30%的資金用於養老。
研究人員還在繼續探究,在現實生活中,
是不是也能通過增強人們對未來自己的認同感,讓人們給自己的未來多存一些錢。
一個人是不是關注自己的未來,還可能對道德感產生影響。
研究人員調查了18-71歲之間的男性和女性,問他們願不願意支持不道德的商業決策,
比如說,在明知道會危害健康的情況下,還要去銷售一種很賺錢的食品。
研究顯示,那些覺得和未來的自己關聯比較少的人,更能忍受不道德的商業決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