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5日 星期日

❤得到-兩性-好伴侶意象:我們擇偶的潛規則

文章出處:好伴侶意象:我們擇偶的潛規則


這條音頻說的是擇偶的邏輯,我們是怎麼挑選配偶的。

每個人都會尋找自己的意中人。我們尋找的是像我們一樣的人,還是完全不一樣的?
為什麼不同的族群,擇偶的標準也不一樣?最近一本經典書再版,叫《第三種黑猩猩》,
作者是美國著名的演化生物學家戴蒙德。
他從生物學的角度,解釋了擇偶的邏輯,我給你轉述一下他的觀點。

先來說說,為什麼每個人的擇偶標準不一樣呢?
心理學家提出一個概念,叫“搜尋參考意象”。
意思就是說,我們每個人的腦子裡都有一個“好伴侶”的意象。
我們在尋找的過程裡,會不斷地把身邊的人跟這個意像做比較,
符合這個意象的人才是我們想要的。


那這個“好伴侶”的意像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大多數夫妻在這幾個指標是非常相似的,
包括宗教、族裔、人種、社會經濟條件、年齡、政治觀點等。
而且,在身體特徵上,夫妻之間幾乎每一項都顯著相似,
比如耳垂長度、腰圍、兩眼的距離,甚至是肺活量。
有意思的是,中指長度的相關係數很高,說明丈夫和妻子的中指長度是很相近的。

那我們的“搜尋參考意象”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呢?
這個意象深受我們身邊異性的影響。
像父母、兄弟姐妹以及童年夥伴都會影響我們的參考意象。
如果你有疑問,我的伴侶跟我父母或者兄弟姐妹也不是很像啊,該怎麼解釋?

原因有兩點。
第一,所有研究都顯示,人格特質比體貌特徵更影響我們的擇偶標準。
第二,參考意象容納了很多彼此不相關的體貌特徵。
大多數人找到的配偶,是在很多特徵上平均來說跟“搜尋參考意象”接近的人,
而不是在少數特徵上最接近“搜尋參考意象”的人。


我們拿“豐滿的紅發女郎”理論來舉個例子。
如果一個男人的母親和姐妹都是豐滿的紅發女郎,
他長大後可能會對豐滿的紅發女郎特別感興趣。
但是這樣的人數量不多,再考慮到其他擇偶因素,
實際上豐滿的紅發女郎生的男孩長大後,只有少數人能找到跟母親一樣的女人。
大多數人的老婆,既不是紅頭髮,也沒有豐滿的身材。


那既然“搜尋參考意象”影響著我們的擇偶觀,我們為什麼不選近親做伴侶呢?
他們應該是最接近意象的人呀。
我們來看一個實驗,研究人員把一隻雄性鵪鶉和兩隻陌生的雌性鵪鶉放到一個籠子裡,
一隻雌鵪鶉長得像雄鵪鶉的表妹,另一隻不像。
結果顯示,雄性鵪鶉更喜歡長得像自己表妹的那一隻。
但是,如果把這隻雄性鵪鶉和它的親妹妹以及表妹關到一起,它還是會選擇表妹。
也就是說,找配偶要跟兄弟姐妹有點像,但又不能太像。

這個實驗說明,動物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學會辨認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成年之後,體內就形成了一個程序,
找配偶會找那些跟父母、同胞相似的異性,但絕對不是父母或者同胞。
當然,這只是一個動物實驗,
對於人來說,亂倫禁忌究竟是本能,還是後天形成的呢?


再來說一個案例。
以色列有一個合作農場,實行集體制,所有孩子都是由大人共同撫養,
這些孩子一起長大,就好像一個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
研究發現,2769個在農場長大的孩子,只有13對新人出生在同一個農場,
其他人都是到農場之外找伴侶。而且,這13對新人裡,還有11個是6歲以後才搬到農場的。
這個研究也說明了,我們可能在6歲之前,就形成了自己的擇偶偏好,
我們會覺得,6歲之前的親密關係,不能做成年以後的伴侶,但要找和他們相似的人

最後總結一下,我們在找伴侶的時候,會和腦中的“搜尋參考意象”進行對比,
“搜尋參考意象”的建立和父母姊妹,以及小時候的親密玩伴有關,
我們會找和他們相似的人作為伴侶。希望這個結論對你有啟發。



本文源自:《第三種黑猩猩》
稿:王海
來源:得到

-------------
主旨:
為什麼每個人的擇偶標準不一樣呢?
心理學家提出一個概念,叫“搜尋參考意象”。
意思就是說,我們每個人的腦子裡都有一個“好伴侶”的意象。
我們在尋找的過程裡,會不斷地把身邊的人跟這個意像做比較,
符合這個意象的人才是我們想要的。

“好伴侶”的意像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大多數夫妻在這幾個指標是非常相似的,
包括宗教、族裔、人種、社會經濟條件、年齡、政治觀點等。
而且,在身體特徵上,夫妻之間幾乎每一項都顯著相似,
比如耳垂長度、腰圍、兩眼的距離,甚至是肺活量。

“搜尋參考意象”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呢?
這個意象深受我們身邊異性的影響。
像父母、兄弟姐妹以及童年夥伴都會影響我們的參考意象。
第一,所有研究都顯示,人格特質比體貌特徵更影響我們的擇偶標準。
第二,參考意象容納了很多彼此不相關的體貌特徵。
大多數人找到的配偶,是在很多特徵上平均來說跟“搜尋參考意象”接近的人,
而不是在少數特徵上最接近“搜尋參考意象”的人。

我們拿“豐滿的紅發女郎”理論來舉個例子。
如果一個男人的母親和姐妹都是豐滿的紅發女郎,
他長大後可能會對豐滿的紅發女郎特別感興趣。
但是這樣的人數量不多,再考慮到其他擇偶因素,
實際上豐滿的紅發女郎生的男孩長大後,只有少數人能找到跟母親一樣的女人。
大多數人的老婆,既不是紅頭髮,也沒有豐滿的身材。

既然“搜尋參考意象”影響著我們的擇偶觀,我們為什麼不選近親做伴侶呢?
說一個案例。
以色列有一個合作農場,實行集體制,所有孩子都是由大人共同撫養,
這些孩子一起長大,就好像一個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
研究發現,2769個在農場長大的孩子,只有13對新人出生在同一個農場,
其他人都是到農場之外找伴侶。而且,這13對新人裡,還有11個是6歲以後才搬到農場的。
這個研究也說明了,我們可能在6歲之前,就形成了自己的擇偶偏好,
我們會覺得,6歲之前的親密關係,不能做成年以後的伴侶,但要找和他們相似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