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

❤得到-企管-四條秘笈:企業如何選擇CEO

文章出處:四條秘笈:企業如何選擇CEO


這條音頻的內容是,企業選擇CEO的4條秘笈。

對於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選擇一位合適的CEO是成功的關鍵。
那選擇CEO時應該把握哪些原則呢?
最近,管理諮詢大師拉姆·查蘭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了一篇文章,講了4條秘笈。
我來給你轉述一下。


第一條,叫量坑找蘿蔔
也就是先摸清楚公司的實際需要,然後再根據公司的需要去找CEO。
當然,不用把CEO的必備素質都列出來,只要候選人具備最關鍵的能力就行。

比如20世紀90年代,IBM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兩位董事會成員開始為公司找合適的CEO。當時整個行業都認為,
IBM會選一位技術出身的CEO,甚至《紐約時報》還專門發文章,列舉了幾個人選。

但是IBM公司的兩位董事會成員,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
跑到全球各地對專家和客戶做訪談,最後發現,公司的問題不是技術,而是商業模式。
 IBM需要的是一個有商業頭腦、還能以客戶為導向的CEO。
明確了目標之後,他們聯繫了幾位候選者,最終找到了在一家煙草公司任職的郭士納。
郭士納上任不久,就領導IBM公司扭虧為盈,股價翻了一番,讓公司起死回生。


第二條秘笈,保持頭腦的開放,摒棄偏見。
有些公司董事只見過候選人一面,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偏見。
(管理諮詢大師)拉姆·查蘭就見過一些董事,
只因為某位不夠資格的候選人做過成功的報告,
就對人家格外追捧,這樣的做法顯然是不客觀的。

為了客觀,很多董事往往會參考獵頭公司的意見,
但是一方面,獵頭公司可能不了解公司對CEO的需求,
會給出一系列雖然很好但是不合適的人選;
另一方面,這些候選人的漂亮履歷,可能會產生迷惑。
一個解決方案就是,多選幾位候選人,讓董事會有充分的選擇空間,
不要糾結是外邊聘請來的,還是公司內部培養的。


第三條秘笈,深入了解每位候選人
挑選CEO進入最後階段時,董事會成員一般會摸清每位候選人的情況,
弄清楚他們跟公司之間的匹配度,這時候,一定要跟候選人見面談。
根據拉姆·查蘭的經驗,有時候面談深入到一定程度,還會發生出人意料的變數。

比如美國一家保險公司的做法就很值得參考。
在換帥之前,他們先成立了一個選拔小組,
確立了公司對未來CEO的特殊要求,然後去找候選人。
進入最終名單的有5人,選拔小組又分頭跟這5人面談。
面談結束後,小組成員交流看法,發現這5位候選人都有軟肋,都不合適。
有意思的是,他們原來認為,未來的CEO應該有能力發展旁支行業,
但是面談以後他們發現,公司的主業務還有成長空間。
這樣一來,公司對未來CEO的要求就變了。
最後,選​​拔小組否定了原來的候選人,按照新的要求重新去找,找到了一位合適的CEO。


第四條秘笈,接受最佳人選的不完美
每位CEO都有缺點,比如很多財經類出身的CEO缺乏運營技巧和人事管理技巧,
技術類出身的CEO又不太了解財務管理。
這時候可以給最佳備選的CEO找一個合適的搭檔,取長補短。

舉個例子,美國德爾福公司在2009年瀕臨破產的時候,
選了史蒂夫·米勒作為CEO,他善於跟投資機構打交道,還精通運營,符合公司的需求。
同時為了彌補他的短板,董事會還特意請了一位很能幹的CFO,
也就是首席財務官來協助他。結果他倆配合得天衣無縫。
曾經快要破產的德爾福,現在成了全球最大的汽車線束系統製造商。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拉姆·查蘭總結出的四條選擇CEO的秘笈。
第一要量坑找蘿蔔,摸清楚公司的實際需求;
第二是要保持頭腦開放,不要有偏見;
第三是要跟候選者深入面談;
最後就是要接受最佳候選人的不完美。
這些做法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哈佛商業評論》(The Secrets of Great CEO Selection)
稿 :羊小苒
轉載:得到

--------------
主旨:
1. 量坑找蘿蔔
 也就是先摸清楚公司的實際需要,然後再根據公司的需要去找CEO。
 當然,不用把CEO的必備素質都列出來,只要候選人具備最關鍵的能力就行。
2. 保持頭腦的開放,摒棄偏見
 有些公司董事只見過候選人一面,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偏見。
 (管理諮詢大師)拉姆·查蘭就見過一些董事,
 只因為某位不夠資格的候選人做過成功的報告,
 就對人家格外追捧,這樣的做法顯然是不客觀的。
 為了客觀,很多董事往往會參考獵頭公司的意見,
 但是一方面,獵頭公司可能不了解公司對CEO的需求,
 會給出一系列雖然很好但是不合適的人選;
 另一方面,這些候選人的漂亮履歷,可能會產生迷惑。
 一個解決方案就是,多選幾位候選人,讓董事會有充分的選擇空間,
 不要糾結是外邊聘請來的,還是公司內部培養的。
3. 深入了解每位候選人
 挑選CEO進入最後階段時,董事會成員一般會摸清每位候選人的情況,
 弄清楚他們跟公司之間的匹配度,這時候,一定要跟候選人見面談。
 有時候面談深入到一定程度,還會發生出人意料的變數。
 比如美國一家保險公司,
 選拔小組(面試官)原來認為,未來的CEO應該有能力發展旁支行業,
 但是面談以後他們發現,公司的主業務還有成長空間。
 這樣一來,公司對未來CEO的要求就變了。
 最後,選​​拔小組否定了原來的候選人,
 按照新的要求重新去找,找到了一位合適的CEO。
4. 接受最佳人選的不完美
 每位CEO都有缺點,比如很多財經類出身的CEO缺乏運營技巧和人事管理技巧,
 技術類出身的CEO又不太了解財務管理。
 這時候可以給最佳備選的CEO找一個合適的搭檔,取長補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