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後真相時代的集體記憶
這條音頻和你說說“後真相”時代的集體記憶。
“後真相”這個詞被《牛津英語詞典》選為2016年的年度詞彙,
它的定義是“相比陳述客觀事實,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更能影響輿論”。
簡單地說,就是人們不再那麼在乎事實真相,在乎的是情感和個人偏好,
只願意去聽、去看那些想听和想看的東西。
尤其是在現在這樣一個媒體發達的時代,被媒體或者網絡誤傳的信息如果沒有及時更正,
等到它們變成了一個群體的記憶,就很難再改變了。
最近科學雜誌《自然》刊登了一篇文章,
整合了一些關於我們這個”後真相”時代裡集體記憶的研究。
研究指出,社交媒體很容易扭曲人們的記憶,
這是因為社交媒體的結構基本上是以不同的組群為基礎,
你能看到的或者你選擇去看的,都是和你在同一群體中的人,
在你認同的群體中,你可以毫不費力地去贊同和遵照一種集體心理,不管它的對錯。
下面從四個方面給你說一說“集體記憶”:
第一,集體認同感與記憶融合的相互作用。
一方面集體認同感會影響你是否選擇與對方實現記憶融合。
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家科曼說,你更容易受到相同群體的人的引導,
比如說,你的大學同學就比一個和你沒有任何交集的人更容易影響你。
所以記憶融合更多發生在群體內部,而很少發生在不同群體之間。
另一方面,記憶融合也會反過來增強集體認同感。
有著共同記憶的人之間更有認同感,而且在未來的交流中也會更互相關注。
大量研究表明,集體認同感與個人幸福感成正比。
比如在生活中,那些對家庭故事更了解的青少年,心理幸福度更高。
第二,趨同心理會扭曲人們的記憶。
以色列威茲曼研究所的研究員做了一個實驗,給30名志願者看紀錄片,
5人一組,看完後每個人單獨回答相關問題。
一周之後,再問他們一樣的問題,但在問之前,每個人要看一份一周前別人的答案,
並會告訴他這是和他同一個組的人的答案,然而實際上,這些答案其實是錯誤的。
結果大約有70%的人,在第二次回答的時候,
都會按照所謂“同組人”的答案暗示來回答,而不管答案是不是正確。
第三,集體記憶很難改變。
和別的群體的人交流,聽一聽不同的聲音,能讓我們的記憶更客觀,減緩不同群體之間的分裂。但心理學家科曼說,不同聲音出現的時機很重要,
一旦集體記憶形成,不同的聲音就很難介入了,反而可能被集體記憶歪曲。
另外,集體記憶形成之後,甚至會扭曲“外人”的形象,導致不同群體的分裂。
第四,集體記憶的形成有選擇性。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認知心理學家諾曼·布朗提出,
一件事會不會成為集體記憶並傳給下一代,
取決於這件事本身對人的認知以及社會進程的影響夠不夠大。
去年諾曼·布朗的研究團隊就發現,經歷過20世紀90年代南斯拉夫戰爭的兒童,
在之後的生活中,更多回想起的是槍擊、爆炸等戰爭經歷,
而不是他們的婚姻或孩子出生這樣的生活經歷。
最後,說一說我們要如何防止錯誤記憶,辨別謠言:
首先從人的層面來說,反復強化是一個好辦法。
強化正確的概念,就能抑制錯誤概念的傳播。
比如在2014年埃博拉疫情期間,很多美國人都覺得,
只要和得了這種病的人在一個房間,就可能被感染,實際上是不會的。
扼殺這種謠言的最好辦法,就是經常解釋埃博拉只能通過體液進行傳播。
其次,科學家也在從技術層面尋找解決辦法。
比如,有一種辦法是通過計算社交賬戶的傳播歷史、認證信息、評論語義等,
建立機器學習模型,來自動判別社交媒體上的謠言;
還有一種是建立謠言庫,根據語義相似度,來判斷信息在不在謠言庫裡,
再根據謠言的分類和描述,找這個領域的專家尋求幫助。
以上就是關於“集體記憶”的研究,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自然》(How Facebook, fake news and friends are warping your memory)
這條音頻和你說說“後真相”時代的集體記憶。
“後真相”這個詞被《牛津英語詞典》選為2016年的年度詞彙,
它的定義是“相比陳述客觀事實,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更能影響輿論”。
簡單地說,就是人們不再那麼在乎事實真相,在乎的是情感和個人偏好,
只願意去聽、去看那些想听和想看的東西。
尤其是在現在這樣一個媒體發達的時代,被媒體或者網絡誤傳的信息如果沒有及時更正,
等到它們變成了一個群體的記憶,就很難再改變了。
最近科學雜誌《自然》刊登了一篇文章,
整合了一些關於我們這個”後真相”時代裡集體記憶的研究。
研究指出,社交媒體很容易扭曲人們的記憶,
這是因為社交媒體的結構基本上是以不同的組群為基礎,
你能看到的或者你選擇去看的,都是和你在同一群體中的人,
在你認同的群體中,你可以毫不費力地去贊同和遵照一種集體心理,不管它的對錯。
下面從四個方面給你說一說“集體記憶”:
第一,集體認同感與記憶融合的相互作用。
一方面集體認同感會影響你是否選擇與對方實現記憶融合。
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家科曼說,你更容易受到相同群體的人的引導,
比如說,你的大學同學就比一個和你沒有任何交集的人更容易影響你。
所以記憶融合更多發生在群體內部,而很少發生在不同群體之間。
另一方面,記憶融合也會反過來增強集體認同感。
有著共同記憶的人之間更有認同感,而且在未來的交流中也會更互相關注。
大量研究表明,集體認同感與個人幸福感成正比。
比如在生活中,那些對家庭故事更了解的青少年,心理幸福度更高。
第二,趨同心理會扭曲人們的記憶。
以色列威茲曼研究所的研究員做了一個實驗,給30名志願者看紀錄片,
5人一組,看完後每個人單獨回答相關問題。
一周之後,再問他們一樣的問題,但在問之前,每個人要看一份一周前別人的答案,
並會告訴他這是和他同一個組的人的答案,然而實際上,這些答案其實是錯誤的。
結果大約有70%的人,在第二次回答的時候,
都會按照所謂“同組人”的答案暗示來回答,而不管答案是不是正確。
第三,集體記憶很難改變。
和別的群體的人交流,聽一聽不同的聲音,能讓我們的記憶更客觀,減緩不同群體之間的分裂。但心理學家科曼說,不同聲音出現的時機很重要,
一旦集體記憶形成,不同的聲音就很難介入了,反而可能被集體記憶歪曲。
另外,集體記憶形成之後,甚至會扭曲“外人”的形象,導致不同群體的分裂。
第四,集體記憶的形成有選擇性。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認知心理學家諾曼·布朗提出,
一件事會不會成為集體記憶並傳給下一代,
取決於這件事本身對人的認知以及社會進程的影響夠不夠大。
去年諾曼·布朗的研究團隊就發現,經歷過20世紀90年代南斯拉夫戰爭的兒童,
在之後的生活中,更多回想起的是槍擊、爆炸等戰爭經歷,
而不是他們的婚姻或孩子出生這樣的生活經歷。
最後,說一說我們要如何防止錯誤記憶,辨別謠言:
首先從人的層面來說,反復強化是一個好辦法。
強化正確的概念,就能抑制錯誤概念的傳播。
比如在2014年埃博拉疫情期間,很多美國人都覺得,
只要和得了這種病的人在一個房間,就可能被感染,實際上是不會的。
扼殺這種謠言的最好辦法,就是經常解釋埃博拉只能通過體液進行傳播。
其次,科學家也在從技術層面尋找解決辦法。
比如,有一種辦法是通過計算社交賬戶的傳播歷史、認證信息、評論語義等,
建立機器學習模型,來自動判別社交媒體上的謠言;
還有一種是建立謠言庫,根據語義相似度,來判斷信息在不在謠言庫裡,
再根據謠言的分類和描述,找這個領域的專家尋求幫助。
以上就是關於“集體記憶”的研究,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自然》(How Facebook, fake news and friends are warping your memory)
音頻稿:鮮非霏講述:鄭磊
----------------
主旨:
“相比陳述客觀事實,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更能影響輿論”。
最近科學雜誌《自然》刊登了一篇文章,
整合了一些關於我們這個”後真相”時代裡集體記憶的研究。
研究指出,社交媒體很容易扭曲人們的記憶,
這是因為社交媒體的結構基本上是以不同的組群為基礎,
你能看到的或者你選擇去看的,都是和你在同一群體中的人,
在你認同的群體中,你可以毫不費力地去贊同和遵照一種集體心理,不管它的對錯。
下面從四個方面給你說一說“集體記憶”:
1. 集體認同感與記憶融合的相互作用
(1)集體認同感會影響你是否選擇與對方實現記憶融合
你更容易受到相同群體的人的引導,
比如說,你的大學同學就比一個和你沒有任何交集的人更容易影響你。
(2)記憶融合也會反過來增強集體認同感
有著共同記憶的人之間更有認同感,而且在未來的交流中也會更互相關注。
2. 趨同心理會扭曲人們的記憶
3. 集體記憶很難改變
一旦集體記憶形成,不同的聲音就很難介入了,反而可能被集體記憶歪曲。
另外,集體記憶形成之後,甚至會扭曲“外人”的形象,導致不同群體的分裂。
4. 集體記憶的形成有選擇性
一件事會不會成為集體記憶並傳給下一代,
取決於這件事本身對人的認知以及社會進程的影響夠不夠大。
如何防止錯誤記憶,辨別謠言:
首先從人的層面來說,反復強化是一個好辦法。
強化正確的概念,就能抑制錯誤概念的傳播。
----------------
主旨:
“相比陳述客觀事實,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更能影響輿論”。
最近科學雜誌《自然》刊登了一篇文章,
整合了一些關於我們這個”後真相”時代裡集體記憶的研究。
研究指出,社交媒體很容易扭曲人們的記憶,
這是因為社交媒體的結構基本上是以不同的組群為基礎,
你能看到的或者你選擇去看的,都是和你在同一群體中的人,
在你認同的群體中,你可以毫不費力地去贊同和遵照一種集體心理,不管它的對錯。
下面從四個方面給你說一說“集體記憶”:
1. 集體認同感與記憶融合的相互作用
(1)集體認同感會影響你是否選擇與對方實現記憶融合
你更容易受到相同群體的人的引導,
比如說,你的大學同學就比一個和你沒有任何交集的人更容易影響你。
(2)記憶融合也會反過來增強集體認同感
有著共同記憶的人之間更有認同感,而且在未來的交流中也會更互相關注。
2. 趨同心理會扭曲人們的記憶
3. 集體記憶很難改變
一旦集體記憶形成,不同的聲音就很難介入了,反而可能被集體記憶歪曲。
另外,集體記憶形成之後,甚至會扭曲“外人”的形象,導致不同群體的分裂。
4. 集體記憶的形成有選擇性
一件事會不會成為集體記憶並傳給下一代,
取決於這件事本身對人的認知以及社會進程的影響夠不夠大。
如何防止錯誤記憶,辨別謠言:
首先從人的層面來說,反復強化是一個好辦法。
強化正確的概念,就能抑制錯誤概念的傳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