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靈感來源:認知抑制解除+智能
這條音頻和你聊聊天才和瘋子之間的關係。
我們總是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就是天才和瘋子有一些相似之處,
尤其是藝術家,像梵高、海明威,包括中國詩人海子,都覺得他們有點瘋子的特徵。
那麼,天才和瘋子是不是真的有必然的聯繫呢?
最近,在“得到”訂閱專欄《精英日課》裡,萬維鋼解讀了一篇《鸚鵡螺》雜誌的文章,
文章給天才和瘋子之間的關係做出了一個有力的解釋,我來給你轉述一下。
《鸚鵡螺》的這篇文章給出的結論是:天才和瘋子是有共同點的,那就是“認知抑制解除”,
而一個擁有“認知抑制解除”能力的人,會成為天才還是會成為瘋子,取決於這個人的智能。
下面給你具體解釋一下。
首先,什麼叫“認知抑制解除”呢?先來說說什麼是“認知抑制”。
生活中我們每時每刻都會接觸大量的信息,由於大腦每秒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
這就意味著你必須大量地忽略信息。比如,你跟一個陌生人見面,
可能會重點看他的臉,而不會注意他的衣服上有幾顆鈕扣。
這種時刻忽略和過濾信息的本能,就叫“認知抑制”。
這是一種本能,不用學,每個人都自動進行。
而“認知抑制解除”,則是說有的人能解除這個認知抑制的本能,
專門注意到被一般人忽略掉的信息。舉個例子,青黴素的發明人亞歷山大·弗萊明,
他就是發現了細菌培養皿裡有一處發霉了,在這個霉點周圍沒有細菌,然後發現了青黴素。
要知道,當時的科學家在做實驗的時候,
由於實驗條件有限,培養皿又多,發現類似發霉這樣的樣品污染其實非常正常,
如果想要高效出成果的話,就必須忽略這些污染。
而弗萊明恰恰就是注意到了別人忽略的信息,拿到了諾貝爾獎。
認知抑制是理性的。認知抑制解除是非理性的。
藝術家經常能從生活中不被注意的小細節上得到靈感,做出創造性的作品。
瘋子也是這樣,他們會關注不該關注的細節,也不會過濾錯誤的想法。
認知抑制解除,這就是天才和瘋子的共同之處。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擁有“認知抑制解除”能力的人,會成為天才還是會成為瘋子呢?
這篇文章說,天才和瘋子的差別在於智能。
智能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的智能高,他就能判斷哪些細節重要,哪些細節不重要,
他就能在“認知抑制解除”之後,再次忽略不重要的細節,
把重要的細節留下,成為自己的靈感來源。而那些智能低,
認知抑制解除水平又特別高的人,他的大腦就會被大量不重要的信息和幻覺轟炸,
不能控制自己的想法,就成了一個瘋子。這就是天才和瘋子最重要的區別。
所以說,“智能”和“想法多”,是兩個不同的維度。
智能是對想法的選擇和加工處理。只有想法沒有智能,你就是瘋子。
只有智能沒有想法,你就缺乏創造性。有些領域更強調智能,有些領域更強調想法。
在數學、物理、化學這些“硬科學”領域,天才和瘋子的區別是比較明顯的,
因為硬科學對智能要求高,能夠進入這一行業的肯定都是有一定智能的人,
他們善於判斷,不太可能瘋掉。
所以,要想當天才,最理想的狀態當然是具備“認知抑制解除”的同時,還能夠保持高智能。
文章說,如果一個人在青少年時代,生存的環境有比較強的多樣性,
他就能夠獲得更好的創造性,同時又能保持理性。
所謂“多樣性”的環境,就是各種複雜的經歷。比如一個能接觸到不同文化的環境,
一個多語言的環境,或者是生活經歷坎坷,有過貧困或者單親這樣的苦難等等。
最後,萬維鋼評論說,“智能”和“想法多”的關係,也許就相當於“學習好”和“跑得快”的關係,
是兩個不同的維度。要想在兩個不同的維度保持強大的創造性,一個公式就可以解決了。
創造力 = 大膽嘗試新想法× 智能。既要任性做想做的事,還得保持理性。
以上內容,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萬維鋼“得到”訂閱專欄《精英日課》
(天才和瘋子的一線之隔)音頻稿:賈倩影講述:成亞
這條音頻和你聊聊天才和瘋子之間的關係。
我們總是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就是天才和瘋子有一些相似之處,
尤其是藝術家,像梵高、海明威,包括中國詩人海子,都覺得他們有點瘋子的特徵。
那麼,天才和瘋子是不是真的有必然的聯繫呢?
最近,在“得到”訂閱專欄《精英日課》裡,萬維鋼解讀了一篇《鸚鵡螺》雜誌的文章,
文章給天才和瘋子之間的關係做出了一個有力的解釋,我來給你轉述一下。
《鸚鵡螺》的這篇文章給出的結論是:天才和瘋子是有共同點的,那就是“認知抑制解除”,
而一個擁有“認知抑制解除”能力的人,會成為天才還是會成為瘋子,取決於這個人的智能。
下面給你具體解釋一下。
首先,什麼叫“認知抑制解除”呢?先來說說什麼是“認知抑制”。
生活中我們每時每刻都會接觸大量的信息,由於大腦每秒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
這就意味著你必須大量地忽略信息。比如,你跟一個陌生人見面,
可能會重點看他的臉,而不會注意他的衣服上有幾顆鈕扣。
這種時刻忽略和過濾信息的本能,就叫“認知抑制”。
這是一種本能,不用學,每個人都自動進行。
而“認知抑制解除”,則是說有的人能解除這個認知抑制的本能,
專門注意到被一般人忽略掉的信息。舉個例子,青黴素的發明人亞歷山大·弗萊明,
他就是發現了細菌培養皿裡有一處發霉了,在這個霉點周圍沒有細菌,然後發現了青黴素。
要知道,當時的科學家在做實驗的時候,
由於實驗條件有限,培養皿又多,發現類似發霉這樣的樣品污染其實非常正常,
如果想要高效出成果的話,就必須忽略這些污染。
而弗萊明恰恰就是注意到了別人忽略的信息,拿到了諾貝爾獎。
認知抑制是理性的。認知抑制解除是非理性的。
藝術家經常能從生活中不被注意的小細節上得到靈感,做出創造性的作品。
瘋子也是這樣,他們會關注不該關注的細節,也不會過濾錯誤的想法。
認知抑制解除,這就是天才和瘋子的共同之處。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擁有“認知抑制解除”能力的人,會成為天才還是會成為瘋子呢?
這篇文章說,天才和瘋子的差別在於智能。
智能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的智能高,他就能判斷哪些細節重要,哪些細節不重要,
他就能在“認知抑制解除”之後,再次忽略不重要的細節,
把重要的細節留下,成為自己的靈感來源。而那些智能低,
認知抑制解除水平又特別高的人,他的大腦就會被大量不重要的信息和幻覺轟炸,
不能控制自己的想法,就成了一個瘋子。這就是天才和瘋子最重要的區別。
所以說,“智能”和“想法多”,是兩個不同的維度。
智能是對想法的選擇和加工處理。只有想法沒有智能,你就是瘋子。
只有智能沒有想法,你就缺乏創造性。有些領域更強調智能,有些領域更強調想法。
在數學、物理、化學這些“硬科學”領域,天才和瘋子的區別是比較明顯的,
因為硬科學對智能要求高,能夠進入這一行業的肯定都是有一定智能的人,
他們善於判斷,不太可能瘋掉。
所以,要想當天才,最理想的狀態當然是具備“認知抑制解除”的同時,還能夠保持高智能。
文章說,如果一個人在青少年時代,生存的環境有比較強的多樣性,
他就能夠獲得更好的創造性,同時又能保持理性。
所謂“多樣性”的環境,就是各種複雜的經歷。比如一個能接觸到不同文化的環境,
一個多語言的環境,或者是生活經歷坎坷,有過貧困或者單親這樣的苦難等等。
最後,萬維鋼評論說,“智能”和“想法多”的關係,也許就相當於“學習好”和“跑得快”的關係,
是兩個不同的維度。要想在兩個不同的維度保持強大的創造性,一個公式就可以解決了。
創造力 = 大膽嘗試新想法× 智能。既要任性做想做的事,還得保持理性。
以上內容,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萬維鋼“得到”訂閱專欄《精英日課》
(天才和瘋子的一線之隔)音頻稿:賈倩影講述:成亞
------------------
主旨:
天才和瘋子是有共同點的,那就是“認知抑制解除”,
而一個擁有“認知抑制解除”能力的人,會成為天才還是會成為瘋子,取決於這個人的智能。
首先,什麼叫“認知抑制解除”呢?先來說說什麼是“認知抑制”。
生活中我們每時每刻都會接觸大量的信息,由於大腦每秒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
這就意味著你必須大量地忽略信息。
比如,你跟一個陌生人見面,可能會重點看他的臉,而不會注意他的衣服上有幾顆鈕扣。
這種時刻忽略和過濾信息的本能,就叫“認知抑制”。
這是一種本能,不用學,每個人都自動進行。
而“認知抑制解除”,則是說有的人能解除這個認知抑制的本能,
專門注意到被一般人忽略掉的信息。舉個例子,青黴素的發明人亞歷山大·弗萊明,
他就是發現了細菌培養皿裡有一處發霉了,在這個霉點周圍沒有細菌,然後發現了青黴素。
要知道,當時的科學家在做實驗的時候,
由於實驗條件有限,培養皿又多,發現類似發霉這樣的樣品污染其實非常正常,
如果想要高效出成果的話,就必須忽略這些污染。
而弗萊明恰恰就是注意到了別人忽略的信息,拿到了諾貝爾獎。
一個擁有“認知抑制解除”能力的人,會成為天才還是會成為瘋子呢?
答案是天才和瘋子的差別在於智能。
如果一個人的智能高,他就能判斷哪些細節重要,哪些細節不重要,
他就能在“認知抑制解除”之後,再次忽略不重要的細節,
把重要的細節留下,成為自己的靈感來源。而那些智能低,
認知抑制解除水平又特別高的人,他的大腦就會被大量不重要的信息和幻覺轟炸,
不能控制自己的想法,就成了一個瘋子。這就是天才和瘋子最重要的區別。
所以,要想當天才,最理想的狀態當然是具備“認知抑制解除”的同時,還能夠保持高智能。
如果一個人在青少年時代,生存的環境有比較強的多樣性,
他就能夠獲得更好的創造性,同時又能保持理性。
所謂“多樣性”的環境,就是各種複雜的經歷。比如一個能接觸到不同文化的環境,
一個多語言的環境,或者是生活經歷坎坷,有過貧困或者單親這樣的苦難等等。
主旨:
天才和瘋子是有共同點的,那就是“認知抑制解除”,
而一個擁有“認知抑制解除”能力的人,會成為天才還是會成為瘋子,取決於這個人的智能。
首先,什麼叫“認知抑制解除”呢?先來說說什麼是“認知抑制”。
生活中我們每時每刻都會接觸大量的信息,由於大腦每秒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
這就意味著你必須大量地忽略信息。
比如,你跟一個陌生人見面,可能會重點看他的臉,而不會注意他的衣服上有幾顆鈕扣。
這種時刻忽略和過濾信息的本能,就叫“認知抑制”。
這是一種本能,不用學,每個人都自動進行。
而“認知抑制解除”,則是說有的人能解除這個認知抑制的本能,
專門注意到被一般人忽略掉的信息。舉個例子,青黴素的發明人亞歷山大·弗萊明,
他就是發現了細菌培養皿裡有一處發霉了,在這個霉點周圍沒有細菌,然後發現了青黴素。
要知道,當時的科學家在做實驗的時候,
由於實驗條件有限,培養皿又多,發現類似發霉這樣的樣品污染其實非常正常,
如果想要高效出成果的話,就必須忽略這些污染。
而弗萊明恰恰就是注意到了別人忽略的信息,拿到了諾貝爾獎。
一個擁有“認知抑制解除”能力的人,會成為天才還是會成為瘋子呢?
答案是天才和瘋子的差別在於智能。
如果一個人的智能高,他就能判斷哪些細節重要,哪些細節不重要,
他就能在“認知抑制解除”之後,再次忽略不重要的細節,
把重要的細節留下,成為自己的靈感來源。而那些智能低,
認知抑制解除水平又特別高的人,他的大腦就會被大量不重要的信息和幻覺轟炸,
不能控制自己的想法,就成了一個瘋子。這就是天才和瘋子最重要的區別。
所以,要想當天才,最理想的狀態當然是具備“認知抑制解除”的同時,還能夠保持高智能。
如果一個人在青少年時代,生存的環境有比較強的多樣性,
他就能夠獲得更好的創造性,同時又能保持理性。
所謂“多樣性”的環境,就是各種複雜的經歷。比如一個能接觸到不同文化的環境,
一個多語言的環境,或者是生活經歷坎坷,有過貧困或者單親這樣的苦難等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