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成功管理者的5個習慣
企業管理是個技術活兒。成功的管理者有很多,但是他們的管理原則絕對不會完全一樣。
最近,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分析了自己65年諮詢生涯里合作過的優秀管理者,
發現他們有很多做事習慣是相似的。我們來詳細說說其中的5個。
第一個習慣是:管理者要做必須做的事,而不是自己想做的事。
舉個例子,杜魯門在1945年當上美國總統後,
就想盡快完成“羅斯福新政”倡導的經濟和社會改革。
但是,當他真正開始工作的時候,發現當務之急在外交。
然後,他每天的第一項工作,就改成了和外交部長、國防部長討論外交政策。
最後,他推行的“馬歇爾計劃”促進了全球經濟持續50年的增長,
杜魯門也成了美國歷史上在外交方面最有成就的總統。
第二個習慣是:制定一個行動計劃,思考你要做什麼和怎麼做。
比如說,你要思考在未來的18個月裡,公司希望你做出什麼貢獻?
你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結果?要花多長時間?
制定好計劃以後,還要思考是不是合理,能不能被組織接受?
在執行計劃的時候,還要不斷調整。
比如,你制定了一項18個月的計劃,第9個月的時候要檢查一下這個計劃,
不合適的地方要馬上做出調整。
拿破崙就說過,他打的每一場勝仗都不是完全按計劃打的,
但他還是會在打仗前制定詳細的計劃,
因為計劃可以提醒他充分利用時間,這樣做事的效率才會更高。
第三個習慣是:不管結果是好是壞,成功的管理者都願意承擔決策的責任。
企業決策中最難的就是人事決策,
研究發現:在所有關於人員的決策中,只有三分之一是真正成功的。
怎樣避免錯誤決策帶來的後果呢?
成功的管理者經常會在人事決策做出的6到9個月後,評估結果。
一旦發現效果不好,他們會馬上主動反省自己的失誤,而不是把責任推給員工。
他們還會及時地通過調動崗位等方式去彌補失誤。
第四個習慣是:認識到企業發展中,機會是主要的,問題是次要的。
你把問題解決得再完美,也不過只是避免了損失。
只有把握住了機會,你的企業才可能再上一個台階。
比如:有的成功管理者會要求高管團隊的每個成員,
每隔6個月準備兩份清單,一份列出整個企業的機會,另一份列出業績最好的員工。
接下來對每個成員列出的清單進行討論然後合併,
把優秀人員和最佳機會進行匹配,這樣做可以更高效地把握公司面臨的每一個機會。
日本的大企業和政府部門,就經常做這種匹配,這也是日本企業的重要優勢之一。
第五個習慣是:提高會議的效率。
開會是不可避免的,可是,高效率的會議應該怎麼開呢?
德魯克給了三點建議:
首先,你得搞清楚會議的目的。根據會議的不同類型,做好不同的準備工作。
其次,開會時如果把該解決的問題解決了,就立馬散會,不要拖沓。
最後,會開完了,要有後期的跟進。
舉個例子:通用汽車的管理者一周有六天都在開會,
每次開會之前,他都先宣布會議目的,然後就一直聽別人講。
在會上他很少說話,只在最後的時候做個總結。
但是會後,他會做出一份備忘錄發給所有參加會議的人員,
這份備忘錄包含了這次會議決定的所有工作任務,完成任務的時間,以及由誰來負責。
這個總結讓他開會的效率特別高。
你看,成功的管理者在性格、價值觀和信念等方面都有很多區別,
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
他們知道什麼事是正確的,然後用主要精力和時間去做正確的事。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哈佛商業評論”(“管理學之父”德魯克:高效領導者只做8件事)
稿:安迪
轉載:得到
--------------
主旨:
1. 管理者要做必須做的事,而不是自己想做的事
2. 制定一個行動計劃,思考你要做什麼和怎麼做
在執行計劃的時候,還要不斷調整。
拿破崙就說過,他打的每一場勝仗都不是完全按計劃打的,
但他還是會在打仗前制定詳細的計劃,
因為計劃可以提醒他充分利用時間,這樣做事的效率才會更高。
3. 不管結果是好是壞,成功的管理者都願意承擔決策的責任
4. 認識到企業發展中,機會是主要的,問題是次要的
每隔6個月準備兩份清單,一份列出整個企業的機會,另一份列出業績最好的員工。
接下來對每個成員列出的清單進行討論然後合併,
把優秀人員和最佳機會進行匹配,這樣做可以更高效地把握公司面臨的每一個機會。
5. 提高會議的效率
(1)你得搞清楚會議的目的
(2)該解決的問題解決了,就立馬散會
(3)會開完了,要有後期的跟進
企業管理是個技術活兒。成功的管理者有很多,但是他們的管理原則絕對不會完全一樣。
最近,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分析了自己65年諮詢生涯里合作過的優秀管理者,
發現他們有很多做事習慣是相似的。我們來詳細說說其中的5個。
第一個習慣是:管理者要做必須做的事,而不是自己想做的事。
舉個例子,杜魯門在1945年當上美國總統後,
就想盡快完成“羅斯福新政”倡導的經濟和社會改革。
但是,當他真正開始工作的時候,發現當務之急在外交。
然後,他每天的第一項工作,就改成了和外交部長、國防部長討論外交政策。
最後,他推行的“馬歇爾計劃”促進了全球經濟持續50年的增長,
杜魯門也成了美國歷史上在外交方面最有成就的總統。
第二個習慣是:制定一個行動計劃,思考你要做什麼和怎麼做。
比如說,你要思考在未來的18個月裡,公司希望你做出什麼貢獻?
你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結果?要花多長時間?
制定好計劃以後,還要思考是不是合理,能不能被組織接受?
在執行計劃的時候,還要不斷調整。
比如,你制定了一項18個月的計劃,第9個月的時候要檢查一下這個計劃,
不合適的地方要馬上做出調整。
拿破崙就說過,他打的每一場勝仗都不是完全按計劃打的,
但他還是會在打仗前制定詳細的計劃,
因為計劃可以提醒他充分利用時間,這樣做事的效率才會更高。
第三個習慣是:不管結果是好是壞,成功的管理者都願意承擔決策的責任。
企業決策中最難的就是人事決策,
研究發現:在所有關於人員的決策中,只有三分之一是真正成功的。
怎樣避免錯誤決策帶來的後果呢?
成功的管理者經常會在人事決策做出的6到9個月後,評估結果。
一旦發現效果不好,他們會馬上主動反省自己的失誤,而不是把責任推給員工。
他們還會及時地通過調動崗位等方式去彌補失誤。
第四個習慣是:認識到企業發展中,機會是主要的,問題是次要的。
你把問題解決得再完美,也不過只是避免了損失。
只有把握住了機會,你的企業才可能再上一個台階。
比如:有的成功管理者會要求高管團隊的每個成員,
每隔6個月準備兩份清單,一份列出整個企業的機會,另一份列出業績最好的員工。
接下來對每個成員列出的清單進行討論然後合併,
把優秀人員和最佳機會進行匹配,這樣做可以更高效地把握公司面臨的每一個機會。
日本的大企業和政府部門,就經常做這種匹配,這也是日本企業的重要優勢之一。
第五個習慣是:提高會議的效率。
開會是不可避免的,可是,高效率的會議應該怎麼開呢?
德魯克給了三點建議:
首先,你得搞清楚會議的目的。根據會議的不同類型,做好不同的準備工作。
其次,開會時如果把該解決的問題解決了,就立馬散會,不要拖沓。
最後,會開完了,要有後期的跟進。
舉個例子:通用汽車的管理者一周有六天都在開會,
每次開會之前,他都先宣布會議目的,然後就一直聽別人講。
在會上他很少說話,只在最後的時候做個總結。
但是會後,他會做出一份備忘錄發給所有參加會議的人員,
這份備忘錄包含了這次會議決定的所有工作任務,完成任務的時間,以及由誰來負責。
這個總結讓他開會的效率特別高。
你看,成功的管理者在性格、價值觀和信念等方面都有很多區別,
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
他們知道什麼事是正確的,然後用主要精力和時間去做正確的事。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哈佛商業評論”(“管理學之父”德魯克:高效領導者只做8件事)
稿:安迪
轉載:得到
--------------
主旨:
1. 管理者要做必須做的事,而不是自己想做的事
2. 制定一個行動計劃,思考你要做什麼和怎麼做
在執行計劃的時候,還要不斷調整。
拿破崙就說過,他打的每一場勝仗都不是完全按計劃打的,
但他還是會在打仗前制定詳細的計劃,
因為計劃可以提醒他充分利用時間,這樣做事的效率才會更高。
3. 不管結果是好是壞,成功的管理者都願意承擔決策的責任
4. 認識到企業發展中,機會是主要的,問題是次要的
每隔6個月準備兩份清單,一份列出整個企業的機會,另一份列出業績最好的員工。
接下來對每個成員列出的清單進行討論然後合併,
把優秀人員和最佳機會進行匹配,這樣做可以更高效地把握公司面臨的每一個機會。
5. 提高會議的效率
(1)你得搞清楚會議的目的
(2)該解決的問題解決了,就立馬散會
(3)會開完了,要有後期的跟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