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3日 星期六

❤得到-教育-大腦刺激越多越聰明嗎(安全感重要)

文章出處:大腦刺激越多越聰明嗎


最近啊,有個觀點特別火,說旅行能給孩子的大腦更多的刺激,能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所以鼓勵家長們多帶孩子出去旅行。有的父母一聽,覺得刺激對大腦有好處,
就給孩子安排一堆事情做,其實太多的刺激是不會讓人更聰明的。
台灣腦科學家洪蘭在公眾號“常青藤爸爸”發了篇文章,
說大量的刺激對大腦沒那麼大的影響。

舉個例子,科學家為了證明環境對大腦的影響,專門做了個實驗。
研究人員把小老鼠分成了三組,
一組在正常的籠子裡餵養,
一組放在環境不好的籠子裡餵養,光線很差;
一組放環境豐富的籠子裡餵養,不僅光線好,而且還有各種玩具。
也就是說,環境好的老鼠,接受的外界刺激越多;

環境正常的老鼠,接受的刺激也正常;
環境差的老鼠,接受的刺激很少。
幾個月下來,對比老鼠的大腦,發現環境差的老鼠,大腦發育確實不那麼好,
但環境好的和環境正常的老鼠,大腦神經密度發育都差不多。
也就是說,只要是正常環境,神經連接就會很正常,用不著專門去增加刺激。


所以,洪蘭教授認為,孩子大腦的發育,需要的是安全感,而不是大量的刺激。
為什麼安全感有用呢?比如,我們出差的時候,有時候半夜醒了,會記不住自己在哪。
這時候我們會下意識地緊張,直到想起來自己是在出差,才能放心地去睡覺。
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樣,要給他們一個很穩定的生活環境。
如果經常搬家,或者換學校,孩子就會沒有安全感。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帶他去旅行,也是一個道理。
你在外面換旅館住,很容易讓孩子沒有安全感,這對大腦的發育是不利的。
所以,安全感才是孩子大腦發育最需要的。

那如果帶孩子去旅行,怎麼做對孩子才最好呢?
洪蘭教授說,很簡單,家長要提前做好功課。
比如說,有個旅遊團,帶孩子去歐洲,看米開朗琪羅的雕塑作品。
但事前沒告訴孩子米開朗琪羅是誰,孩子不了解,所以一直吵著要出去。
這就是事先沒做功課的結果。
再比如,洪蘭教授的朋友,帶自己的兒子去紐約,
回來大家問孩子,在博物館都看到什麼了。
結果孩子就記住那裡的熱狗很好吃,這都是旅行之前準備不足造成的。


最後,家長肯定想知道,孩子的大腦到底需要多少刺激。洪蘭教授談了兩點。
一是大腦需要適當的刺激,更需要等待。
我們都知道,學習的曲線是波浪形的,
比方說,我們一開始學習新知識時,經常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
但是突然有一天我們就開竅了,覺得自己上了一個台階。
這個“開竅”就是我們大腦通過長期積累,從吸收的知識裡面總結出了一些規律。
所以,大腦的發展是需要時間的,家長要有耐心,不能著急。

二是與其給大腦各種刺激,告訴孩子做人的道理更重要。
在早期教育的時候,家長不要把孩子的時間表排的太滿了,刺激太多,
孩子就會覺得飽和,就算是玩遊戲,如果孩子不想玩了,你還讓他玩,他也會有壓力。
沒有壓力的學習,才能讓孩子學得更好。
而且,童年很快就過去了,與其給孩子各種刺激,還不如在這段時間教孩子做人的道理。


總之,大量的刺激對大腦的其實沒什麼幫助,
相比來說,安全感對大腦更重要,而且家長要有耐心,大腦的發展也是需要時間和等待的。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常青藤爸爸”(腦科學家洪蘭特稿 |“孩子的大腦需要多少的刺激?”)
稿:安迪
轉載:得到

----------
主旨:
1. 孩子大腦的發育,需要的是安全感,而不是大量的刺激
 要給他們一個很穩定的生活環境。
 如果經常搬家,或者換學校,孩子就會沒有安全感。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帶他去旅行,也是一個道理。
 你在外面換旅館住,很容易讓孩子沒有安全感,這對大腦的發育是不利的。
 所以,安全感才是孩子大腦發育最需要的。
2. 大腦需要適當的刺激,更需要等待
 我們都知道,學習的曲線是波浪形的,
 比方說,我們一開始學習新知識時,經常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
 但是突然有一天我們就開竅了,覺得自己上了一個台階。
 這個“開竅”就是我們大腦通過長期積累,從吸收的知識裡面總結出了一些規律。
3. 與其給大腦各種刺激,告訴孩子做人的道理更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