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2日 星期五

得到-語言-我們可以和植物人對話了?

文章出處:我們可以和植物人對話了?


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在自然界裡能聽到野獸怒吼,蟲鳥鳴叫,
但為什麼只有我們人類能利用語言溝通呢?
最近,《大科技》雜誌刊登了篇文章,回答了一些關於語言的疑問,我們來聽聽看。


第一問題是,我們為什麼會進化出語言?
進化生物學家認為,
類和其他動物最明顯的區別就是社會互動和社會合作,而語言就是聯繫人和人之間的橋樑。
在這個星球上,人是唯一一個經常和直系親屬以外的人交換物品,交流心情的物種,
所以在進化的過程裡,就出現了超越家庭範疇的複雜社會。
在這個社會裡,我們就需要傳遞信息,
比如告訴別人誰是壞人,誰是好人,跟別人分享經驗等等。
而語言是傳遞信息最簡單的方式。你可能想說,像螞蟻和蜜蜂這些社會性的昆蟲,
它們之間也是有合作的,為什麼沒進化出語言呢?
別忘了,這些昆蟲之間的合作往往都是在家庭,或者固定的群組基礎之上的,
自然選擇出的基因就能讓它們做對集體有利的事情,
而不需要語言去搭建更複雜的關係網絡。

第二個問題,會說兩種語言的人有什麼優勢呢?
科學家曾經掃描了很多雙語者的大腦,他們發現,和只會說一種語言的人比起來,
這些雙語者在做語言切換時,大腦會使用新型的活動模式,
腦部神經之間的聯繫要更緊密一些,
而且,在負責組織與處理信息的前額葉皮層,白質更多。
所以,會雙語的人學習能力更強。還有證據表明,學習語言能讓大腦更有活力。
比如說,雙語者到老年後,得阿茨海默症的平均年齡要比普通人延遲四五年。
而且在中風患者當中,雙語者有40%的概率完全康復,但普通人只有20%的可能。


第三個問題,網絡產生了很多前衛的詞彙,甚至有時還會自創新字。
比如有些網絡用語被收錄到了《牛津英語詞典》裡。
所以很多人就很擔心,互聯網這是在發展語言,還是在摧殘語言呢?
語言學家說,這沒什麼可擔心的,互聯網確實衝擊了語言,
但它並不是第一個衝擊語言的科技產物。
早在古代,造紙術和印刷術就帶動了多種語言的普及。
20世紀時,廣播和電視的出現也讓語言文化變得更加多樣化,
現在的互聯網只不過是在重複過去而已。
而且,網絡上新興詞彙的影響力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大。
研究人員做過類似的統計,他們發現,網絡用語的確層出不窮,
但生命期都特別短,沒多長時間就被人們遺忘了。
那些影響力夠大、生命期又足夠長的詞彙其實並不多。


第四個問題,現在科技這麼發達,是不是有一天我們不用說話就能交流呢?
雖然還做不到“讀心術”的程度,但對於那些身體癱瘓、不能說話,
但意識還是清醒的人來說,現在的研究已經可以幫助他們了
2010年,加拿大的科學家對志願者的腦部進行掃描,
並要求他們在腦子裡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比如“你是不是想回家”、“想不想打網球”之類,需要回答“是否”的問題。
然後觀察他們腦部神經的掃描圖像,研究者發現,
神經影像可以很準確地反映大腦消極或積極的回答。
之後,他把這個方法用在了臨床實驗中,向一位已經昏迷了12年的植物人提出問題,
比如“你知不知道你在住院”、“你還記得你的名字嗎”,植
物人的大腦影像顯示,他也可以給出和正常人一樣的腦部反應。

你看,語言不僅讓我們能區別於其他動物,
還在持續塑造著我們的大腦和溝通方式,對語言的研究,也可以反過來造福我們自己。


本文源自:《大科技》(語言的今生和未來)
稿:一顆得意的荷包蛋
轉載: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