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2日 星期一

得到-商業-滴滴收購優步是壟斷市場嗎?

文章出處:滴滴收購優步是壟斷市場嗎?



最近啊,滴滴收購了優步中國,引起了好多人的關注。
從去年開始,互聯網行業裡,就有好幾件合併案,
比如滴滴和快的、美團和大眾點評、58同城和趕集網、攜程和去哪兒、
世紀佳緣和百合網什麼的,每次有這種合併,就有人說懷疑說這會不會造成壟斷啊。
好多人都擔心,這麼一合併,細分市場就被“寡頭化”了,甚至變成一家獨大。
你看這回滴滴收購了優步中國,反壟斷的聲音又起來了。

不過呢,經濟學家可不這麼看問題。
周其仁教授就說,
如果是開放市場,那麼哪怕只有一家企業在經營,也可能是一個競爭市場;
但如果市場准入不放開,
比如說傳統出租車市場,那麼即使這個市場裡好多公司在經營,也仍然不是競爭性市場。

這個觀點,對那些長期用“市場份額”來判定是不是壟斷的人來說,無疑是個奇談怪論。


我們不妨一起來想像一下,有個村莊,裡面只有一個理髮匠,他算不算壟斷者?
一條街上,只有兩家餐館,其中一家經營不善,把店面盤給另一家了,算“經營者集中“嗎?
再比如說,中國很多縣城裡,像樣的快餐廳只有肯德基,每天都排隊、人流很密集,
那它算不算佔有“支配地位”呢?

想清楚這些問題,你就會明白,
判定一個市場是不是處於壟斷狀態,得先劃出邊界才行。
這個邊界不僅僅指的是地理邊界,也包括行業邊界。
但在真實市場裡,想要做到這一點可不容易。
因為市場的邊界是模糊不清的,競爭格局瞬息萬變。
比如滴滴所在的網約車領域,就是這樣。


滴滴收購優步中國,放在中國的網約車行業裡,確實是驚天動地的大事。
但要是從全球範圍看呢,格局好像也沒有太大的改變;
那我們再縮小目光,只看中國,收購以後,競爭也還是蠻激烈的啊。
市場上還有易到、神州呢,北京、上海、廣州也陸續出現了像首汽啊、大眾啊、
如約啊這種具有政府或國企背景的平台。
可以說,網約車這個細分領域,進入門檻非常低。
數據顯示,易到的用戶量和使用頻次都超過優步,
網約車用戶的黏性其實並不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高,
可能只需要幾個月的競爭,市場格局就會發生新的改變。

要是再把目光放到城市交通市場看,就更談不上什麼壟斷了。
根據麥肯錫的報告,
2015年全國城市出行4000億次,市場規模8600億美元,網約車佔交通總量只在1%以下。
這也就是說,別覺得網約車看起來搶眼,其實規模還很小,
還面臨著公共汽車、軌道交通、出租汽車的競爭。
在城市角落,你甚至還會發現滴滴、優步甚至還要和黑車、三蹦子去競爭。

看看滴滴發布的收購聲明,
因為中國市場確實太大了,能做的事太多了,真的談不上什麼“謀取壟斷利益”。

很多人又說了,就算他們不是壟斷。但這兩家一合併,不就想怎麼漲價就怎麼漲價了嗎?
但大家可別忘了,除了網約車,咱還有更豐富的交通選擇呢,
不是非得用滴滴叫車才能出門吧。

相反的,合併以後,直接後果很可能不是提價,反而會繼續降價。為啥呢?
因為合併以後,成本就降低了,至少不用再無休止地進行廣告大戰了啊,
研發和運營人員成本也能省下來,數據資源還可以共享。
互聯網是典型的規模經濟,一家公司,市場份額越大,邊際成本就越低。
乘客和司機一多,每單抽成即使降低了,平台也能依靠龐大的市場賺錢。


只要市場沒有門檻,大公司每次提價,實際上就都是對潛在對手的一種邀請。
別以為看不到競爭對手,它就不存在,它們只是隱藏在利潤的水面以下,正蠢蠢欲動呢。
大公司一旦臃腫龐大,反應遲緩,這些競爭對手就會從水裡冒出來出其不意的打擊你。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那些看起來已經無敵的大公司,還要不斷壓縮成本、降低價格。
就是因為他們要把潛在的競爭對手扼殺搖籃裡,不給一絲機會。


比如說,騰訊QQ十幾年前就已經獨霸社交軟件行業了,
現在卻依然維持免費,而且還在不斷開發迭代,就是因為市場經濟裡沒有永恆的王者。

一度如日中天的索尼,如今不時傳出破產傳聞;
前幾年的手機霸主諾基亞,如今已經灰飛煙滅。

其實,市場競爭自然會督促大公司自警自覺,保持活力,
根本不需要司法部門的反壟斷介入。
真正需要擔心的,是進出自由的市場環境遭到破壞,大企業不用努力,也能安然存活。
所以滴滴和優步中國的合併,根本不是壟斷,
真正的壟斷反而是那些為了打擊滴滴和優步,開發出軟件,然後強制出租車司機安裝的。
這才是我們應該反對的真壟斷。


本文源自:公眾號“人文經濟學會”(滴滴收購優步中國,算是壟斷嗎)
稿:呂佳蔚
轉載: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