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未來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大家都知道,教育對每個中國家庭來說,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家長們寧可餓肚子,也不會虧待孩子的教育。在現如今這個科技日新月異,
急速變動的時代,我們應該讓孩子接受什麼樣的教育,才能不被落下?
教育領域在未來又會怎麼發展?
王煜全在專欄“前哨·王煜全”中分析了這個很多家長都十分關心的話題。我們一起聽聽看。
他認為,中國的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尤其是在傳統中小學教育領域裡,
孩子能接觸到的周邊產品無非就是網絡教學、教輔材料和家教培訓這幾樣兒,
只是傳統教育的簡單延伸。但實際上,就算有再好的網校、再好的家教、做再多的習題,
孩子也還是應試教育的犧牲品,大家的目標也沒有任何改變,那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削尖了腦袋要考上個好大學。這也是好多有能力的家長把孩子往國外送的主要原因。
大城市相對還要好一些,起碼孩子的眼界和接觸面都是有一些保證的。
但在一些中小城市裡,教育現狀更不樂觀,很多都是中學畢業就等於失業,
高中三年出來未必就比藍翔技校頂用。所以我們已經看到了,
傳統教育本身的弊端,這種狀況下是必須要改革的。
改革的方向大概有這麼幾個:
首先是英語教育,新東方就是典型代表,
雖然托福,GRE的市場已經接近飽和了,但有新的增長點。
比如說外教一對一練口語,就像駕校一樣,每年都會有新增用戶要學英語,要過關。
其次是IT教育。王煜全說啊,IT在未來,會是一個有巨大空間的支柱產業。
現在的實際情況是,我們的IT教育好多還是以在職培訓為主,而且往往是給你好多承諾,
比如說學了就能讓你找一個好工作啊,能掙多少錢啊什麼的,
但你接受完培訓以後,它就不管你了,還是得你自己去求職。
而想進BAT這種好公司是非常難的,投入產出比很低,最後的效果就很不理想,
所以說,現在的IT教育其實並沒有做大。
為啥中國教育的現狀不太理想呢,是因為大家沒有放開思路,
我們要先明確未來的教育到底應該教孩子什麼。
鄧小平說過一個口號是教育要面向未來,那啥是面向未來呢?
要從未來需要的核心技能入手,王煜全就認為,
第一,未來的核心技能一定得是IT化的,IT就相當於未來的英語,
像Facebook、Google這樣的公司都已經直接從中國招人了,
換句話說就是,優秀的IT人才,在中國面試以後就可以直接被招到Facebook去,
美國公司會幫著把所有手續都辦了,然後還給你很高的薪水。
這是一個特別好的激勵,相當於不是在中國祇能找中國的機會,
而是我在中國就能找到全球的工作機會。再強調一下前提,你得是個好的IT人才才行。
IT教育的核心應該是技能型,也就是說,上手就能開展工作。
IT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教育和應用是分不開的,
高校裡的教授並不能直接去某個行業領域裡去指導人家工作,教育,
科研和實際產業之間的區隔還是相當大的,但是如果計算機系的教授們到一個公司去,
那直接就可以指導工作,這是因為在IT領域裡,教育和實戰是結合得非常緊密的,
應該讓我們教育出來的孩子們能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
第二就是現在國際上有個教育新趨勢,叫做STEAM,
也就是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的合稱。
國際上認為,
未來培養的孩子應該是能夠隨時發現各種社會問題,並能夠自己去動手解決的。
一旦孩子具備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這5大技能,
就意味著他發現的任何一個問題,都能夠自己動手去解決掉。
王煜全就認為,中國未來的中小學教育必然要向STEAM轉向。
就連國外很多考試也都發生了轉變,不再是以機械式的,一問一答的考題為主。
孩子們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創造力,所以未來的考試應該是開放式的,
我給你一個問題,請你去找到答案,找到解。不管什麼解,只要能解決問題就都是好的。
第三就是藝術教育和創造力的教育會大行其道。
我們都在說現在人工智能已經發展得那麼快了,這時候大家就得思考,
什麼才是人工智能不能替代的,答案肯定是藝術和創造力。
比如說,迄今為止人工智能撐死了只能寫一些蹩腳的詩,還遠遠做不到寫小說的地步。
反過來講,人工智能大量替代了人的重複性勞動,
就會讓我們創造力和勞動力的價值被大大提升。
未來的人需要機器智商。知道怎樣調用機器為自己幹活。
比如說,當世界上有一萬台機器為你幹活的時候,
你會比一萬個人給你幹活賺的錢還多,這就叫機器智商。
總結一下就是,未來教育的核心是教什麼。
要教IT、教STEAM、教藝術和創造力,教怎麼使用人工智能,提高機器智商。
本文源自:得到App“前哨·王煜全”訂閱專欄
稿:徐亞聖
轉載:得到
---------
主旨:
1. 英語教育
2. IT教育
IT在未來,會是一個有巨大空間的支柱產業。
第一,未來的核心技能一定得是IT化的,IT就相當於未來的英語。
IT教育的核心應該是技能型,也就是說,上手就能開展工作。
IT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教育和應用是分不開的,
高校裡的教授並不能直接去某個行業領域裡去指導人家工作,教育,
科研和實際產業之間的區隔還是相當大的,但是如果計算機系的教授們到一個公司去,
那直接就可以指導工作,這是因為在IT領域裡,教育和實戰是結合得非常緊密的,
應該讓我們教育出來的孩子們能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
3. STEAM
也就是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的合稱。
未來培養的孩子應該是能夠隨時發現各種社會問題,並能夠自己去動手解決的。
孩子們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創造力,所以未來的考試應該是開放式的,
我給你一個問題,請你去找到答案,找到解。不管什麼解,只要能解決問題就都是好的。
4. 藝術教育和創造力的教育
什麼才是人工智能不能替代的,答案肯定是藝術和創造力。
5. 機器智商
比如說,當世界上有一萬台機器為你幹活的時候,
你會比一萬個人給你幹活賺的錢還多,這就叫機器智商。
大家都知道,教育對每個中國家庭來說,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家長們寧可餓肚子,也不會虧待孩子的教育。在現如今這個科技日新月異,
急速變動的時代,我們應該讓孩子接受什麼樣的教育,才能不被落下?
教育領域在未來又會怎麼發展?
王煜全在專欄“前哨·王煜全”中分析了這個很多家長都十分關心的話題。我們一起聽聽看。
他認為,中國的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尤其是在傳統中小學教育領域裡,
孩子能接觸到的周邊產品無非就是網絡教學、教輔材料和家教培訓這幾樣兒,
只是傳統教育的簡單延伸。但實際上,就算有再好的網校、再好的家教、做再多的習題,
孩子也還是應試教育的犧牲品,大家的目標也沒有任何改變,那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削尖了腦袋要考上個好大學。這也是好多有能力的家長把孩子往國外送的主要原因。
大城市相對還要好一些,起碼孩子的眼界和接觸面都是有一些保證的。
但在一些中小城市裡,教育現狀更不樂觀,很多都是中學畢業就等於失業,
高中三年出來未必就比藍翔技校頂用。所以我們已經看到了,
傳統教育本身的弊端,這種狀況下是必須要改革的。
改革的方向大概有這麼幾個:
首先是英語教育,新東方就是典型代表,
雖然托福,GRE的市場已經接近飽和了,但有新的增長點。
比如說外教一對一練口語,就像駕校一樣,每年都會有新增用戶要學英語,要過關。
其次是IT教育。王煜全說啊,IT在未來,會是一個有巨大空間的支柱產業。
現在的實際情況是,我們的IT教育好多還是以在職培訓為主,而且往往是給你好多承諾,
比如說學了就能讓你找一個好工作啊,能掙多少錢啊什麼的,
但你接受完培訓以後,它就不管你了,還是得你自己去求職。
而想進BAT這種好公司是非常難的,投入產出比很低,最後的效果就很不理想,
所以說,現在的IT教育其實並沒有做大。
為啥中國教育的現狀不太理想呢,是因為大家沒有放開思路,
我們要先明確未來的教育到底應該教孩子什麼。
鄧小平說過一個口號是教育要面向未來,那啥是面向未來呢?
要從未來需要的核心技能入手,王煜全就認為,
第一,未來的核心技能一定得是IT化的,IT就相當於未來的英語,
像Facebook、Google這樣的公司都已經直接從中國招人了,
換句話說就是,優秀的IT人才,在中國面試以後就可以直接被招到Facebook去,
美國公司會幫著把所有手續都辦了,然後還給你很高的薪水。
這是一個特別好的激勵,相當於不是在中國祇能找中國的機會,
而是我在中國就能找到全球的工作機會。再強調一下前提,你得是個好的IT人才才行。
IT教育的核心應該是技能型,也就是說,上手就能開展工作。
IT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教育和應用是分不開的,
高校裡的教授並不能直接去某個行業領域裡去指導人家工作,教育,
科研和實際產業之間的區隔還是相當大的,但是如果計算機系的教授們到一個公司去,
那直接就可以指導工作,這是因為在IT領域裡,教育和實戰是結合得非常緊密的,
應該讓我們教育出來的孩子們能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
第二就是現在國際上有個教育新趨勢,叫做STEAM,
也就是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的合稱。
國際上認為,
未來培養的孩子應該是能夠隨時發現各種社會問題,並能夠自己去動手解決的。
一旦孩子具備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這5大技能,
就意味著他發現的任何一個問題,都能夠自己動手去解決掉。
王煜全就認為,中國未來的中小學教育必然要向STEAM轉向。
就連國外很多考試也都發生了轉變,不再是以機械式的,一問一答的考題為主。
孩子們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創造力,所以未來的考試應該是開放式的,
我給你一個問題,請你去找到答案,找到解。不管什麼解,只要能解決問題就都是好的。
第三就是藝術教育和創造力的教育會大行其道。
我們都在說現在人工智能已經發展得那麼快了,這時候大家就得思考,
什麼才是人工智能不能替代的,答案肯定是藝術和創造力。
比如說,迄今為止人工智能撐死了只能寫一些蹩腳的詩,還遠遠做不到寫小說的地步。
反過來講,人工智能大量替代了人的重複性勞動,
就會讓我們創造力和勞動力的價值被大大提升。
未來的人需要機器智商。知道怎樣調用機器為自己幹活。
比如說,當世界上有一萬台機器為你幹活的時候,
你會比一萬個人給你幹活賺的錢還多,這就叫機器智商。
總結一下就是,未來教育的核心是教什麼。
要教IT、教STEAM、教藝術和創造力,教怎麼使用人工智能,提高機器智商。
本文源自:得到App“前哨·王煜全”訂閱專欄
稿:徐亞聖
轉載:得到
---------
主旨:
1. 英語教育
2. IT教育
IT在未來,會是一個有巨大空間的支柱產業。
第一,未來的核心技能一定得是IT化的,IT就相當於未來的英語。
IT教育的核心應該是技能型,也就是說,上手就能開展工作。
IT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教育和應用是分不開的,
高校裡的教授並不能直接去某個行業領域裡去指導人家工作,教育,
科研和實際產業之間的區隔還是相當大的,但是如果計算機系的教授們到一個公司去,
那直接就可以指導工作,這是因為在IT領域裡,教育和實戰是結合得非常緊密的,
應該讓我們教育出來的孩子們能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
3. STEAM
也就是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的合稱。
未來培養的孩子應該是能夠隨時發現各種社會問題,並能夠自己去動手解決的。
孩子們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創造力,所以未來的考試應該是開放式的,
我給你一個問題,請你去找到答案,找到解。不管什麼解,只要能解決問題就都是好的。
4. 藝術教育和創造力的教育
什麼才是人工智能不能替代的,答案肯定是藝術和創造力。
5. 機器智商
比如說,當世界上有一萬台機器為你幹活的時候,
你會比一萬個人給你幹活賺的錢還多,這就叫機器智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