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不是科技公司?那就等死
這個音頻講的是:如果一家公司不能成為科技公司,就相當於等死。
一般來講,我們都會把科技公司和非科技公司分開看待,
有人覺得幸虧自己在傳統行業,科技領域變化實在太快,看不懂;
還有人慶幸自己在科技領域,跟上了變革的步伐。
但是最近,《中歐商業評論》雜誌上刊登了一篇文章,
介紹了IBM軟件集團副總裁羅伯特·托馬斯不一樣的觀點,
他說,現在公司和科技公司正在變成一個同義詞,
一個公司要是不能成為科技公司的話,就只能等死。
為啥這麼說呢?原因很簡單,科技對企業的影響越來越大。
例如,數字技術的衝擊。全球智能手機的數量正在朝50億台奔去,
互聯網技術對商業貿易、顧客溝通等都帶來了巨大改變,消費者對商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同時,計算成本直線下降。現在基於大量數據的機器學習,
已經跟網絡效應和規模經濟一樣,成為了強大的競爭優勢。
還有,公司不再擁有轉型所需要的技能了。
過去,公司靠IT專家來管理系統,現在需要的可能是數據科學家;
過去大部分公司靠的是傳統銷售,現在可能需要更多的計算機算法。
所以說,當每個商業環節都被數字化或數據化時,
構成商業技能的基本要素就會發生本質變化。
公司該怎麼應對這些變化呢?作者提了四點。
第一,重新分配資本,也就是加大在科技方面的資本投入。
過去大部分公司的銷售和營銷支出都在傳統的分銷渠道,
而對技術、產品創新和數字化轉型的投資不足。將來這樣的資本結構要變化。
作者提了一個“反向企業”的概念,
意思就是顛倒在市場營銷、研發和盈利等其他項目的支出配比。
比如澳大利亞有一個企業軟件公司Atlassian,
大幅度縮減了軟件公司在營銷方面的傳統成本,
而把資金更多用在數字渠道、創新和人才激勵上。
發展很迅速,2002年創立,2015年上市。
第二,產品戰略要更加聚焦。
過去,公司的傳統策略是:保住核心業務、關注新興業務、尋找潛力業務,尋求併購,
不斷擴張自己的產品與服務線,所以啥都想賣,
卻不願意在真正起作用的核心產品上下功夫。
但作者認為,隨著市場變化加快再加上技術的衝擊,這樣的策略就過時了,
現在的產品策略應該更加聚焦,要盡快把不具備競爭力的產品剝離出去,
把精力集中在新興業務和潛力業務上,把公司的營銷資源集中在領先的產品上。
今天,如果在市場上沒有一到三款能夠保持相對領先的產品,公司是很難成功的。
第三,工作辦公習慣要改變。
這點比較好理解,就是說,公司要經得起科技的衝擊,
比如,要減少傳統的PPT、郵件等靜態的溝通工具,增加社交網絡、視頻會議、
遠程協作等更加互動的方式。尤其是公司管理層,更要率先使用這些新的工具。
最後一點是調整人才戰略。
尤其是培訓和招聘。作者認為,
對大多數公司而言,50%的員工需要接受再培訓,另外50%可能需要直接換血。
對於培訓來說,一定不能是強制性的,而是要自主培訓,
取得進步的員工給予激勵,同時,培訓的課程必須圍繞核心業務技能開發。
對招聘來說,情況稍微複雜一點,因為如果公司正處於變革期,
其實很難吸引到所需要的人才。這怎麼辦?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徹底改變招聘的流程和方式,
包括薪資,獎金和股票尤為重要,因為應聘者選擇轉型的公司,
看重的就是不確定性背後可能的高回報率,因此公司招聘的時候要體現這點。
這也就是前面第一點提到的,公司需要改變資本支出結構的原因。
總結一下,未來,一家公司如果不能成為科技公司,就可能會面臨死路一條,
所以公司要做到這四點:
重新分配資本、聚焦產品策略、改變辦公習慣和環境,以及調整人才戰略。
以上內容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中歐商業評論》2016年11月刊(不成為科技公司你就等死吧)
稿:徐棄疾
轉載:得到
----------------
主旨:
這個音頻講的是:如果一家公司不能成為科技公司,就相當於等死。
一般來講,我們都會把科技公司和非科技公司分開看待,
有人覺得幸虧自己在傳統行業,科技領域變化實在太快,看不懂;
還有人慶幸自己在科技領域,跟上了變革的步伐。
但是最近,《中歐商業評論》雜誌上刊登了一篇文章,
介紹了IBM軟件集團副總裁羅伯特·托馬斯不一樣的觀點,
他說,現在公司和科技公司正在變成一個同義詞,
一個公司要是不能成為科技公司的話,就只能等死。
為啥這麼說呢?原因很簡單,科技對企業的影響越來越大。
例如,數字技術的衝擊。全球智能手機的數量正在朝50億台奔去,
互聯網技術對商業貿易、顧客溝通等都帶來了巨大改變,消費者對商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同時,計算成本直線下降。現在基於大量數據的機器學習,
已經跟網絡效應和規模經濟一樣,成為了強大的競爭優勢。
還有,公司不再擁有轉型所需要的技能了。
過去,公司靠IT專家來管理系統,現在需要的可能是數據科學家;
過去大部分公司靠的是傳統銷售,現在可能需要更多的計算機算法。
所以說,當每個商業環節都被數字化或數據化時,
構成商業技能的基本要素就會發生本質變化。
公司該怎麼應對這些變化呢?作者提了四點。
第一,重新分配資本,也就是加大在科技方面的資本投入。
過去大部分公司的銷售和營銷支出都在傳統的分銷渠道,
而對技術、產品創新和數字化轉型的投資不足。將來這樣的資本結構要變化。
作者提了一個“反向企業”的概念,
意思就是顛倒在市場營銷、研發和盈利等其他項目的支出配比。
比如澳大利亞有一個企業軟件公司Atlassian,
大幅度縮減了軟件公司在營銷方面的傳統成本,
而把資金更多用在數字渠道、創新和人才激勵上。
發展很迅速,2002年創立,2015年上市。
第二,產品戰略要更加聚焦。
過去,公司的傳統策略是:保住核心業務、關注新興業務、尋找潛力業務,尋求併購,
不斷擴張自己的產品與服務線,所以啥都想賣,
卻不願意在真正起作用的核心產品上下功夫。
但作者認為,隨著市場變化加快再加上技術的衝擊,這樣的策略就過時了,
現在的產品策略應該更加聚焦,要盡快把不具備競爭力的產品剝離出去,
把精力集中在新興業務和潛力業務上,把公司的營銷資源集中在領先的產品上。
今天,如果在市場上沒有一到三款能夠保持相對領先的產品,公司是很難成功的。
第三,工作辦公習慣要改變。
這點比較好理解,就是說,公司要經得起科技的衝擊,
比如,要減少傳統的PPT、郵件等靜態的溝通工具,增加社交網絡、視頻會議、
遠程協作等更加互動的方式。尤其是公司管理層,更要率先使用這些新的工具。
最後一點是調整人才戰略。
尤其是培訓和招聘。作者認為,
對大多數公司而言,50%的員工需要接受再培訓,另外50%可能需要直接換血。
對於培訓來說,一定不能是強制性的,而是要自主培訓,
取得進步的員工給予激勵,同時,培訓的課程必須圍繞核心業務技能開發。
對招聘來說,情況稍微複雜一點,因為如果公司正處於變革期,
其實很難吸引到所需要的人才。這怎麼辦?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徹底改變招聘的流程和方式,
包括薪資,獎金和股票尤為重要,因為應聘者選擇轉型的公司,
看重的就是不確定性背後可能的高回報率,因此公司招聘的時候要體現這點。
這也就是前面第一點提到的,公司需要改變資本支出結構的原因。
總結一下,未來,一家公司如果不能成為科技公司,就可能會面臨死路一條,
所以公司要做到這四點:
重新分配資本、聚焦產品策略、改變辦公習慣和環境,以及調整人才戰略。
以上內容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中歐商業評論》2016年11月刊(不成為科技公司你就等死吧)
稿:徐棄疾
轉載:得到
----------------
主旨:
1. 重新分配資本,也就是加大在科技方面的資本投入
反向企業:意思就是顛倒在市場營銷、研發和盈利等其他項目的支出配比。
比如澳大利亞有一個企業軟件公司Atlassian,
大幅度縮減了軟件公司在營銷方面的傳統成本,
而把資金更多用在數字渠道、創新和人才激勵上。
發展很迅速,2002年創立,2015年上市。
2. 產品戰略要更加聚焦
現在的產品策略應該更加聚焦,要盡快把不具備競爭力的產品剝離出去,
把精力集中在新興業務和潛力業務上,把公司的營銷資源集中在領先的產品上。
今天,如果在市場上沒有一到三款能夠保持相對領先的產品,公司是很難成功的。
3. 工作辦公習慣要改變
這點比較好理解,就是說,公司要經得起科技的衝擊,
比如,要減少傳統的PPT、郵件等靜態的溝通工具,增加社交網絡、視頻會議、
遠程協作等更加互動的方式。尤其是公司管理層,更要率先使用這些新的工具。
4. 調整人才戰略
對大多數公司而言,50%的員工需要接受再培訓,另外50%可能需要直接換血。
對於培訓來說,一定不能是強制性的,而是要自主培訓,
取得進步的員工給予激勵,同時,培訓的課程必須圍繞核心業務技能開發。
對招聘來說,情況稍微複雜一點,因為如果公司正處於變革期,
其實很難吸引到所需要的人才。這怎麼辦?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徹底改變招聘的流程和方式,
包括薪資,獎金和股票尤為重要,因為應聘者選擇轉型的公司,
看重的就是不確定性背後可能的高回報率,因此公司招聘的時候要體現這點。
這也就是前面第一點提到的,公司需要改變資本支出結構的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