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8日 星期日

❤得到-商業-模塊化:用工程師思維解決問題

文章出處:模塊化:用工程師思維解決問題


這條音頻給說一說如何用工程師思維解決問題。

最近有本新書,名叫《轉向:用工程師思維解決商業難題》,
作者古魯·馬達範是一名生物醫學工程師,他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從事研究工作,
曾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傑出的青年科學家。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轉變思維的方法,就是工程師思維。
作者說,工程師思維的核心,其實就是模塊化的系統思維,
通過解構,把一個較大的系統,打散成一個個模塊,然後再進行重構,
把這些模塊按照功能性重新組合。這種思維的重點在於,
找出來哪些是必須理清、解決的事,
以及哪些可以忽略或者捨棄的事,直到實現最終的目標。


具體來說,工程師思維有三個特點。
首先是在沒有結構的情況下,從初步的概念和構想中,看到潛在的結構
也就是說,不僅關注看得見的事物,也包括看不見的事物。
工程師要考慮系統裡各個元素,如何在邏輯、時間、順序和功能方面進行連接,
分析這些元素在什麼條件下起作用,在什麼條件下不起作用。

舉個例子,航空公司做了個調查,問乘客對新飛機有什麼期望,
結果顯示,用戶希望能早點兒到達目的地。
空氣動力學家可能會認為,要解決的問題應該是如何讓飛機飛得更快,
但係統工程師的角度完全不一樣。
系統工程師會把整個旅程分成若干個組成部分,飛行只是其中一個部分。
其他部分還包括去機場、找停車位、定位航站樓、檢票、托運行李、
等待安檢、候機以及到達最終目的地,等等。上
面這些部分,對整個系統的速度和效率都有影響,
所以需要解決的問題,可能是怎麼加快安檢流程,怎麼加快取行李的速度,等等。


其次,在工程實施的過程中,你會遇到各種約束條件的限制
比如時間不夠,資金和人手不足,等等。
所以工程師思維的第二個特點,就是在有約束的情況下,也能很好地完成目標。
甚至有時候,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好的工程師也知道如何運用約束,幫自己實現目標。

工程師思維的第三個屬性和取捨有關係,也就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取捨的時候,正確的決定往往不好做。
書裡介紹了幾個常用的方法,
一個是優化,也就是在很多方案裡面,找到最好的方案。
另一個方法是標準化,也就是說,使用的方法和零部件盡量是通用的,
這樣能讓解決方法更好管理,也更容易實現。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製造一個原型,通過試驗和改進,直到得到滿意的方案。
比如,斯德哥爾摩為了治理交通擁堵,請IBM的工程師蒐集了全市的數據,
然後通過分析,建立了一個系統模型,
最後IBM的工程師找到了解決方法,就是在高峰擁堵的時候收堵車費。
斯德哥爾摩把這個方案進行了試用推廣,
市裡的交通擁堵指數下降了將近四分之一,減少了數十萬的出行車輛。這就是模型的好處。

總結一下,工程師思維核心是模塊化系統思維,
通過看到潛在的結構,正確對待各種約束條件,然後進行取捨
希望這種思維方式對你有幫助。



本文源自:《轉向:用工程師思維解決商業難題》
稿:亞平寧
來源:得到

---------------
主旨:
1. 看到潛在的結構
 也就是說,不僅關注看得見的事物,也包括看不見的事物。
 工程師要考慮系統裡各個元素,如何在邏輯、時間、順序和功能方面進行連接,
 分析這些元素在什麼條件下起作用,在什麼條件下不起作用。
 舉個例子,航空公司做了個調查,問乘客對新飛機有什麼期望,
 結果顯示,用戶希望能早點兒到達目的地。
 系統工程師會把整個旅程分成若干個組成部分,飛行只是其中一個部分。
 其他部分還包括去機場、找停車位、定位航站樓、檢票、托運行李、
 等待安檢、候機以及到達最終目的地,等等。

 上面這些部分,對整個系統的速度和效率都有影響,
 所以需要解決的問題,可能是怎麼加快安檢流程,怎麼加快取行李的速度,等等。
2. 正確對待各種約束條件
 就是在有約束的情況下,也能很好地完成目標。
 甚至有時候,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
 好的工程師也知道如何運用約束,幫自己實現目標。
3. 進行取捨
 介紹了幾個常用的方法,
 一個是優化,也就是在很多方案裡面,找到最好的方案。
 另一個方法是標準化,也就是說,使用的方法和零部件盡量是通用的,
 這樣能讓解決方法更好管理,也更容易實現。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製造一個原型,通過試驗和改進,直到得到滿意的方案。
 比如,斯德哥爾摩為了治理交通擁堵,請IBM的工程師蒐集了全市的數據,
 然後通過分析,建立了一個系統模型,

 最後IBM的工程師找到了解決方法,就是在高峰擁堵的時候收堵車費。
 斯德哥爾摩把這個方案進行了試用推廣,市裡的交通擁堵指數下降了將近四分之一,
 減少了數十萬的出行車輛。這就是模型的好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