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2日 星期日

❤得到-科學-外行的特朗普對科學是好是壞?

文章出處:外行的特朗普對科學是好是壞?


這條音頻給你說說,特朗普作為一個外行,對美國科學界會產生什麼影響。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之後,很多美國科學家都很悲觀。
而且從特朗普之前的言行來看,他也不像是科學家的好朋友。
比如,特朗普相信,給兒童注射的常規疫苗有可能導致自閉症,
他任命的疫苗安全和科學誠信委員會主席,也有同樣的想法。
再比如,特朗普公開質疑全球變暖學說,他任命的能源部長里克·佩里,
也認為全球變暖學說是個騙局,而且佩里還曾經發表言論,認為應該撤銷能源部。
所以你看出來沒有,特朗普選的人,都有點兒像特朗普,都有點兒“反智”的氣質。

那我們是不是就可以說,美國科學的冬天就要來臨了呢?
萬維鋼在“得到”訂閱專欄“精英日課”裡寫了一篇文章說,這可不一定。
雖然特朗普這一票人馬似乎都是科學的外行,但外行不見得就不應該領導內行。


這裡面有個認識問題。不管是總統,還是白宮的科學顧問,
他們的任務不是“領導”科研工作,更不是直接指揮科研人員。
政治的本質是“誰得到什麼”,說白了就是分錢,分國家的錢。
簡單說,總統的任務是決定把國家的錢分給科學多少,分給科學以外多少;
科學顧問的任務是建議把科學的錢分給這個領域多少,分給那個領域多少。


咱們先說第一次分錢,也就是分給科學多少錢。
由於特朗普不是科學家的朋友,大概也缺少對科學家的同情心,
所以這對科學絕對是個壞消息。可是對國家整體來說,不一定就是壞消息。
科學家天生想讓國家給科學多投錢,
比如前一陣子中國爭論比較激烈的一個事件,是到底要不要建一個大型加速器。
有關科學家甚至站出來說,如果不建,中國就只能是個二流國家,
想做一流國家,必須掏錢建設加速器。
是萬維鋼覺得,這有點兒太情懷了。
國家當然應該支持科研,但花錢的事情,總該問個性價比,
如果花的錢比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還多,預期得到的結果比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要少,
那是不是可以考慮把錢投到更有效率的地方,
比如普及高等教育、升級民用技術、研發新武器,或者探索太空上去?
少建一個加速器,怎麼就成了二流國家了呢?

現在特朗普搞減稅計劃,美國財政收入有可能減少。
如果科學家只講情懷,要求必須保證科研開支,那特朗普是應該削減福利開支呢?
還是削減教育開支呢?

此外,從利益分配的角度來看,作為外行的特朗普還有一個天生的優勢,
那就是特朗普競選成功完全是靠自己,
不欠任何利益集團人情,所以他就沒必要給哪個利益集團特殊照顧。


說完了第一次分錢,再說第二次分錢,也就是科研經費到底應該讓內行分,還是讓外行分?萬維鋼說,也許各有利弊。

奧巴馬的第一個任期的能源部長是華裔科學家朱棣文,朱棣文是諾貝爾獎得主。
國家的能源部長是要有點兒能總覽全國的全局思維的,
但朱棣文在當能源部長的時候,並沒有表現出全局思維。
比如,朱棣文之前曾經負責過生物燃料相關領域,
所以在他當了能源部長之後,還是偏向於這個領域。
而實際上,生物燃料的前景有限,既解決不了全球變暖的問題,
也解決不了能源短缺的問題,還佔用大量土地,只能算是能源研究的冷門。
真正能解決能源問題的,其實是核電,可朱棣文對核電卻持負面態度。
所以就能源部長這個職位來說,外行未必就不能領導內行。

萬維鋼總結說,特朗普雖然“不明”,
但他對學術界似乎有點藐視的態度,沒有“覺厲”,不至於被情懷忽悠。
至於特朗普的科學政策具體怎樣,到現在還是未知數,商人當總統本身就是個未知數。
更何況有各方面的權力製衡,美國總統也很難為所欲為。

以上觀點,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得到訂閱專欄“精英日課”
稿:亞平寧
轉載:得到

-----------------
主旨:
不管是總統,還是白宮的科學顧問,
他們的任務不是“領導”科研工作,更不是直接指揮科研人員。
政治的本質是“誰得到什麼”,說白了就是分錢,分國家的錢。
簡單說,總統的任務是決定把國家的錢分給科學多少,分給科學以外多少;
科學顧問的任務是建議把科學的錢分給這個領域多少,分給那個領域多少。

咱們先說第一次分錢,也就是分給科學多少錢。
由於特朗普不是科學家的朋友,大概也缺少對科學家的同情心,
所以這對科學絕對是個壞消息。可是對國家整體來說,不一定就是壞消息。
現在特朗普搞減稅計劃,美國財政收入有可能減少。
如果科學家只講情懷,要求必須保證科研開支,那特朗普是應該削減福利開支呢?
還是削減教育開支呢?
此外,從利益分配的角度來看,作為外行的特朗普還有一個天生的優勢,
那就是特朗普競選成功完全是靠自己,
不欠任何利益集團人情,所以他就沒必要給哪個利益集團特殊照顧。

說完了第一次分錢,再說第二次分錢,也就是科研經費到底應該讓內行分,還是讓外行分?
奧巴馬的第一個任期的能源部長是華裔科學家朱棣文,朱棣文是諾貝爾獎得主。
國家的能源部長是要有點兒能總覽全國的全局思維的,
但朱棣文在當能源部長的時候,並沒有表現出全局思維。
比如,朱棣文之前曾經負責過生物燃料相關領域,
所以在他當了能源部長之後,還是偏向於這個領域。
而實際上,生物燃料的前景有限,既解決不了全球變暖的問題,
也解決不了能源短缺的問題,還佔用大量土地,只能算是能源研究的冷門。
真正能解決能源問題的,其實是核電,可朱棣文對核電卻持負面態度。
所以就能源部長這個職位來說,外行未必就不能領導內行。

特朗普的科學政策具體怎樣,到現在還是未知數,商人當總統本身就是個未知數。
更何況有各方面的權力製衡,美國總統也很難為所欲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