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6日 星期五

❤得到-心理-恐懼感:我們為什麼又怕又愛?

文章出處:恐懼感:我們為什麼又怕又愛?


這條音頻咱們來說說大腦為什麼喜歡恐怖的感覺?

這是英國《衛報》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提出來的問題。
作者迪恩·博內特(Dean Burnett)是著名神經科醫生兼劇作家,
同時也是一所著名大學的教授。咱們來看看他在文章中是怎麼說的。


現實中咱們常常能碰到一種矛盾的情況,如果有人讓你去看一個極度血腥的場面,
比如人類同胞被大卸八塊,血流滿地,
你的第一反應,肯定是逃之夭夭,沒準還會嘔吐不止。
可要是咱們面對的是熒屏上的恐怖片,情況就會變的馬上不一樣,
你可能會一邊吃著爆米花,一邊看的津津有味。
恐怖片《奪魂鋸》系列獲得超高票房,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西方的萬聖節,在那一天人們會設計出各種嚇人的玩意兒來慶祝。

這兩個例子說明了兩點:
第一, 令人恐懼的東西,其實擁有巨大的商業市場;
第二, 人們會給自己嚇唬自己的行為尋找正當性的理由。

人們為什麼會痴迷於恐懼呢?按說,恐懼是種令人討厭的感覺,
人類之所以進化出恐懼,就是為了能在面對危險的時候保持警惕、避開危險。
這種大腦深處的本能,本來是確保人類生存的一種特質,
在進化了數百萬年以後,幫助人類安全健康地生活下去。
從這個理論上來說,很難解釋人們喜歡恐怖片的行為。

對此,迪恩·博內特給出了以下幾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是興奮遷移理論。
按照這種理論,人類在受到驚嚇時產生的高度刺激性的反應,
比如反抗或者逃離,會對大腦運轉產生很明顯的影響。
這種理論認為,由於恐懼造成的刺激會轉化成其他的體驗,而且有些是和恐懼完全不同的。


第二種解釋是,
體驗恐懼可以發洩人們心裡的陰暗衝動或者禁忌思維,這種發洩,對於人們是有好處的。
比如人們有時會幻想偷竊、襲擊、欺騙甚至更不堪的行為,
人們在沉浸於恐怖片的氛圍裡時,這種情緒的衝動會發洩出來,
但是卻降低了做出實際行動的可能性。
不過,有一種反對意見認為,長期觀看恐怖片會讓人們對於這類刺激的反應變得更加遲鈍,
需要不斷加強刺激的程度才能激發出原有程度的反應。
現在的恐怖片比過去變得更驚悚,更血腥,
就是因為人們在文化層面上已經有集體遲鈍的趨勢。


第三種解釋是大腦的獎賞迴路。
這是大腦的一個關鍵區域,愉悅等其他大腦所認可的積極感覺都是從這裡產生的。
比如我們口渴了就要喝水,這就是大腦的獎賞迴路做出的反應。
而作為人類,在潛意識裡都有一種想要避免死亡的心理。
當我們在出於高度恐懼狀態時,大腦會認為處於危險之中,
那麼當我們脫離這種狀態時,大腦就會感到滿意並作出獎勵的指令讓人感到愉悅。
既然可以享受恐懼並從中獲得快樂,怪不得有那麼多人願意掏錢買票去看恐怖電影呢。


第四種解釋是“感覺尋求”類型。
現實中有很多人喜歡參與類似極限運動的活動,把自己置身於真實的危險環境裡,
這些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感覺尋求”類型。
有證據顯示,這些人具有玩命追求刺激的基因,
大腦中多巴胺受體的基因表達也有所不同,而這一受體是大腦獎賞迴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實際上,追求刺激並不等於胡作非為,決定因素在於對情況的控製程度。
就算是最熱衷追求刺激的人,也會接受訓練並使用最好的設備;
他們不會隨隨便便找個懸崖或者飛機就往下跳。
大多數恐懼愛好者的確喜歡從娛樂性活動中尋求恐懼,
可他們也明白,自己可以隨時走出影院、關掉DVD、放下書本。
事實上,沒有人認為真正與連環殺手同處一室是個娛樂休閒的好方法,
飛來橫禍也絕不會給人帶來任何愉悅感。
這樣看來,只要能隨時叫停,人類的大腦其實十分享受被驚嚇的感覺。

以上就是迪恩·博內特對人們為什麼喜歡看恐怖片這種行為給出的解釋,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英國《衛報》(人們為什麼喜歡恐怖片)
稿:李佳蓉
轉載:得到

------------------
主旨:
如果有人讓你去看一個極度血腥的場面,
比如人類同胞被大卸八塊,血流滿地,
你的第一反應,肯定是逃之夭夭,沒準還會嘔吐不止。
可要是咱們面對的是熒屏上的恐怖片,情況就會變的馬上不一樣,
你可能會一邊吃著爆米花,一邊看的津津有味。
恐怖片《奪魂鋸》系列獲得超高票房,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西方的萬聖節,在那一天人們會設計出各種嚇人的玩意兒來慶祝。
這兩個例子說明了兩點:
第一, 令人恐懼的東西,其實擁有巨大的商業市場;
第二, 人們會給自己嚇唬自己的行為尋找正當性的理由。

對此,迪恩·博內特給出了以下幾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是興奮遷移理論
 按照這種理論,人類在受到驚嚇時產生的高度刺激性的反應,
 比如反抗或者逃離,會對大腦運轉產生很明顯的影響。
 這種理論認為,由於恐懼造成的刺激會轉化成其他的體驗,

 而且有些是和恐懼完全不同的。
第二種解釋是,體驗恐懼可以發洩人們心裡的陰暗衝動或者禁忌思維
 這種發洩,對於人們是有好處的。
 比如人們有時會幻想偷竊、襲擊、欺騙甚至更不堪的行為,
 人們在沉浸於恐怖片的氛圍裡時,這種情緒的衝動會發洩出來,
 但是卻降低了做出實際行動的可能性。
 不過,有一種反對意見認為,
 長期觀看恐怖片會讓人們對於這類刺激的反應變得更加遲鈍,
 需要不斷加強刺激的程度才能激發出原有程度的反應。
 現在的恐怖片比過去變得更驚悚,更血腥,
 就是因為人們在文化層面上已經有集體遲鈍的趨勢。
第三種解釋是大腦的獎賞迴路
 這是大腦的一個關鍵區域,愉悅等其他大腦所認可的積極感覺都是從這裡產生的。
 比如我們口渴了就要喝水,這就是大腦的獎賞迴路做出的反應。
 而作為人類,在潛意識裡都有一種想要避免死亡的心理。
 當我們在出於高度恐懼狀態時,大腦會認為處於危險之中,
 那麼當我們脫離這種狀態時,大腦就會感到滿意並作出獎勵的指令讓人感到愉悅。
 既然可以享受恐懼並從中獲得快樂,怪不得有那麼多人願意掏錢買票去看恐怖電影呢。
第四種解釋是“感覺尋求”類型
 有證據顯示,這些人具有玩命追求刺激的基因,
 大腦中多巴胺受體的基因表達也有所不同,
 而這一受體是大腦獎賞迴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多數恐懼愛好者的確喜歡從娛樂性活動中尋求恐懼,
 可他們也明白,自己可以隨時走出影院、關掉DVD、放下書本。
 事實上,沒有人認為真正與連環殺手同處一室是個娛樂休閒的好方法,
 飛來橫禍也絕不會給人帶來任何愉悅感。
 這樣看來,只要能隨時叫停,人類的大腦其實十分享受被驚嚇的感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