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9日 星期一

❤得到-醫健-理解現代醫學的三個法則

文章出處:理解現代醫學的三個法則


這條音頻給你說說,如何通過三個法則,快速了解現代醫學。

最近有本新書,叫《醫學的真相》,作者悉達多·穆克吉,是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副教授。
這本書總結了醫學的三個法則,
可以幫助我們對現代醫學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我來給你轉述一下。

第一個法則,是先驗知識很重要
也就是在經驗觀察之前的知識,比如直覺就是一種。
你可能會問,醫學是一門科學,醫生可以根據各種檢測結果來診斷病情,
為什麼還要用直覺呢?因為檢測是有不足之處的,完全依賴檢測結果,可能會誤診。

比如說,每一個醫學檢測,都存在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
所謂假陽性,就是沒病,但是檢測結果顯示有病。
假陰性正好相反,有病但是檢測結果正常。如果醫生沒有先驗知識,就會誤診。
書裡舉了個例子,假設檢測艾滋病毒,對於每一個呈陽性的檢測結果,
只有50%的概率能證明這位患者確實感染了病毒。但是如果醫生具備先驗知識,
先篩選出一些高風險的病人,
然後再讓這些病人進行艾滋病檢查,檢查的準確率就能提升到95%。

這其實是貝葉斯定理在醫學檢測的應用。
所謂貝葉斯定理,知識新聞以前也說過,
簡單來說,就是在信息不完備的情況下,通過微調不斷逼近事實真相。
比如一位攜帶乳腺癌1號基因的女性,是不是應該切除乳房呢?
回答是或者否都不合適,要通過一系列條件來進行判斷。
比如應該了解這位女性的母親或者祖母有沒有得過乳腺癌,有沒有其他風險因素等等。
在具體診斷時,醫生的先驗知識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個法則,是不要忽視例外。
每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問題,都能指出醫學理解上的缺陷。
只要存在現有的框架無法解釋的例外,就必然有改進的空間。

比如說,2009年一位癌症科學家開始了一個研究項目,
研究那些治療癌症的藥物,為什麼能在某些病人身上起作用。
像臨床實驗發現,44位膀胱癌晚期的病人服用了一種藥物,沒有明顯反應,
但是45號病人服用以後,腫瘤基本治好了。這位科學家推斷,這可能跟基因有關。
他重新排列了45號病人的腫瘤樣本基因,找出對藥物產生反應的變異基因。
然後再對一群得了同樣疾病的病人進行基因排列,發現對藥物有反應的病人,
有同樣的變異基因。後續的研究就可以驗證基因和藥物的關係,還可能研製出新的藥品。
所以,不符合當前疾病模型的數據越來越重要,能幫助人類挖掘更深層次的規律。


第三個法則,是要盡力避免偏見
醫學中需要大量實驗,在實驗中如果不能避免偏見,
就會導致研究結果只能在實驗室中成立,而無法用在實際醫療過程裡。

很多偏見是無意識的。
比如這樣一個案例,醫學研究員的腫瘤學研究要進行3年,3年之後,這批研究員畢業了,
會把自己的病人分成兩撥,一部分交給下一批研究員,另一部分交給醫院的主治醫師。
有個要求,就是分給新研究員的病人,要有“科研價值”。
這導致了新研究員接手的病人,都是對藥物有反應的。
這樣,研究員會認為這種藥物療效很好,可能改變癌症治療現狀。
實際上總體反應很差,只能達到預期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
分配病人的方式主觀上是沒有偏見的,但是客觀上導致了研究員對藥效的誤判。

書裡說,新的醫療技術需要更多人類的評判和理解來讓研究有意義,這會產生更多的偏見。但是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一種可以完全避免偏見的方法,只能直接面對。

最後總結一下,現代醫學有三條法則,
第一,先驗知識很重要;第二,不要忽視例外;第三,盡力避免偏見。
但是這三條法則都是受到人類知識的限制和約束的,不確定性和約束性在醫學裡廣泛存在。
理解了這三條法則,對於我們認識現代醫學很有幫助。

以上,就是這本書中的核心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本文源自:《醫學的真相》
稿:王海
轉載:得到

-------------
主旨:
第一個法則,是先驗知識很重要
 也就是在經驗觀察之前的知識,比如直覺就是一種。
 你可能會問,醫學是一門科學,醫生可以根據各種檢測結果來診斷病情,
 為什麼還要用直覺呢?因為檢測是有不足之處的,完全依賴檢測結果,可能會誤診。
 比如說,每一個醫學檢測,都存在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
 所謂假陽性,就是沒病,但是檢測結果顯示有病。
 假陰性正好相反,有病但是檢測結果正常。如果醫生沒有先驗知識,就會誤診。
第二個法則,是不要忽視例外
 每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問題,都能指出醫學理解上的缺陷。
 只要存在現有的框架無法解釋的例外,就必然有改進的空間。
 比如說,2009年一位癌症科學家開始了一個研究項目,
 研究那些治療癌症的藥物,為什麼能在某些病人身上起作用。
 像臨床實驗發現,44位膀胱癌晚期的病人服用了一種藥物,沒有明顯反應,
 但是45號病人服用以後,腫瘤基本治好了。這位科學家推斷,這可能跟基因有關。
 他重新排列了45號病人的腫瘤樣本基因,找出對藥物產生反應的變異基因。
 然後再對一群得了同樣疾病的病人進行基因排列,發現對藥物有反應的病人,
 有同樣的變異基因。後續的研究就可以驗證基因和藥物的關係,還可能研製出新的藥品。
 所以,不符合當前疾病模型的數據越來越重要,能幫助人類挖掘更深層次的規律。
第三個法則,是要盡力避免偏見
 醫學中需要大量實驗,在實驗中如果不能避免偏見,
 就會導致研究結果只能在實驗室中成立,而無法用在實際醫療過程裡。
 很多偏見是無意識的。
 比如這樣一個案例,醫學研究員的腫瘤學研究要進行3年,3年之後,這批研究員畢業了,
 會把自己的病人分成兩撥,一部分交給下一批研究員,另一部分交給醫院的主治醫師。
 有個要求,就是分給新研究員的病人,要有“科研價值”。
 這導致了新研究員接手的病人,都是對藥物有反應的。
 這樣,研究員會認為這種藥物療效很好,可能改變癌症治療現狀。
 實際上總體反應很差,只能達到預期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

 分配病人的方式主觀上是沒有偏見的,但是客觀上導致了研究員對藥效的誤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