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8日 星期六

❤得到-學習-羅振宇:一切的根源都在於自我

文章出處:羅振宇:一切的根源都在於自我


各位使用“得到”的朋友大家好,我是羅胖羅振宇。
今天是大年初一,先給收聽這條音頻的朋友拜個年。祝你新春快樂。

新年一大早您就使用這個學習工具,您這樣的人新的一年肯定過得差不了啊。
我自己是有這麼個習慣,每年除夕都要總結一下去年一年自己的收穫,
那今年既然做了這麼一個App,就不敢私藏,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自己總結過去一年,我在認知上主要有兩個大收穫。


第一是不要害怕自己處於矛盾的狀態
有一個詞我很早開始就掛在嘴邊,大概是初中吧,叫“我認為”。
沒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從嘴裡說出來的,從筆間寫出來的都算。
但是歲數越大,我知識越多,就越覺得“我認為”這三個字,實際上是很難說出口的。
回頭細想,能輕率地說出口關於某件事“我認為”這三個字,往往是三種情況:
第一是了解的信息不夠豐富全面;
第二是自己持有某種偏頗的立場,是用屁股在決定腦袋;
第三就是一時間受到某種特定情緒的控制。
如果不是這三種情況,你會發現自己對於要評論的這件事情,
其實內心裡是矛盾的,在把它說出口之前,你是搞不太清楚自己的真正想法的。

電影、電視劇裡面,我們經常看到記者衝上去問採訪對象,
關於什麼什麼事兒你怎麼看,你的觀點如何?我現在覺得我越來越害怕這樣的場景。
不光是記者,任何一個人衝上來問我對於某件事的看法,
我覺得如果沒有充分的資料和長期的思考,我真的有所謂的自己的觀點嗎?
在發問者衝上來的那一刻,我會不會臨時脫口而出一個不負責任的觀點呢?

比如說去年關於美國總統的人選,我們真的有支持誰的堅定的理由嗎?
你看,以自己的喜好來考量,以中國的利益為基礎來考量,
以全人類的利益為考量,其實結論未必是一樣的。
在特朗普和希拉里之間,你真的想要支持誰嗎?真的有記者衝到我面前、
找我要一個答案的時候,我真的能決定自己的觀點嗎?
再比如說,去年一年,經常有人在微信群裡討論樂視是一家甚麼樣的公司?
罵的有,誇的有,盼著它倒閉出洋相的、為它說好話的人都有,
但是我發現自己根本就沒什麼發言權,因為不了解嘛,所以實際上並沒有立場。
你看,這就是我去年遇到的一個很真實的難題。


我覺得自己智力很正常,而且經常要發表觀點,甚至是以此為業,
發現自己其實對很多事沒有什麼觀點,這個發現還是挺讓我尷尬的。
但是就是在去年的春節,我陪父母出去度假,
在一個海灘上讀到了一篇文章,是王爍的文章,名字叫《第一流的智慧總是自相矛盾》。
當時,光是這個題目就把我給震驚了,
原來真正明智的人是應該允許自己處於自相矛盾的狀態中的。
這個王爍是財新的總編輯,也是我知道最愛讀、最能讀英文著作的人,
是我朋友中的一個特別智慧的人。
後來我就把他請到“得到”裡開設了《王爍大學問》這個專欄。


在他那篇文章當中,
除了這個標題,我還看到了好幾句有價值的話,
一句是錢鍾書先生說的,叫智慧的代價是自相矛盾。
另一句是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裡的,那句話是這麼說的,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
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而且還能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這句話特重要,我給你再念一遍,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
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去年一年,我圍繞這個問題思考了很久,思考的結果我歸結了四個對自己的要求吧。
第一,任何一個問題在深思熟慮之前,
要允許各種各樣的角度和觀點,並存於自己的頭腦中。
第二,不到萬不得已不表態,不輕易地說出“我認為”這三個字。
第三,永遠不對任何人、任何事做否定性的公開表態。
因為一旦否定了別人,雖然自己能夠爽一下,
但同時也就意味著堵住自己看到一種價值的可能性,
因為你已經表態支持某一派觀點了,
你此後就會本能性地找出各種論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來否定另一派觀點。
這實際上是自己成長的一個巨大障礙。
第四就是在說出“我認為”三個字之後,
因為畢竟你要說嘛,也要允許自己改主意、變結論
不要因為害怕有人嘲笑說“打臉打臉”,就停止對任何問題的重新思考。
這是我去年一年的第一個大收穫。

第二個認知上的收穫是一句普通的雞湯,叫“一切的根源都是自我”。
這句話說起來很簡單,但是理解起來其實有無窮的深度。
我知道這句話大概是上高中的時候,但是你看我一直到40多歲,
都是“奔五”的人了,我還在重新理解這句話,叫一切的根源都是自我。
去年一年我對這句話的體察又深了一層,在跨年演講當中我也提到了。

有人就抱怨說,我懂得了那麼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我比這句話說得還要悲觀,就是別說你懂得那麼多道理了,
你就是擁有了你想要的一切資源,你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你看我們這一代人有一個默認的前提,
就是人生的目標要追求更多的資源、更多的錢、
更多的社會地位、更多的人脈,這樣我就能過得更好。
提升自己的目的,是讓自己在社會競爭中更有優勢,從而拿到更多的資源。
你看這段話好像沒有錯吧,但是就在過去這兩年,
尤其是過去這一年,我身邊陸陸續續有人就超越了這個階段。
錢也有了,資源也有了,人脈也有了,但是你發現他還是過得一塌糊塗。

在跨年演講上,我講了六七月份我一個真實的經歷。
那是夏天,我幫一個朋友去看房,一天看了六套豪宅,豪到什麼程度啊?
就是每一套的單價都在2000萬以上。這也是一次機會了,
就是我以一種非常突然闖入的姿態,進入了六個中產階級家庭的日常生活。
但是你會發現住在裡面的人那個頹廢,那種日常生活的不講究,
那個在審美上讓人崩潰的那種醜陋,還有日常生活的混亂,
什麼上午睡到十點不起床,還在打扮,那叫一個不體面,等等等等。

那一天的那個經歷對我非常震撼。
這個震撼不是說,我發現有人過得不好,而是我突然覺得自己有一種無力感。
我不是瞧不起那些人,而是我反過來想,我知道有人正在洞若觀火地這麼看我呀。
我平時可能覺得自己活得很不錯,
但是仔細一想,身材肥胖、不愛健身、貪吃、衣著隨便,還愛抽煙,
工作勤奮但是沒有章法,興趣範圍窄小,等等,這就是我自己呀。
那些生活的比我好的人看見我生活的樣子,知道我過得併不好。
但是這是一個難題,我要想繼續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你會發現和資源已經沒有什麼關係了,我有再多的錢又怎樣。
你會發現人生第一次是被孤零零地拋在一個地方,
除了你自己能夠努力提高,除了提升自身,我好像沒有什麼可做的事情。
過去我們通過向世界要資源再來達成自己成長,
這個人生階段好像就在去年,我突然意識到結束了,永遠地結束了。


我突然意識到,“有了什麼就好了”這個想法,是農耕社會的一種思維習慣。
你看農民可不就是這樣嗎?
這一年風調雨順就好了,我糧食豐收就好了,我家要有十畝地就好了。
當然這裡說的農耕社會,不是說只有你是一個農民,你才會有這種思維習慣,
事實上就在我身邊很多創業者身上,我也看到類似的思維模式。
比如說,創業公司以為自己一旦做上市,就可以通過買賣股票致富,他的終點就到達了。
而其實任何人都是在自己的最新處境裡面,重新評估自己的想法,
等你真的得到你原來夢想的東西的時候,新的處境會讓你更加焦慮。
像英國人蕭伯納不是說過一句話嘛,人生有兩處悲劇,
一個是想要的東西要不到,一個是要到了。
比如說,我認識的幾個遊戲業的大老闆就是這樣,
按說電子遊戲公司是中國最掙錢的公司之一,
這些老闆或者說創業者也應該是最有幸福感的人,一年進賬好多個億,
但是其實他們不是,他們無比焦慮。
一方面是為這個公司有沒有可持續性而焦慮,
另一方面是為自己這個行業不被理解和尊重而焦慮。

所以你看,與其給自己訂什麼人生目標,就是達到什麼樣的資源位我就好了,
還不如給自己定一個人生的召喚,就是我要做一輩子什麼一件事,
推動世界和自我向哪個方向發展,在英文中這個東西叫“calling”,
就是上天的召喚的意思,這才是真正的人生的根基。
在這件事情上,你會發現沒有什麼資源、沒有什麼外在的東西可以幫助自己,
除了更多的自律、更多的勤奮和努力,你的目標一定是越來越遠。


過去一年我這兩點收穫,聽起來都特別像心靈雞湯,
但是我自己心裡知道,我的2017年會因此而不同。
自我是一切的根源,通過激發自己對世界的興趣,
來建立一種更積極、更自律、更向上的生活方式,通過更廣泛的知識收集,
和更有效率的認知升級,讓自己的精神世界充滿更多的矛盾、多元和可能性。
但願我們的2017都能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

新春快樂!

特約撰稿:羅振宇
轉載:得到

-------------
主旨:
1. 不要害怕自己處於矛盾的狀態
 歲數越大,我知識越多,就越覺得“我認為”這三個字,實際上是很難說出口的。
 回頭細想,能輕率地說出口關於某件事“我認為”這三個字,往往是三種情況:
 (1)了解的信息不夠豐富全面;
 (2)自己持有某種偏頗的立場,是用屁股在決定腦袋;
 (3)一時間受到某種特定情緒的控制。
 如果不是這三種情況,你會發現自己對於要評論的這件事情,
 其實內心裡是矛盾的,在把它說出口之前,你是搞不太清楚自己的真正想法的。
 我覺得自己智力很正常,而且經常要發表觀點,甚至是以此為業,
 發現自己其實對很多事沒有什麼觀點,這個發現還是挺讓我尷尬的。
 但是就是在去年的春節,我陪父母出去度假,
 在一個海灘上讀到了一篇文章,是王爍的文章,名字叫《第一流的智慧總是自相矛盾》。
 當時,光是這個題目就把我給震驚了,
 原來真正明智的人是應該允許自己處於自相矛盾的狀態中的。
 在他那篇文章當中,
 除了這個標題,我還看到了好幾句有價值的話,
 一句是錢鍾書先生說的,叫智慧的代價是自相矛盾。
 另一句是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裡的,那句話是這麼說的,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
 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而且還能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這句話特重要,我給你再念一遍,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
 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2. 一切的根源都是自我
 有人就抱怨說,我懂得了那麼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我比這句話說得還要悲觀,就是別說你懂得那麼多道理了,
 你就是擁有了你想要的一切資源,你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難題,我要想繼續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你會發現和資源已經沒有什麼關係了,我有再多的錢又怎樣。
 人生第一次是被孤零零地拋在一個地方,

 除了你自己能夠努力提高,除了提升自身,我好像沒有什麼可做的事情。
 過去我們通過向世界要資源再來達成自己成長,
 這個人生階段好像就在去年,我突然意識到結束了,永遠地結束了。
 像英國人蕭伯納不是說過一句話嘛,人生有兩處悲劇,
 一個是想要的東西要不到,一個是要到了。
 所以你看,與其給自己訂什麼人生目標,就是達到什麼樣的資源位我就好了,
 還不如給自己定一個人生的召喚,就是我要做一輩子什麼一件事,
 推動世界和自我向哪個方向發展,在英文中這個東西叫“calling”,
 就是上天的召喚的意思,這才是真正的人生的根基。
 在這件事情上,你會發現沒有什麼資源、沒有什麼外在的東西可以幫助自己,
 除了更多的自律、更多的勤奮和努力,你的目標一定是越來越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