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6日 星期三

❤內參-社會-為何公益組織存在感不強

出處:為何公益組織存在感不強


徐永光曾經擔任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秘書長,並創辦了著名的公益項目希望工程。
離開官方基金會後,他參與創辦了南都公益基金會。
南都公益基金會的原始資金來自於民營企業南都集團,
基金會的宗旨是希望通過資助公益項目來推動民間組織的社會創新。


徐永光在公益圈內大名鼎鼎,同時又因為一些觀點很受爭議。
比如他呼籲用商業手段做公益,再比如他主張社會企業應該分紅,
“把解決社會問題融入商業,一邊做好事,一邊賺錢”。
在圍繞著新書《公益向右商業向左》接受的採訪和演講中,
徐永光仍然強調自己的這些觀點。他說,
公益機構跟商業機構相比,評價體系差別非常大。
商業機構自然有市場來評價;但公益最終的評價結果卻很虛,
“有時候可以講故事,公益部門經常需要填各種申請表,填各種數據,文字遊戲決定成敗”,
“公益組織認為自己沒有必要在產品設計和服務提供上追求極致,
白送的東西沒有誰和你競爭,被市場淘汰的危險並不大。”
但是結果卻會導致,“公益組織往往處在一種活不好、做不大、死不了的狀態,
以這樣的低效率運行,這在整體上非常普遍”。

徐永光說,
傳統“資金搬運工”式的慈善模式,不僅是無效的,甚至是有害的。
給窮人送錢往往會激發惡。
比如開車去西藏,公路邊小孩會圍著車要東西,因為小孩子認為可以不勞而獲。
這就是直接給錢的“行善”的惡果。

徐永光的觀點是,公益也應該用商業化的方法。
他說,公益人應該守住初心,但是不能把初心變成自我陶醉和抵禦變化的麻醉品,
也不能歧視商業,看到用私人投資解決社會問題、給社會帶來了福祉的社會企業,
還要審問“動機純不純”? “這麼下去,公益部門的前途命運不堪設想,只有被淘汰的份了。”



---------------------
摘要:
公益機構跟商業機構相比,評價體系差別非常大。
商業機構自然有市場來評價;但公益最終的評價結果卻很虛,
“有時候可以講故事,公益部門經常需要填各種申請表,填各種數據,文字遊戲決定成敗”,
“公益組織認為自己沒有必要在產品設計和服務提供上追求極致,
白送的東西沒有誰和你競爭,被市場淘汰的危險並不大。”
但是結果卻會導致,“公益組織往往處在一種活不好、做不大、死不了的狀態,
以這樣的低效率運行,這在整體上非常普遍”。

傳統“資金搬運工”式的慈善模式,不僅是無效的,甚至是有害的。
給窮人送錢往往會激發惡。
比如開車去西藏,公路邊小孩會圍著車要東西,因為小孩子認為可以不勞而獲。
這就是直接給錢的“行善”的惡果。公益也應該用商業化的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