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3日 星期四

❤內參-經濟-如何應對“老齡化”社會

出處:如何應對“老齡化”社會


這條音頻給你說一說《經濟學人》雜誌7月關於“老齡化”社會的內容。

先來聽一組數字:在老齡化嚴重的發達國家裡,有統計顯示,
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預計將從2015年的16%增加到2050年的25%。
發達國家的養老金和醫保開支已經超過了GDP的16%,
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如果什麼都不做,到本世紀末這個比例將會上升到25%。

從以上數字我們可以看出全球老齡化的勢頭越來越猛,尤其是在發達國家。
這在悲觀者們看來,很多的問題也會逐漸產生,
比如說,生育率下降和老人壽命增長讓老年人群體對年輕人越來越依賴。
這不僅會導致勞動力短缺,經濟衰退,稅收減少,
而且養老金和醫保支出增加,也會帶來巨大的財政壓力和代際衝突。
但其實這些悲觀者們沒有看到重要的一點,那就是:
現在越來越多的退休“老人”和傳統觀念裡“老年人”的形象並不一樣。
相反,他們身體健康,精神飽滿,很願意,也有能力繼續工作,並且參與經濟活動。

這群人是“老齡化”社會發展出來的一個新的群體,
他們打破了過去那種受教育、工作、退休的“三段式”人生。 
《經濟學人》給這個新的人生階段起了個名稱,叫做“貓頭鷹一族”,
它是“Older, Working Less, Still earning”的縮寫,
翻譯過來的意思是,這些年紀大的人,工作比以前少了,但依然在賺錢。
文章說,“貓頭鷹一族”享受著健康、長壽的生活,這會給個人,
社會和經濟體都帶來好處,而實現這個好處的關鍵就是,
要推動65歲以上的人更積極地參與經濟活動。


《經濟學人》從多個方面提出了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老齡化”社會。
這裡我們從改變觀念,參與零工經濟和創業,以及創新金融模式三個方面給你說一說。


首先,我們要改變觀念
人生階段是整個社會構建出來的概念,一個新的人生階段的出現,
可以改變人們的認知,然後和這個概念相關的事物就會慢慢產生。
歷史上,
“童年”這個概念是19世紀出現的,之後便有了兒童保護法,有了兒童文學的黃金時代;
20世紀40年代,“青少年”這個標籤出現了,之後就有了各種各樣針對青少年的產品和服務,
比如說青少年傳的服裝,青少年音樂、影視產業等。
這樣看來,如果能讓“貓頭鷹一族”的概念深入人心,
也許能有助於雇主們、政策制定者們和全社會成員重新思考,
怎樣才能保持這個群體的經濟活力。


其次,鼓勵老年人繼續工作更長的時間對他們和年輕人們都有好處,
而且還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經濟增長。
夏威夷大學經濟學教授安德魯·梅森(Andrew Mason)
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經濟學家羅納德·李(Ronald Lee)認為,
如果2010年到2050年期間,
德國、日本和西班牙這樣的老齡化嚴重的國家每10年將退休年齡延遲2到2.5歲,
就完全可以抵消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影響。
從退休老人本身來說,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想繼續工作,
一來是享受工作的樂趣,二來也是出於經濟需求。
荷蘭全球人壽保險公司(Aegon)最近的調查發現,
超過一半的55歲以上勞動者希望能用兼職的方式向退休過渡,
但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表示自己的雇主願意讓他們退休後繼續兼職。
所以,普遍的年齡歧視還是阻礙了人們延長工作年限。
這種不靈活的體制讓越來越多的“貓頭鷹們”進入零工經濟行業或者是自己創業。
在美國,優步司機有四分之一的年齡超過50歲;
知識型專業的退休老人們也在成為打零工的律師、會計師和教師等。
在英國,40%的創業者超過50歲;70歲以上仍在工作的人中有60%都是自主創業。

最後,長壽社會的人口結構變化意味著支持養老的金融模式也不得不變。
全世界範圍內,大多數國家的養老金主要還是政府發放的公共養老金,
但是因為勞動力人口在逐漸減少,
他們繳納的養老金越來越支撐不起退休群體急劇增長的養老開支。
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可能已經沒有多餘的儲蓄,
能用來買私人養老金作為以後公共養老金的補充。
所以,不管是對現在的養老金領取者還是對未來的養老金領取者,
都需要更加創新的方式來擴展他們可以利用的資產範圍。

參考來源:《經濟學人》2017年7月刊《65後的65種灰》、
《新型老年人》、《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你的錢與你的人生》
作者:鮮非霏



-----------------------
摘要:
“老齡化”社會發展出來的一個新的群體,
他們打破了過去那種受教育、工作、退休的“三段式”人生。
《經濟學人》給這個新的人生階段起了個名稱,叫做“貓頭鷹一族”,
它是“Older, Working Less, Still earning”的縮寫,
翻譯過來的意思是,這些年紀大的人,工作比以前少了,但依然在賺錢。
“貓頭鷹一族”享受著健康、長壽的生活,這會給個人,
社會和經濟體都帶來好處,而實現這個好處的關鍵就是,
要推動65歲以上的人更積極地參與經濟活動。

《經濟學人》從多個方面提出了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老齡化”社會。
這裡我們從改變觀念,參與零工經濟和創業,以及創新金融模式三個方面給你說一說。
1. 改變觀念
 人生階段是整個社會構建出來的概念,一個新的人生階段的出現,
 可以改變人們的認知,然後和這個概念相關的事物就會慢慢產生。
 歷史上,“童年”這個概念是19世紀出現的,
 之後便有了兒童保護法,有了兒童文學的黃金時代;
 20世紀40年代,“青少年”這個標籤出現了,
 之後就有了各種各樣針對青少年的產品和服務,
 比如說青少年傳的服裝,青少年音樂、影視產業等。
 這樣看來,如果能讓“貓頭鷹一族”的概念深入人心,
 也許能有助於雇主們、政策制定者們和全社會成員重新思考,
 怎樣才能保持這個群體的經濟活力。
2. 參與零工經濟和創業
 鼓勵老年人繼續工作更長的時間對他們和年輕人們都有好處,
 而且還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經濟增長。
 夏威夷大學經濟學教授安德魯·梅森(Andrew Mason)
 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經濟學家羅納德·李(Ronald Lee)認為,
 如果2010年到2050年期間,
 德國、日本和西班牙這樣的老齡化嚴重的國家每10年將退休年齡延遲2到2.5歲,
 就完全可以抵消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影響。
 在美國,優步司機有四分之一的年齡超過50歲;
 知識型專業的退休老人們也在成為打零工的律師、會計師和教師等。
 在英國,40%的創業者超過50歲;70歲以上仍在工作的人中有60%都是自主創業。
3. 創新金融模式
 長壽社會的人口結構變化意味著支持養老的金融模式也不得不變。
 全世界範圍內,大多數國家的養老金主要還是政府發放的公共養老金,
 但是因為勞動力人口在逐漸減少,
 他們繳納的養老金越來越支撐不起退休群體急劇增長的養老開支。
 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可能已經沒有多餘的儲蓄,
 能用來買私人養老金作為以後公共養老金的補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