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第302期丨電影這個物種 2017/07/20
節要:
◎我們要反問一個問題,電影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它的獨特性到底在哪兒?
它和在家裡看的電視劇,到底有沒有區別?
這個邊界其實很模糊。
有人說,電影都是大場面、大製作,但是現在電視劇的製作也不小啊。
比如美劇《權力的遊戲》,單集成本達到了1000萬美元。
有人說,電影是用膠片拍的,電視劇是用數字攝影機拍的。
但是現在的電影也經常用數字攝影機,而且畫面效果和膠片幾乎沒區別。
那電影和電視劇的界限,是不是越來越模糊了?電影是不是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呢?
最近,我讀到了一篇文章,是一位美國的電影製片人麥克萊安寫的,
裡面的觀點讓人豁然開朗,看完之後才明白,電影和電視劇真的是完全不同的物種。
我們先從一個事件開始說起,就是上一次的美國編劇大罷工,
從2007年的11月5號,到2008年的2月12號,持續了整整一百天。
一萬兩千名編劇放下手頭的寫作,上街示威遊行,要求提高自己的待遇。
好萊塢的工會很厲害的,在罷工期間假如發現有哪個編劇偷偷寫劇本,
就立馬把他踢出編劇協會。這次罷工嚴重到什麼程度呢?
給美國娛樂界造成的直接損失就超過20億美元,這還不算一些周邊的廣告收入。
但是這次罷工,對電影和電視劇產業的衝擊是不一樣的。
編劇罷工,對電影的影響頂多是推遲拍攝,但是對電視劇的打擊幾乎是致命的。
我們回憶一下,2008年的好萊塢電影似乎還不錯,但美劇就扛不住了。
當時熱播的《實習醫生格蕾》、《迷失》、《絕望的主婦》、《24小時》等等,
不是縮短集數,就是草草收尾,甚至乾脆停播。
因為美劇是邊拍邊播的,整個機制運轉的核心,就是編劇。
按照文章作者麥克萊恩的說法,
這是因為電視是一種以對話為導向的媒介,
所以在電視創作中,編劇為王。
你看,電視劇往往都是話癆,講故事主要就靠說,
要是沒了編劇寫的台詞,故事根本就沒法往下講。
這也正是電視劇區別於電影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叫做編劇中心制。
所有人都要圍著劇本轉,編劇怎麼寫,你就怎麼拍。
但是在電影裡,情況就不一樣了,因為影像傳達的信息和對話一樣多,甚至更多。
你看,電視劇中可以有片刻的沉默,但長時間的沉默是絕對不行的。
同樣,過於深奧、或者意思模棱兩可的對話在電視劇中也不行。
換句話說,對於電視劇來說,劇本就是最終產品的藍圖。
而對電影來說,劇本只是一個起點,創作需要超越劇本,才能使之成為電影。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電影是靠視覺,而不是台詞來講故事的。
比如《辛德勒的名單》,這是一部有名的黑白電影。
但是男主角在納粹屠城的時候,
卻在街上看到了一個穿紅色衣服的猶太小女孩,這是影片中唯一的色彩。
小女孩獨自一個人走在大街上,周圍是納粹正在逮捕和射殺猶太人。
男主角的視線就一直盯著這個小女孩,整個過程持續了整整兩分半鐘,
背景音樂是一首溫和的猶太童謠。
重點是,
這段表達裡沒有一句台詞,完全靠畫面和音樂,就把男主角感受到的衝擊都交代出來了。
尤其在電影院裡,在立體環繞聲中,童謠的吟唱聲是非常具有戲劇性和空間穿透力的,
再加上巨大的寬銀幕,讓這一點點的紅色變得更加突出。
反過來說,在電視劇裡要是連續兩分半鐘沒有台詞,是不可想像的。
而這種不使用對話,而使用視覺去講故事的方法,
就是我們所說的“電影語言”,它只屬於電影。
而電視主要都是中小尺寸的畫幅,很難使用複雜的地點和景觀。
有一類電視劇叫情景劇,
像《生活大爆炸》、《老友記》、《我愛我家》,只在室內拍攝,根本不需要拍攝外景。
所以,電視劇的關鍵是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但電影的關鍵是怎麼講故事。
一旦劇情的多寡不再影響故事體驗,
這才是真正的電影敘事,這種敘事是在電視上絕對看不到的。
第二個大的區別,就是電視劇經常用設置懸念的手法,來吸引觀眾看下去。
電視劇的情節不能非常簡單,或者平鋪直敘。
為了吸引觀眾連續觀看,你必須設置好情節點,而且要有很多逆轉。
所以通常電視劇會有很多條情節發展的線索,平行剪輯,不斷給觀眾新鮮感。
但是電影就相對簡單多了,比如《肖申克的救贖》,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一個男人在蒙冤入獄之後如何重新振作,並最終逃出生天的故事”。
當然還有更簡單的,比如《大白鯊》,故事其實就四個字“鯊魚吃人”。
“情節極簡”,也正是電影區別於電視劇的重要一點。
這也決定了電影的中心,肯定不是編劇。那麼是導演嗎?
也不一定。導演是從藝術的角度去創作電影,
但是你別忘了,每部電影都是一件獨立的商業產品,是要賣錢的。
所以,就需要一個既懂創作、能把握內容,又懂商業、能控制預算,
還要懂發行,能把電影賣出去的人來對整部電影負責。
這個人就是製片人或者監製,他們才是電影製作的核心。
了解了上面兩點,你就知道,電影和電視劇,
看起來都是聲畫藝術,但是他們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藝術門類。
◎傳播學先驅麥克盧漢的一句名言:媒介即信息。什麼意思?
有什麼樣的媒體,就有什麼樣的信息。媒介一變,信息就變了。
在電影院裡播放的視頻,和在家裡播放的視頻,播放環境一變,其實壓根就是兩個物種。
我經常提醒我的同事,不管你原來在哪裡做內容,
是在報社、電視台還是出版社,今天我們是在移動互聯網的環境裡做內容。
媒介即信息,做內容的手法要變,評價什麼是好內容的標準也要變。
換手如換刀,舊經驗不管用了。
節要:
◎我們要反問一個問題,電影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它的獨特性到底在哪兒?
它和在家裡看的電視劇,到底有沒有區別?
這個邊界其實很模糊。
有人說,電影都是大場面、大製作,但是現在電視劇的製作也不小啊。
比如美劇《權力的遊戲》,單集成本達到了1000萬美元。
有人說,電影是用膠片拍的,電視劇是用數字攝影機拍的。
但是現在的電影也經常用數字攝影機,而且畫面效果和膠片幾乎沒區別。
那電影和電視劇的界限,是不是越來越模糊了?電影是不是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呢?
最近,我讀到了一篇文章,是一位美國的電影製片人麥克萊安寫的,
裡面的觀點讓人豁然開朗,看完之後才明白,電影和電視劇真的是完全不同的物種。
我們先從一個事件開始說起,就是上一次的美國編劇大罷工,
從2007年的11月5號,到2008年的2月12號,持續了整整一百天。
一萬兩千名編劇放下手頭的寫作,上街示威遊行,要求提高自己的待遇。
好萊塢的工會很厲害的,在罷工期間假如發現有哪個編劇偷偷寫劇本,
就立馬把他踢出編劇協會。這次罷工嚴重到什麼程度呢?
給美國娛樂界造成的直接損失就超過20億美元,這還不算一些周邊的廣告收入。
但是這次罷工,對電影和電視劇產業的衝擊是不一樣的。
編劇罷工,對電影的影響頂多是推遲拍攝,但是對電視劇的打擊幾乎是致命的。
我們回憶一下,2008年的好萊塢電影似乎還不錯,但美劇就扛不住了。
當時熱播的《實習醫生格蕾》、《迷失》、《絕望的主婦》、《24小時》等等,
不是縮短集數,就是草草收尾,甚至乾脆停播。
因為美劇是邊拍邊播的,整個機制運轉的核心,就是編劇。
按照文章作者麥克萊恩的說法,
這是因為電視是一種以對話為導向的媒介,
所以在電視創作中,編劇為王。
你看,電視劇往往都是話癆,講故事主要就靠說,
要是沒了編劇寫的台詞,故事根本就沒法往下講。
這也正是電視劇區別於電影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叫做編劇中心制。
所有人都要圍著劇本轉,編劇怎麼寫,你就怎麼拍。
但是在電影裡,情況就不一樣了,因為影像傳達的信息和對話一樣多,甚至更多。
你看,電視劇中可以有片刻的沉默,但長時間的沉默是絕對不行的。
同樣,過於深奧、或者意思模棱兩可的對話在電視劇中也不行。
換句話說,對於電視劇來說,劇本就是最終產品的藍圖。
而對電影來說,劇本只是一個起點,創作需要超越劇本,才能使之成為電影。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電影是靠視覺,而不是台詞來講故事的。
比如《辛德勒的名單》,這是一部有名的黑白電影。
但是男主角在納粹屠城的時候,
卻在街上看到了一個穿紅色衣服的猶太小女孩,這是影片中唯一的色彩。
小女孩獨自一個人走在大街上,周圍是納粹正在逮捕和射殺猶太人。
男主角的視線就一直盯著這個小女孩,整個過程持續了整整兩分半鐘,
背景音樂是一首溫和的猶太童謠。
重點是,
這段表達裡沒有一句台詞,完全靠畫面和音樂,就把男主角感受到的衝擊都交代出來了。
尤其在電影院裡,在立體環繞聲中,童謠的吟唱聲是非常具有戲劇性和空間穿透力的,
再加上巨大的寬銀幕,讓這一點點的紅色變得更加突出。
反過來說,在電視劇裡要是連續兩分半鐘沒有台詞,是不可想像的。
而這種不使用對話,而使用視覺去講故事的方法,
就是我們所說的“電影語言”,它只屬於電影。
而電視主要都是中小尺寸的畫幅,很難使用複雜的地點和景觀。
有一類電視劇叫情景劇,
像《生活大爆炸》、《老友記》、《我愛我家》,只在室內拍攝,根本不需要拍攝外景。
所以,電視劇的關鍵是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但電影的關鍵是怎麼講故事。
一旦劇情的多寡不再影響故事體驗,
這才是真正的電影敘事,這種敘事是在電視上絕對看不到的。
第二個大的區別,就是電視劇經常用設置懸念的手法,來吸引觀眾看下去。
電視劇的情節不能非常簡單,或者平鋪直敘。
為了吸引觀眾連續觀看,你必須設置好情節點,而且要有很多逆轉。
所以通常電視劇會有很多條情節發展的線索,平行剪輯,不斷給觀眾新鮮感。
但是電影就相對簡單多了,比如《肖申克的救贖》,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一個男人在蒙冤入獄之後如何重新振作,並最終逃出生天的故事”。
當然還有更簡單的,比如《大白鯊》,故事其實就四個字“鯊魚吃人”。
“情節極簡”,也正是電影區別於電視劇的重要一點。
這也決定了電影的中心,肯定不是編劇。那麼是導演嗎?
也不一定。導演是從藝術的角度去創作電影,
但是你別忘了,每部電影都是一件獨立的商業產品,是要賣錢的。
所以,就需要一個既懂創作、能把握內容,又懂商業、能控制預算,
還要懂發行,能把電影賣出去的人來對整部電影負責。
這個人就是製片人或者監製,他們才是電影製作的核心。
了解了上面兩點,你就知道,電影和電視劇,
看起來都是聲畫藝術,但是他們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藝術門類。
◎傳播學先驅麥克盧漢的一句名言:媒介即信息。什麼意思?
有什麼樣的媒體,就有什麼樣的信息。媒介一變,信息就變了。
在電影院裡播放的視頻,和在家裡播放的視頻,播放環境一變,其實壓根就是兩個物種。
我經常提醒我的同事,不管你原來在哪裡做內容,
是在報社、電視台還是出版社,今天我們是在移動互聯網的環境裡做內容。
媒介即信息,做內容的手法要變,評價什麼是好內容的標準也要變。
換手如換刀,舊經驗不管用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