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8日 星期五

❤內參-職場-為什麼我們在工作時容易分心

出處:為什麼我們在工作時容易分心


開放式辦公室和社交網絡給辦公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人們工作時更容易分心了。
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博士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在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點腦力》一書中,
分析了人們在工作場所分心的三個原因:


首先,工作時分心會帶來成本,深度工作可以提升價值
這個道理我們都明白,但這些或妨害或有益工作的行為所帶來的影響很難去精確度量。
書中以前大西洋傳媒(Atlantic Media)CTO湯姆·科克倫(Tom Cochran)
所做的個人實驗為例,2012年,科克倫開始對自己花在電子郵件上的時間感到不安,
為了量化這種不安,他開始計算自己每天花了多少時間處理郵件,答案是一個半小時​​。
這個簡單的統計讓科克倫開始思考,整個大西洋傳媒的員工究竟花了多少時間去傳輸信息,
而不是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上。紐波特認為,任何企業都很難對抗趨勢的變化,
比如協作辦公和內部大量的即時通訊消息,“在這種趨勢中,深度工作似乎特別脆弱。”


第二,工作時人們期待自己發出信息後立刻得到反饋,
很多職場專業人士都認為收到郵件後一小時內回复很重要。
在紐波特看來,這種在線文化之所以盛行,是因為比較容易。
當你處理問題時,能夠立刻得到回复,那工作自然會比較順利;
時刻在線也讓你的社交軟件或收件箱來管理你的一天:
回复最新的郵件,即使其他事情堆在旁邊,卻一直感覺自己很有生產力。


第三個原因就是以忙碌代表生產力。
很多知識工作者想證明自己在團隊中的生產力,
但又沒有明確的指標可以證明自己工作的價值,
於是他們的做法就變成了,用明顯可見的方式做很多事。
比如,隨時都在收發郵件,安排時間參加會議,在社交軟件上幾秒鐘內回复消息等等。
所有這些行為都能讓人覺得你很忙。
“如果你以忙碌代表生產力,那麼這些行為對說服自己和別人相信你很稱職可能很重要。”
雅虎前CEO瑪麗莎·梅耶爾就曾對員工說過:
“如果我看不到你忙碌,我就假設你沒有生產力。”
紐波特認為這種觀念過時了,知識工作不像生產流水線,
而且從信息中摘出價值是一種與忙碌不相干、不能用忙碌證明的活動。
他以沃頓商學院最年輕的教授亞當·格蘭特為例,格蘭特經常斷絕與外界的聯繫,
專心寫論文,這種行為與公開的忙碌恰恰相反,
“如果格蘭特為雅虎工作,梅耶爾可能會開除他。”



----------------------
摘要:
人們在工作場所分心的三個原因:
1. 工作時分心會帶來成本
 任何企業都很難對抗趨勢的變化,比如協作辦公和內部大量的即時通訊消息,
 “在這種趨勢中,深度工作似乎特別脆弱。”但深度工作才可以提升價值。
2. 工作時人們期待自己發出信息後立刻得到反饋,
很多職場專業人士都認為收到郵件後一小時內回复很重要。

 時刻在線也讓你的社交軟件或收件箱來管理你的一天:
 回复最新的郵件,即使其他事情堆在旁邊,卻一直感覺自己很有生產力。
3. 以忙碌代表生產力。
 比如,隨時都在收發郵件,安排時間參加會議,在社交軟件上幾秒鐘內回复消息等等。
 所有這些行為都能讓人覺得你很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