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5日 星期五

❤內參-文學-劉慈欣:科幻文學面臨致命打擊

出處:劉慈欣:科幻文學面臨致命打擊


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憑藉小說《三體》系列作品,
曾兩次入圍世界科幻小說最高獎項雨果獎最終提名,一次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不過在參加第75界世界科幻小說大會後,劉慈欣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認為,
他自己的風格已經過時了,世界科幻潮流正在呈現另一種面貌。
這次大會也頒布了新一屆的雨果獎獲獎作品。

劉慈欣分析,從這些年雨果獎入圍作品來看,美國很多科幻、奇幻類小說更關心現實問題,
比如種族歧視、性別歧視、人工智能對社會的影響、生物科學對社會倫理的影響等,
並圍繞這些主題,採取不同於以往的敘事結構和寫作風格。
當然,仍有一些堅持傳統風格的科幻小說,
“可惜的是,這部作品既沒有得過星雲獎也沒有得過雨果獎。”
之所以呈現這種局面,是因為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
科技已經深入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學在讀者心中越來越缺少神秘感。 
“這是科幻文學創作如今面臨的最致命打擊,而且幾乎看不到出路。”


為了挽救科幻,美國人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嘗試各種努力,希望讓科幻作品離科學遠一些,
讓它更文學化,從描寫外太空轉為描寫人的內心,
從描寫外星人轉為描寫人類不同種族、不同性別之間的關係。
劉慈欣說,
“他們往這個方向努力,試圖增加科幻的受眾、影響力,但現在看來做得併不成功。”
在劉慈欣的記憶中,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充滿朝氣,
作家都是20多歲的年輕人,讀者也是年輕人。
 “你再看看如今科幻大會上的科幻迷都多大歲數了?
當一種文學所吸引的都是大腹便便的上了歲數的人,這個文學還有什麼希望?”


----------------------------
摘要:
從這些年雨果獎入圍作品來看,美國很多科幻、奇幻類小說更關心現實問題,
比如種族歧視、性別歧視、人工智能對社會的影響、生物科學對社會倫理的影響等,
並圍繞這些主題,採取不同於以往的敘事結構和寫作風格。
當然,仍有一些堅持傳統風格的科幻小說,
“可惜的是,這部作品既沒有得過星雲獎也沒有得過雨果獎。”
之所以呈現這種局面,是因為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
科技已經深入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學在讀者心中越來越缺少神秘感。
“這是科幻文學創作如今面臨的最致命打擊,而且幾乎看不到出路。”

而且,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充滿朝氣,作家都是20多歲的年輕人,讀者也是年輕人。
“你再看看如今科幻大會上的科幻迷都多大歲數了?
當一種文學所吸引的都是大腹便便的上了歲數的人,這個文學還有什麼希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